春季为何多发春温病
2015-06-05王付
王付
“三九”不冷,又是个暖冬。暖冬气温较高,雪雨量少,天气比较干燥,一些传染性的细菌、病毒得以滋生繁殖,再加上春季气温骤升骤降,很多人增减衣物不及时,这些都为“春温病”埋下了病根。中医认为,春天是阳气升发之时,易发生春温病。那么,春季人们易发的感冒、发烧、咳嗽、流感等流行性疾病是“春温病”吗?治疗春温病看中医还是看西医?春季,人们大量囤积和饮用板蓝根能否有效预防春温病呢?如此多的疑问,请中医专家帮你解读一下吧。
春,一年四季之首,即春暖花开,春回大地,春满人间,此时万物萌芽,茁壮成长,欣欣向荣。春三月,始于二十四节气,自立春开始的三个月以阳气生升、生机盎然为主,阳气生升,阴精和谐,人遂健康无病。
春温,原为春天温暖的意思。如宋·苏轼《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时於冰雪中,笑语作春温。”作为中医病名,春温最早见于《伤寒补亡论》,意指春天气温转暖而感受春季异常温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温热疾病。其致病原因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温病变即“伏寒化温”之意,亦即春温源于冬天寒冷所致。至《伤寒直掌》对春温病的概念又有演变及发挥,即“冬受寒邪不即病,至春而伏气发热者,名曰春温;若春令太热,外受时邪而病者,此感而即发之春温也。”指出引起春温病变的原因,一是寒郁久不去而化热,以此演变为春温;二是温热病邪乘机侵袭肌肤脏腑而演变为春温。
哪些人容易多发春温病
老年人 《黄帝内经》中说:“夫精者,身之本也,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老年人由于阳气渐虚于内且不能固护于外,精气渐亏损于内且不能滋荣于外,尤其是阳化气、阴化精之生成不足,导致机体阳气阴精抵御外邪能力低下;又因春季温热气候异常变化,老年人内在阳气阴精未能及时调整以适应温热气候异常变化,温热病邪乘机侵袭而引起春温病变。
小儿及儿童 小儿及儿童生理特点之一是稚阳稚阴,如《小儿药证直诀》曰小儿及儿童“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即小儿及儿童阳气阴精处于稚阳稚阴阶段,亦即营卫之气尚未健全,气血尚未充盈,经筋尚未充实,阳气尚未完备,阴精尚未充满,脏腑精气尚未充足,机体卫外功能尚未强健。春季既是人体阳气生长渐渐旺盛时期,又是阳气舒展外达之时机,也是天气渐趋炎热的交替变化季节,若小儿及儿童之稚阳稚阴对天气炎热异常变化未能及时适应,温热病邪极易乘机侵袭而演变为春温病变。
女子或孕妇 女子以血为本,阴血只可藏泄不可暗耗,尤其是女子月经生理特性决定周期性藏泄,藏泄有时有节,机体和谐有序;孕妇聚经血以荣胎,只可固藏不可暗伤。春天气候当温和而不当炎热,气候异常炎热变化,势必在某种程度上损伤女子或孕妇阴血;阳气化生于阴血,阴血为阳气化生之源,若有阳气化生不及又不能更好固护于外,春季温热病邪可乘机侵袭而演变为春温病变。
如何防治春温病
春温病变,无论病因是起于冬还是发于春,其病变及病证表现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在治疗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中医在认识春温病变时,主要是根据病证表现而判断病变属性及病因,亦即因人因证而审因辨治。
易感冒(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天气转暖,春暖花开,阳气升发,人体阳气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变化。假如天气未至温热而温热,导致人体阳气未能适应天气异常变化而固护不及,温热之邪可乘机侵袭人体肌表营卫之气,营卫之气与温热之邪相互斗争,以此则演变为风热感冒。其常见症状表现有发热、怕冷、头痛、身体疼痛、骨节疼痛,或汗出或无汗,或咳嗽或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可用银翘散(连翘、金银花、芦根各30克,苦桔梗、薄荷、牛蒡子各18克,竹叶、荆芥穗各12克,生甘草、淡豆豉各15克);或选用桑菊饮(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桔梗、苇根各6克,连翘5克,薄荷、甘草各2.4克)。
易出现风寒夹热病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下呼吸道感染、麻疹) 春天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如天气转温人们自然而然地减少衣服,可刚刚减少衣服又突然降温了,若未能及时加衣保暖,体内阳气不能和谐于外且郁于内,寒邪又乘机侵袭肌表营卫之气,以此演变为风寒夹热病变。其常见症状有发热、怕冷、头痛、身体疼痛、骨关节疼痛,或汗出或无汗,或咳嗽或咽痛,或麻疹透发不畅,气喘、烦闷躁乱、口渴不欲饮水,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其治可用大青龙汤(麻黄18克,桂枝、甘炙草各6克,杏仁7克,生姜9克,大枣10枚,石膏45克);或选用竹叶柳蒡汤(西河柳15克,荆芥穗、蝉蜕、知母、淡竹叶、薄荷叶、甘草各3克,牛蒡、干葛各5克,玄参6克,麦冬9克)。
易出现肺热病变(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 肺主呼吸,与外界直接相通。若春季气候异常变暖,会直接影响肺气宣发卫气,温热病邪乘机侵袭于肺系,扰乱肺气宣发肃降,以此演变为肺热病变,常见症状表现有咳嗽、气喘、咯吐黄痰、胸闷、气急、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其治可用泽漆汤(半夏12克,泽漆50克,生姜、白前、紫参各15克,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9克);或选用麻杏石甘汤(麻黄12克,杏仁10克,石膏24克,炙甘草6克)。
易出现郁热扰心病变(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肌炎) 心为阳脏而主火,生理特性以阳热为主。若春季天气异常炎热则可演变为邪热,乘机侵袭于心,郁遏心阳,阳气不得升发而为郁热,郁热浸淫郁结于心则可演变为心热病变,常见症状表现有心胸烦热、心痛、烦闷无可奈何、坐卧不安、面色红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其治可用栀子豉汤(栀子15克,淡豆豉10克)与白虎汤(石膏50克,知母18克,粳米15克,炙甘草6克)合方;或选用清营汤(犀角或水牛角、金银花、玄参、麦冬各9克,生地15克,竹叶心3克,黄连5克,丹参、连翘各6克)。
易出现肠胃郁热病变(急性肠炎、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 春季天气异常温热常扰乱肠胃功能,导致阳气郁结于内而不能外达,以此可演变为肠胃郁热病变,若病变以胃热为主,常见症状表现有恶心呕吐、胃痛、胃胀、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其治可用泻心汤(大黄6克,黄连、黄芩各3克)与白虎汤合方。若以大肠热利为主者,常见症状表现有腹痛、腹泻,或痢疾,或里急后重,或肛门灼热,小便短少、口渴,舌质红,苔薄黄,其治可用葛根芩连汤(葛根24克,黄连、黄芩各10克,炙甘草6克)与白头翁汤(白头翁30克,黄连、黄柏、秦皮各10克)合方。
易出现热郁少阳病变(长期低热、免疫力低下) 常见症状有低热、口苦、口渴、胸胁不适、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其治可用小柴胡汤(柴胡24克,生半夏12克,黄芩、生姜、人参、炙甘草各10克,大枣12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