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读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2015-06-05肖春毓
【摘要】本文以耿文超老师的《将进酒》课例鉴赏为研习课例,作为2010年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第一名(淄博)的教学课例,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的激发相结合,课堂教学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教师的启发、引导促进学生激活思维,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鉴赏文本、体悟诗人情思的良好学习效果。研习此课例,有助于激发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更多新认知。
【关键词】耿文超;《将进酒》;三味读法;课例研习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
课例中,在新课导入部分利用名人对诗人李白的评价,简单、直白地进入课文让学生迅速调整到上课的状态。利用多媒体展示要达到的两个学习目标,让学习有着明确目的,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有方向性的学习,采用“浅味、品味、深味”的学习过程进行教授。笔者觉得虽然是高中生,学生之前有了一定文言知识积累,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词义,但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某些文本的难懂、重点字词还是要老师有所预设,让学生可以预习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字词讲解,如此学生才会找到一些方式去理解,去把握这些文言字词与文言知识。
诗歌教学“读”很重要,读准、读好、读出韵味与情志很重要。所谓“诗言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诗人总是要借助文字,在诗歌这一体裁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志趣。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教学环节的一大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本堂课,老师是采取学生点评和讨论法,以学生试读全文来提问其他学生听后感受,学生互评该学生的朗读,老师适时引导,并通过不同的学生试读文章若干句子,激发学生找到朗读此文所要的恰到的情感、节奏,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各自领会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只是通过提问让学生联想,试着在诗人的角度去感受诗人,最多是有些许感性认知,但还是难以读出诗的韵味与气势。在学生掌握正确的字音基础上,老师应该在朗读的节奏——快慢、急缓、轻重、起伏、语气、停顿上指导学生。虽然最后有老师的范读,但是感觉也是浮光掠影的一瞬,不够具体、全面和深刻,学生难免一听而过,听到其一忘了其二,所以领略诗歌独特韵味是教学目标之一,学生是要花些时间具体学习的,老师就要适时、适度的多加以指导。
在“品读”部分,老师通过一段插入语把学生引向对诗人在文中蕴含的情感思想的探究。老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根据文本对李白形象进行讨论。此环节学生可谓是畅所欲言,提出了各自观点,不一样的“李白”在学生的阐述中显现。学生在对诗人形象的分析中感受到了诗人在诗歌中情感的起伏变化,老师就此再展开朗读教学,适时地点评和引导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里,老师是采取“内容+手法+情感”的三合一方法教学生鉴赏诗歌,笔者觉得如此教授诗歌目标指向太多,不免显得有些杂乱,可能语文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领会、掌握,但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是跟不上这样的节奏的。老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教学内容有所突出、有所侧重,学生所学就要有所得,授课中要考虑学生的差异程度,学生会的不教,学生把握不了的不教,要教的是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要教的是让学生可以掌握方法自行学习的。
二、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契合,要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相契合,此外也要关注老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在《将进酒》这堂课中,老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教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和诵读法。用名人名句导入“酒仙”姿态的李白,出示并板书课题。接着由浅入深,提出学习目标。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找出生字词。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在对话、交流中,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字词障碍,出示重点字词学生特别识记。个别学生试读诗歌,学生之间点评该生朗读效果,老师范读。在分析诗人形象上,老师提问,学生小组讨论。讨论、交流后,多媒体适时出示诗人简介,探究诗人情感为何要说“与尔同销万古愁”,学生合作、探究,老师适时点拨。老师朗读全诗,学生朗读全诗,体悟诗人的“愁情”及“借酒消愁”之内蕴。拓展阅读中出示对比阅读的两首诗歌及写作背景,学生阅读中分组讨论与交流诗人饮酒态度和感情变化。
教学方法只有老师运用在合适的地方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时才是合适的。对于这篇古诗的教学没有像通常那样教师三言两语介绍背景知识,学生结合工具书与注释朗读全诗,感知文意,师生进行翻译,一般理解了文意也就对文字背后的情感有了大致的了解,讲解到这步就算走了三分之二,翻译的时候不少老师是内容、手法一起讲的,最后总结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就算大功告成了。诗歌教学诗是要读的,情是要细细品的。耿老师本着“诵读与鉴赏相结合”的原则,在诵读中有学生的自读、试读、范读、角色朗读、集体诵读;在鉴赏中,有学生的质疑、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笔者觉得老师在课堂上的确是运用了很多教学方式,也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有些教学方法使用过频,有点为使用教学方法而使用之嫌,像讨论法,不管是同桌讨论还是小组讨论,不是一遇到某些问题就展开讨论,学生可以自主研究思考,再说出自己的观点,有不同观点的予以补充,这样可以检查到学生个体的所思所感,而不是强求集体的“智慧之花”。
参考文献
[1]耿文超.《将进酒》课例鉴赏[J].语文教学通讯,2011(7).
[2]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肖春毓,女,1990年生,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2013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