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化诗意,一抹忧愁上心头

2015-06-05纪敏

课外语文·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

【摘要】以“诗中有画”为线,让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走进词境,并在宁静清丽的乡景、和平安详的人物场景中品读感悟。多元解读“醉”字,外化诗意,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安乐祥和的田园生活,更能深深体会到词人内心深处的一缕忧愁,学生在体验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的同时,更呈现出一种学习创造的美!

【关键词】品诗入境;多元解读;外化诗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典诗词,音韵优美,意境深远。传统的教学往往只在解词析句上兜圈子,对诗词中纷繁的意象、深邃的意境、蕴涵的感情却浅尝辄止。《课程标准》提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努力创建一种开放而有活力的氛围,让学生在体验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的同时,呈现一种学习创造的美!

一、品诗入境,“喜”进村居

初次执教《清平乐·村居》,我以“诗中有画”为线,让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走进词境,并在宁静清丽的乡景、和平安详的人物场景中品读感悟。确实,课堂中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如诗般恬静的画面,生动又合乎语境的言语,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真正与词人的心一起跃动,走进了词人文字书写的意境。

教学中,我遵循“读诗句”“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的常规诗词教学法,牢抓“醉”字解诗,把它视为训练点展开教学。

教学片段呈现:

师:你们觉得还有哪个词儿值得品一品呢?/生:我觉得“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中的“醉”挺有意思的。/师:那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醉”的呢?/生:老人喝了些酒,醉了。/生:应该是“醉醺醺”的意思。/师相机提示:你们觉得是谁醉了?又为什么醉 呢?/生:老奶奶和老爷爷陶醉了,因为他们的大儿子很勤劳,二儿子很手巧,小儿子又很可爱。/生:老人的日子虽然有点清苦,但是非常幸福,非常安宁。/生:我觉得老两口是被周围优美的环境陶醉了,一家人过得很幸福。/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醉”字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想一想,这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和同桌讨论讨论,分角色练习表演。(生上台表演。)

师:你们说得好,演得也好!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闲适的生活,让老人自得其乐,陶醉满足。虽然他们喝了点儿米酒,但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想一想,陶醉其中的仅仅是这两位老人吗?/生:我觉得诗人也陶醉了。因为他看到山村美丽的景色,听到老两口亲昵的对话,被他们的幸福生活所感动,他醉了。

整节课我们都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有学生说:“这一家人生活得很温馨,很幸福”;有的说:“这一家人很和睦,令人羡慕”;也有的说:“他们的生活环境真美,我也真想去那里生活”。大家的言语之中,无不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更充满着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农家生活的祥和与宁静此刻已跃然而现。

教学中,我利用形象的插图启发学生想象乡村的恬静生活,并联系上下文以螺旋上升式的品读来引领学生在读语言文字的同时解读人物内心,构建出了一幅幅清新秀丽的乡村图、温馨和睦的生活画。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近“翁媪”,进而理解他们“相媚好”的行为,学生在读得熟、读出情的基础上“聚焦人物”,畅谈体验,融“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理解于整首词中。通过画面,词中具体而形象的画意得以再现;通过语言,学生丰富的联想得以唤起;通过朗读,对词作的情感体验得以深化。此景此情,师生已完全融入其中,对整首词意境之美的感悟自然顺当。

二、多元解读,一“醉”解愁

在循循善诱中,五年级的学生已能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读出村居的宁静与和谐,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小儿的“喜”。走进《清平乐·村居》,你的笑容会不期然地在脸上绽放,细细品味,那是一种祥和幸福的律动。至此,预设的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似乎已经达成,然而,再仔细翻阅辛弃疾的有关资料,不禁又萌发了我新的思考。好一个“醉”字!“谁醉?”“为什么醉?”学生一遍遍诵读过后,显然知道是老两口醉了,并畅谈了这样或那样的理由。那一个“醉”字里,到底还包含着怎样的情感?作者因何而醉呢?醉于这美丽的乡村风光,醉于这没有硝烟的恬静闲适生活。作者这“醉”字的真正意韵到底是什么?

三、外化诗意,“忧”出村居

于是,带着此首词作的背景资料以及辛弃疾的生平简介,带着我对文本的再次解读,我又一次走进了课堂。教学尾声,我尝试着如下的设计拓展:

师:《清平乐·村居》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此时的作者心情忧闷,终日借酒浇愁,当看到这和睦祥和的农家生活时,金戈铁马二十多年的辛弃疾“醉”了。想一想:此时的辛弃疾在想什么?/生:他一心想报国却报效不了。/生:他特别痛恨朝廷,不能施展抱负。/师:是啊!词人因为无所事事,所以看到小儿,就想到了自己。小儿无事可做是幸福的,而将军无所事事却很惆怅失落,心生悲愤。这正是辛弃疾当时的心境,把自己的情感藏在“醉”中,忧伤中略带着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感受词人这种复杂交织的心境。

随后,我又链接了杜甫《绝句漫兴》、谢灵运《登池上楼》的诗句,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人的心境铺设了阶梯。学生静静品读、静静思考、静静实践,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螺旋上升的情感目标正一步步实现。从“喜”进村居,又让大家悄然地“忧”出村居,此刻对词“以悲为美”似乎有了更好的诠释与解读。

总之,在课上,孩子们通过吟诵诗词,不仅能增长见识、广博见闻,而且懂得品词析句要和作者息息相关、心心相印,相信厚积不仅可以薄发,而且会使孩子们在生命中多一分灵气,在深度解读中营造多元的课堂。

作者简介:纪敏,女,1978年生,籍贯:江苏省扬州市,学历:本科,现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
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教师需“进退有度”
浅谈中学语文多元解读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新课程背景“多元解读”的几点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