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将进酒》若干问题考论

2013-04-11林拱鑫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将进酒天宝李白

林拱鑫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将进酒》是李白乐府诗作中较为著名的一首。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既表现了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傲岸不屈的豪气,也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懑及悲而弃世、壮心不泯的情绪。作品以其缘情流转、奔涌喷泻、变化无端的抒情方式,伴之以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结构特点,历来被人们所喜爱、传唱。本文拟对近年来李白《将进酒》一诗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加以梳理、归纳与简评,力图形成清晰的脉络,以利于李白《将进酒》研究的继续和深入。

一、关于写作时间

关于李白《将进酒》的创作时间,学术界近年来多有论及,并有文章作专门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开元二十四年说。安旗《李白〈将进酒〉系年》[1]一文从李白、岑勋、元丹丘三人同在元丹丘颖阳山居置酒高会这一事件入手,将《将进酒》与《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二诗联系起来,并对李白在开元后期的行踪进行归纳整合分析,最终得出“以开元二十四年可能性最大”这一结论。“李白曾与岑勋、元丹丘置酒高会,并在饮酒之际,畅谈平生之志及此期际遇”这一事实不假,我们可以从李白的《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这首诗中看出。但是安旗将《将进酒》与《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仅系于开元年间,认为诗人在其它阶段不可能写这两首诗,在这点上,安旗也没有具体论证说明,这难免显得有些突兀,证据不足,难以令人信服。

(二)天宝十年说。《将进酒》中饱含着诗人李白愤懑、哀怨、痛苦与不平之情,这种思想感情如黄河之水一样倾泻而出。朱恩义、贺金峰从这点出发,在其《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2]一文中考察并分析了诗人一生的创作活动,利用排除法,得出“《将进酒》就只能创作于天宝三载至天宝十三载这十年之中”这一结论,并通过对李白《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创作时间的考证而得出李白《将进酒》的创作时间应该是在天宝十载秋;田留才也持有相同观点,其在《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3]一文中采用了相同的办法推知李白《将进酒》的创作时间是天宝十载秋。两篇论文虽结论一致,但很明显,后者无论是在论述方面,还是在举例方面,都比前者细致周到。

(三)天宝十一年说。湛江在其《李白〈将进酒〉与弥尔顿〈失明述怀〉的比较》[4]中提到:“李白的《将进酒》大约创作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当时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心情沉闷,郁郁寡欢,同朋友岑勋(诗中的岑夫子)到嵩山颖阳山居拜访元丹丘(诗中的丹丘),三人登高豪饮,不醉不归,乘兴歌赋,借酒浇愁,直抒胸臆,坦露心声。”本文着眼于事件的陈述,并无实质性举例论证,“李白的《将进酒》大约创作于天宝十一年”这一说法证据不足,有待商榷。

以上三说,笔者比较赞同“天宝十年说”。《将进酒》是一篇愤世之作,是诗人处在怀才不遇、政治理想彻底毁灭的极度愤懑的状态下写成的,纵观诗人一生,对他打击最大的莫过于天宝三载在长安遭奸人馋陷、被“赐金还山”。故这首诗应写于天宝三载后。关于李白天宝三载后的具体行程,我们可以从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李白杜甫年表》[5]中引述:

天宝三载,44岁,春在长安,诗送贺知章,为高力士、杨玉环,张谗毁,诏许还山。三月出京,经商州东下。孟夏遇杜甫于洛阳,从陈留采访使李彦允、托请北海高如贵道士为授《道》,至汴州与宋氏夫人结合,又遇高适,李白、杜甫、高适同游梁宋中地,至齐州,从高如贵受道于齐州紫极宫。岁暮还兖州、任城。

四载,春夏在任城,秋至鲁郡兖州晤杜甫,秋末赴江东,取道邳州、扬州,再入越中。冬末赴苏州。

五载,春初在苏州,后盘桓杨州、安宜、淮安等地,秋间复返扬州,在此度岁。

六年,春初在扬州,仲春游金陵,五月在当涂,居横望山颇久。秋游会稽,旋返金陵。此后居金陵二年。

九年,在金陵,五月至寻阳,秋北上游东都汴梁。

十年,春返鲁省家。秋至南阳访元丹丘,旋赴东京梁园。北游塞垣。

十一年,春游广平、邯郸等,北游蓟门,秋抵幽州,后南下至宣城,冬至金陵。

……

《李白与杜甫》成书于文化大革命期间,郭沫若迫于当时的政治压力,扬李抑杜,脱离了历史事实,但对李白生平活动考证来自于对李白的研究及作品的分析,因而是完全可信的。另该诗中涉及两个关键人物“岑夫子”、“丹丘生”。结合这两点我们可知《将进酒》的创作时间当在天宝十年“秋至南阳访元丹丘”之时。

二、“不复”、“不愿”还是“不用”

现如今,李白的《将进酒》的通行文本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从上可知,我们通用的是“但愿长醉不复醒”。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的《国学经典文库系列光盘———唐诗备览》一书,李白的《将进酒》中的两处的都用到了“但愿长醉不复醒”:一处是《全唐诗》卷017_021.【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李白)中该句为“但愿长醉不复醒”。另一处是卷162_008.【将进酒】(李白)中为“但愿长醉不愿醒”。崇文书局出版的《唐诗宋词鉴赏辞典》[6]一书中《将进酒》原文也为:“但愿长醉不复醒”(唐诗篇p 71)。晏景松在其《李白〈将进酒〉赏析》[7]认为李白之所以想“但愿长醉不复醒”,是因为他本当被委以重任,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却处处受排挤,受打击。张继苏在其《李白〈将进酒〉赏析》[8]中提到:“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此说“但愿长醉不复醒”。

然而,学术界中除了有“不复”这一版本外,还有用“不愿”、“不用”的版本,如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9]一书选《四部丛刊》影明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三中该句却为“但愿长醉不愿醒”;瞿蜕园、朱金城校注的《李白集校注》[10]中李白《将进酒》一诗却用了“但愿长醉不用醒”,该文还被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用。

针对“不愿”、“不用”这两版本,李小军在其《“不愿”,“不复”,还是“不用”——李白〈将进酒〉中一处疑点考析》[11]中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但愿长醉不愿醒”,显然“但愿”与“不愿”都表示主观意愿,前一个“但愿”的目的是为了后面的“不愿”,两个“愿”字相呼应,从而在情感上加重了“不愿醒”的程度,也有希望自己的愿望成为客观现实的含义在里面。所以用“不愿”倒也贴切;“不用”是“不需要,没必要”之意,带有埋怨和不满的情绪在里面,有报国无门,以酒解愁的无奈在里面,而《将进酒》抒发的是诗人洒脱不羁的个性情怀,毫无悲观失望之意,用“不用”不能体现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那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迈情怀,反而带有一点郁郁不得志的无奈。因而,“不用”不符合《将进酒》的整体诗词意蕴,应该是误用或版本错误。但安旗在其《李白<将进酒>赏析》[12]中提到了与李小军相反的看法,他认为,正当诗人陶醉在及时行乐和对未来的希望之中,忽然多年来的怀才不遇的愤懑又翻腾上来。既然诗人流露出了怀才不遇的愤懑,这种愤懑就带有埋怨和不满的情绪在里面,而用“不用”恰有此意。

笔者认为,之所以有这么多版本,极有可能是因为它在流传过程中被编者、刊刻者等人根据个人喜好和理解改动或者在传抄过程中抄错等等。到底哪一个才是它最初的版本,这就需要我们回归李诗原貌,正如周勋初先生所说:“追寻李诗原貌,自当寻找接近作者生活年代的最早记录。宋刻李诗,不管是蜀刻本《李太白文集》,抑或景宋咸淳本《李翰林集》,因为已经后人之手,上距唐代已远,所以还不能算是接近李诗原貌的首选材料。敦煌手写本(三种)以及殷璠《河岳英灵集》乃是接近李诗原貌的首选材料。”[13]敦煌石窟有三种《将进酒》的手抄本,分别为:P2544、S2049和P2567。殷璠《河岳英灵集》共收录李白诗13首,《将进酒》诗亦在其中,诗题即“将进酒”。通过对比,笔者发现这些版本存在异文,其中敦煌手写本中分别写为“不须”、“不须”、“不用”,而《河岳英灵集》中则写为不愿。不管是敦煌手写本,还是《河岳英灵集》,都没有出现“不复”这一版本,我们可以确定“不复”这一版本肯定是在后来流传过程中出现的,至于“不复”这一版本具体是什么时候出现,有待进一步考证。那么,敦煌三个手写本和《河岳英灵集》这四个版本,哪一个版本最接近《将进酒》的原貌呢?赵海菱在其《李白<将进酒>新考》[14]一文中对这几个版本做了进一步地对照分析,最终认为P2526这一版本才是《将进酒》的原始版本,也就是说“不用”这一版本才是《将进酒》的原貌。

三、“主人”的解释

对《将进酒》中的“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中的“主人”一词的解释,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作者自称。《唐诗鉴赏辞典》[15]等不少注家对“主人”这一次的注释就是“作者自称”。

(二)元丹丘。陈石林在其《“主人”究竟是谁?——谈李白的〈将进酒〉及对“主人”的不同理解》[16]一文中提到:只有把“主人”理解为“元丹丘”才顺理成章,才符合诗人的性格气质,符合当时的实际,符合全诗情感发展的逻辑。另外,张国光的《〈将进酒〉中的“主人”指谁?》[17]也认为“主人”当指李白的好友“元丹丘”。

笔者比较赞同将“主人”解释为作者的好友“元丹丘”。笔者认为,要弄清这“主人”究竟指谁?不能凭空臆断,而要回归到这首诗当中,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及这首诗的意境判断分析。陈石林、张国光就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天宝三载,李白被“赐金还山”,离开了朝廷,此时他心中无比愤懑,正好此时,岑勋慕名寻访李白,来到元丹丘之嵩颍山居,元丹丘设宴款待,当时正在梁宋漫游的李白慨然赴约,挥笔写下传世名篇《将进酒》一诗。诗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千金散尽还复来”正是诗人要驱使金钱而不被金钱驱使的豪放性格的生动写照。根据诗中所提供的情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当时情况是这样的:酒大概己喝得差不多了,但诗人为了排遣心中的愤懑还要喝,而老朋友元丹丘又担心诗人喝醉,就故意说了一句:“我可没有多少钱打酒了。”听了这话,实际上这时已有些醉意的李白就趁机接过老朋友的话头说道:“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说钱不多吗?没关系,我还有“五花马”和“千金裘”,就让侍儿拿去换美酒吧!这既形象地反映了诗人那种直率、豪放和带有天真意味的不拘礼节的醉态,又让人看到了他和元丹丘之间的关系是何等亲密无间。

四、“五花马”的解释

《将进酒》中有这样一句话“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当中的“五花马”具体指什么马呢?学术界对“五花马”的解释一直都是模棱两可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五花马是毛色呈五花纹的马,即五种毛色的马,喻指宝马;一说像三花马修剪马鬣为三瓣一样,五花马是修剪马鬣为五瓣的马。到底这两说那一说才是对“五花马”的最好解释呢?

马鸿雁在他的《李白〈将进酒〉中的“五花马”为何物?》[18]认为: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全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句的“五花马”与“千余裘”两词结构相同,“千金裘”喻指贵重的服饰,“五花马”与之相对应,喻指名贵的宝马,以此二物突出了诗人李白的不吝钱财、豪放豁达的形象。若把“五花马”理解为鬃鬣修剪成五瓣的马,因为凡是马皆可修剪,则不能以此喻指宝马,不能和“千金裘”前后相照应,也就错解了诗意。故把第一说才是对“五花马”最好的解释。

笔者认为,马鸿雁对“五花马”的解释最有道理,在这句诗句当中,“五花马”和“千金裘”相对应,既然“千金裘”是贵重的服饰,那么“五花马”也肯定是贵重的东西,即宝马。这样既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符合句意。

五、“将”的读音

《将进酒》中有“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的诗句。这里的“将”字怎么读?

“将”有三个读音,一是读jiāng,有扶持、带领、将要等十多个义项;二是读jiàng,有将官、带兵等义项。三是读qiāng。前两者读音大家应该比较熟悉,而对第三种读音就有些陌生了。据笔者所知,现在有很多人,包括一些任课老师都把“将”读成了jiāng。刘勇刚在其《〈将进酒〉的“将”应读qiāng》[19]一文中从“将qiāng”的释义和《将进酒》的题旨两个方面匡正了《将进酒》的“将”字读音。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接受。《韵会》:“七羊切,音锵,请也。”“将”即释为请,音为qiāng。再看,《将进酒》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名,古辞多写饮宴赋诗之事,这里的“将”是愿、请”的意思。凡取此义的都读作qiāng,这种用法在《诗经》中就有了,如“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将子无怒”就是“请您不要生气”的意思。

综上所述,近年来对李白《将进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研究也越来越细致化,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如“不复”的由来、《将进酒》英汉译本的对照等等。学无止境,针对目前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期待有更多的学者从新材料、新角度、新观点三个方面去重新审视研究,争取更大成就。

[1]安旗.李白《将进酒》系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19-23.

[2]朱恩义,贺金峰.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J].开封大学学报,1993(3):44-48.

[3]田留才.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8):26.

[4]湛江.李白《将进酒》与弥尔顿《失明述怀》的比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16.

[5]郭沫若.李白杜甫年表[M].人民出版社,1982(9).

[6]傅德岷.唐诗宋词鉴赏辞典[Z].武汉:崇文书局,2005.

[7]晏景松.李白《将进酒》赏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162.

[8]张继苏.李白《将进酒》赏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2):106.

[9]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

[10]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1]李小军.“不愿”,“不复”,还是“不用”——李白《将进酒》中一处疑点考析[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Z1):26.

[12]安旗.李白《将进酒》赏析[J]诗探索,1982(4):212-216.

[13]周勋初.李白诗原貌之考索[J].文学遗产,2007(1):33-37.

[14]赵海菱.李白《将进酒》新考[J].社会科学辑刊,2012(2):183-185.

[15]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16]陈石林.“主人”究竟是谁?——谈李白的《将进酒》及对“主人”的不同理解[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2).

[17]张国光.《将进酒》中的“主人”指谁?[J].语文知识,2004(5):27.

[18]马鸿雁.李白《将进酒》中的“五花马”为何物?[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1):50-51.

[19]刘勇刚.《将进酒》的“将”应读“qiāng”[J].江海学刊,2000(6):21.

猜你喜欢

将进酒天宝李白
大连天宝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刘天宝 教授
将进酒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天宝三载发生了什么?
《将进酒》的“三气”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天宝遗事诸宫调》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