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发展与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

2015-06-05彭其渊王琳文超

关键词:智能型经济圈成渝

彭其渊 王琳 文超

关键词:成渝西昆钻石(菱形)经济圈;区域经济;区域一体化;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智能型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专业人才

摘要:推动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的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建设新型功能强大、智能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的要求。顺应这一智能化综合交通系统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需求,人才培养工作应着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协调通识教育与专业特色,在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和加强科研创新训练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和凝练提升,使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较高的综合素质、突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127; F51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5)03-0009-05

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以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四城为核心,是西部发展全新的战略规划,也是关系到未来中国发展的全局性重大战略构想〔1〕。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的发展,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为先导,以智能型综合交通系统的构建为支撑,而适应智能型综合交通系统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对整个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性和保障性意义。因此,亟需在深刻理解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建设的功能意义基础上,结合智能型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趋势和迫切要求,深入分析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建设对交通人才的需求情况,研究适应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法,以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互联互通,推动西部地区更好发展,形成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建设的意义

1.形成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经济发展合力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中,成都和重庆是长江经济带上游最具经济实力的城市,西安是西部重镇,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昆明是南方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成渝西昆四市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优势地位和引领作用。2014年,四市GDP同比增长均高于8%,经济总量合计达33506.8亿元,占比接近西部12省(区、市)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四市所组成的经济区域综合交通便捷高效、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市场空间广阔、科技人才优势突出、文化认同度较高,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但成渝西昆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圈相比,在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四市形成产业结构优势互补、经济互相牵引的经济圈,将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2.促成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的联动发展

从空间区域格局来看,成渝两市相距约260公里,两市与西安、昆明相距均约为600公里,在空间上形成以成渝二市连线为底边、以西昆二市为顶点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组合而成的菱形,四市距离适中。经济圈中共有成渝、关中和滇中三个城市群,其中,跨区域的成渝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体,关中、滇中城市群是区域性城市群。2014年三个城市群GDP总量占西部12个省(区、市)GDP总量的42%,占全国GDP总量的9.1%。以四市为核心,以三大城市群为衔接联手打造,抱团发展,是西部四省共建中国西部经济高地的必要途径,必将实现四市的联动发展,加速西部城市群的跨越式发展。

3.提升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的区位优势

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新格局中,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条件。在国家战略规划中,“长江经济带”从上海经重庆延伸至成都,“南丝绸之路”从成都经昆明延伸到缅甸、印度,“北丝绸之路”则从西安经新疆、中亚延伸至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从上海经新加坡、缅甸、印度延伸至欧洲。上述国家规划在我国西部地区的重叠区就是以成渝西昆四市为核心的经济圈,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有着很强的对内联结、对外开放的通道优势,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下,将推动中国经济版图的经济整体联动格局,对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建设意义。

二、智能型综合交通系统对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发展的支撑作用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的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也需要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有力支撑。而实现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对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有效结合,加速构建西部大开发的新战略平台和重要增长极,建设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

1.能力强大、运行通畅的区际综合运输通道能加强对外联系、加速区域发展

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向北、向西可依托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优势,形成通往中亚、欧洲的经济走廊,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可依托南方丝绸之路,打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连接东南亚,进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可衔接长江经济带,通过发展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开展多式联运;还可以通过联动便捷的亚欧航空物流通道,最终推动形成南北呼应、海陆统筹、完整闭环的丝绸之路经济圈,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连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互动整合、多向开放,打造西部内陆开放高地,促进西部地区沿江沿边联动,推动我国东、中、西部均衡协同发展。

可以看出,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的对外通道联络优势极其突出,加之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经济总量大,交通、产业和科技基础都比较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大型区际联系通道的交汇点和连接点,构造大能力的区际运输通道,能够进一步强化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的经济实力与辐射能力。

2.联系便捷、交流快速的区内综合运输通道能推进经济融合、加快区内发展

成渝西昆四市交通便捷,产业基础较好,文化认同度较高,在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部分产业聚集的资源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汇集和分布,更蕴藏着巨大的科技潜力和经济能量。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拥有两江新区、西咸新区和天府新区等三个国家级新区,通过新区的错位和联动发展,可以形成西部发展的三大极核,通过多核共振,促进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同时,成渝、关中和滇中城市群已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社会结构的主体形态,构造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大中城市和中小城镇,有赖于区域内部便捷快速的综合运输通道,它将进一步推动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合理化布局,加快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的经济发展。

3.功能清晰、无缝衔接的客货综合交通枢纽能带动城镇建设、提升交通效率

从区际关系来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成渝经济实力最强,西安次之;在长江经济带上,成渝两市是上游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在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上,昆明具有关键地位。成渝西昆四市均具有建成综合交通枢纽的迫切需求,从区内交通资源布局来看,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综合交通系统离不开功能清晰、无缝衔接的客货运输枢纽。以成都为例,作为全国第三、中西部地区唯一拥有双机场的城市,同时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利用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第五大铁路枢纽的优势,加快水运成都港、第二机场等的建设步伐,是建成高效、便捷、畅通的交通体系的关键。

在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构建国家级交通枢纽和西部地区门户枢纽,打造以多种交通方式为依托、衔接合理、换乘便捷的城乡客货运输交通枢纽,是实现产业聚集力、市场竞争力、区域带动力提升的先决条件,也是建设国家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必要条件。

4.智能一体、高效低碳的综合交通系统能发挥区位优势、助推国家战略

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不仅要求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消除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壁垒,推进多式联运,加强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协调配合,更重要的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系统开发和管理理念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规划、设计、运营与管理流程,特别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数字化仿真技术、建模技术等,以信息采集为基础,以智能控制为核心,以信息服务为导向,建立起针对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并能辐射区际通道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

在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建构有效的交通环线和区际通道,能大大加速要素的流通,促进区域内部信息、产品的全方位合作、流通,从而带动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经济区域,带动整个西部的经济发展。成都平原、关中平原和滇中地区均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或具有较大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原因,致使其进一步紧密联系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加快以智能型综合交通系统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实现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的空间格局优化,对于与未来中国的“一带一路”等三大区域战略的对接也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三、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建设对交通人才的需求

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必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也必然会带来交通人才的巨大需求〔2〕。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级的提高,技术含量也大为增强,运输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必将产生巨大调整,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需求也将更为显著。深刻认识这一需求特征,并转化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准确把握,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前提。

1.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数量提出高要求

按照“十三五”规划编制中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设想,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面临着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而由于人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西部地区人才数量原本就较中、东部地区匮乏,相应发展较快的领域必然面临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如交通建设中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公路运输与公路养护、水上运输、港口、公路工程与航务工程等专业和工种的技能型人才。从交通运输专业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规格来看,新兴的专业性交通运输技术人才持续短缺,特别是研发岗位的专业人才最为短缺。

2.高效低碳的一体化智能型综合运输系统建设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质量提出高要求

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交通经济结构正处在扩张和调整时期,必须根据交通运输战略调整目标优化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交通运输人才的行业分布结构、素质结构、专业结构都要与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相协调一致。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例,在“十二五”期间,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已陆续建成多条铁路通道和城际线路,铁路营运里程和线网密度均大大增加,复线率和电化率均有所提高,而在“十三五”期间,以中西部路网形成与加密为目标的规划思路,将形成以四核心城市为节点的高速铁路通道,以四市为中心的城际高速铁路网,并实现地级市开通城际高速列车,这将迎来区域内铁路全面建设的新高潮。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原有铁路的运营模式、技术装备、修程修制、调度指挥等的作业方式和作业标准发生较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因而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如,高速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所需人才应具备跨学科专业知识、多岗位业务经验以及现代高新技术把握能力、系统集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使人才培养在素质能力方面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

3.现代化运营管理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高要求

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新一轮交通基础建设必将呈现工程投资规模大、技术标准高、工期要求紧的特点,要求规划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宏观驾驭能力和过硬的专业素质;确保工程按计划稳步推进,妥善处理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以及地方政府、居民等多方利益,要求建设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量投入使用,要求运营管理人员具备勇于开拓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等。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智能型综合交通系统要求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与岗位标准相匹配,与管理职能相适应,具备高效履职、协调组织和整体联动的能力。

可以看出,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对专业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不仅给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指出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方向。

四、适应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交通发展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法

建构适应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交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必须加强基础理论教育,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建设高效低碳、智能一体的综合交通系统,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岗位和专业适应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探索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基础理论教育,形成素质提升和专业拓展的基础。

培养适应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建设智能型综合交通系统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首先应完善“宽厚基础、通精结合、强化实践、突出创新”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具有“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后劲足”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科研开发人员为目标〔3〕。

应突出工程和管理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通过名师领衔的教学团队和系列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强化理论基础教学,构建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和教学团队建设,围绕基础理论教学,由校企联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应围绕交通运输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建立“面—线—点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基础理论教育为核心,多方面多角度拓展,实现交通运输行业普适人才、特色人才与精英人才的协调培养〔4〕。其中,“面”即全面推进以适应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智能型综合交通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应根据成渝西昆经济圈交通运输协同发展的需求,制定区域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综合运输思想、系统论、运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培养,形成学生立足经济圈交通系统发展、知识面宽的课程体系;“线”是以不同专业方向有所侧重发展为主线,在强调知识广博的前提下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成为既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具备一定管理素质的高水平人才;“点”即校企间“点到点”的“订单式”人才培养,针对薄弱环节制定专项的人才培养计划,解决由于地区交通结构差异带来的系统制约,迅速弥补经济圈交通运输人才的短板,为经济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2.强化通识教育与专业特色的有机协调,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针对建设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智能型综合交通系统相关科学技术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应按照“通专结合、整体优化、突出特色”的原则,遵循通识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分类教学、强化实践、突出创新”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强调对交通运输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社会与法律观念,以及较高综合素质的交通运输专业创新型人才。

应根据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在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新要求,构建多元化和分层级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面向智能型综合交通系统、突出大类专业方向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协调“面”、“线”、“点”的定位。从交通运输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入手,调整课程基础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整合核心课程,增加创新教育模块,构建内容先进、系统性强、适应智能型综合交通系统发展要求的多模块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以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政治学与自然科学基本理论为内容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结合成渝西昆经济圈的发展需求及特点,开发立足于经济圈实际的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形成体现地区特色如巴蜀文化、秦汉文化及少数名族文化的经济及管理类课程体系,构建结合经济圈交通建设及运营管理特点的交通运输土建、运营、管理、信息化等的课程体系。

以通用和个性化校内实验、各类实验竞赛项目、课程设计、各级实习实训和工程实践为内容构建专业实践模块,以及以体现专业特色和应用前沿的科研项目参与、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各类学科竞赛为内容构建专业特色拓展模块。工程实践、专业实践及科创活动应立足成渝西昆经济圈,围绕经济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需求进行选题,一方面强化对经济圈交通运输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要为经济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以模块化的创新性教育、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和启发式的科研实践为依托,通过整合创新教育、创新实践、科技创新活动三环节,完善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兴趣引导、项目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的科技创新训练模式,营造专业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构建由“组织协调、教师指导、培训研讨、创新实践、监控管理、评价激励”等环节组成,系统完整的交通运输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实现创新教育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校内培养与企业实训相结合、专业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以拓展思维、强化适应能力为目标的通识教育和以突出专业内涵和特色优势的专业教育的有机协调,大力提升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智能型综合交通系统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

3.打造交通运输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智能型综合交通系统的建设,给各级各类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强调专业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应系统整合实验实践教学资源,理顺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打造校内实验教学和企业工程实践有机结合、优质实验教学资源高度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

应以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工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夯实基础、跟踪前沿、培养能力、突出创新、张扬个性”的实践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知识体系、能力结构的“三个协调”为主线,按照能力贯通式递进培养要求,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模块,构建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专业应用型实验、个性化实验、科研实践五个层次的实践环节,并进一步凝练知识体系、能力结构要求,按照由简单操作到综合训练、由专业理论理解到综合运用、由重复验证到创新能力培养等实践教学特有的认知规律和功能,形成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创新型课外实践活动等密切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坚持“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功能一体化,突出轨道交通优势,涵盖多种运输方式”的建设理念,建立“成果转化、自主研发、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建设机制,在各类课题科研成果转化的基础上,开发研制高水平实验系统,并积极运用分布式资源存贮技术、虚拟化技术、流媒体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网络通信和共享技术,加强“共建共管和共建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成渝西昆经济圈内的交通运输类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企业构建长期稳定的联合培养机制,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行业特色、地缘优势和技术资源,打造特色鲜明、学科与技术优势突出的交通运输专业实验实践资源建设与共享平台。

五、结论与展望

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规划是西部发展的历史机遇,建设适应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发展的能力强大、智能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相应的人才培养工作应在强化基础理论教育、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培育实践动手能力和突出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模式设计和资源整合,使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性和宽广的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1〕

王益谦.对成渝西昆推进战略合作的基础条件分析〔N〕.成都日报,20150325(8).

〔2〕赵光辉,丘建华,赵艳.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供给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8,(9):41-45.

〔3〕马驷,王琳.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124-128.

〔4〕彭其渊,马驷,文超.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5-10.

(责任编辑:叶光雄)

猜你喜欢

智能型经济圈成渝
浅谈智能型工业相机的应用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凌华科技 工业级智能型相机NEON-1040
智能型无菌隔膜调节阀
智能型无菌隔膜调节阀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