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引路为爱导航
2015-06-05黄赛平
黄赛平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六册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分为三个主题:“家人的爱”“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以及“来自社会的爱”。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想通过几个主题教育,将爱的种子植入孩子心间。可是,仅仅用几节课种下的爱的种子,如果没有后续的跟进以及足够的情境体验,这颗种子是很难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的。
梁伟红在《故事对儿童成长的道德意义》一文中指出:“故事通过情节营造情境,经由若干问题的呈现带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倡导某种价值导向,对青少年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体认、价值判断和行为践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的确,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认知和思维能力很低,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些感性材料来认识社会,树立某种道德观念。所以,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用故事点亮他们的心灵,用故事开启他们爱的闸门,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故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修正、去积淀,将爱化作风、化作雨,无声地滋润心灵的沃土。
一、走近经典的故事,聆听爱的声音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故事,我校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内容,精心挑选了一些贴近每个年级孩子们生活的故事,编成小册子,开辟“亲子阅读时光”。在亲子共读中,孩子们终于明白:爸爸妈妈的鼓励是爱,许多“不许”是爱,甚至责骂也是爱。在交流中,孩子们幡然醒悟:原来爸爸妈妈也有很多愿望、爱好、烦恼,自己应该少给家人添麻烦。除此之外,每节课前,我都会带给孩子们一个小故事。从“二十四孝”的故事中,他们懂得了孝顺父母;从《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中,他们读懂了坚持的力量;从身残志坚的霍金、张海迪等名人的故事中,他们读懂了生命的可贵……都说“润物细无声”“身教胜言教”,用故事浸润孩子们,使孩子们心中“不设防”,教师和家长也不是“进攻”态势,孩子们就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感悟真情。
二、留心身边的故事,触摸爱的温度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能留心身边的故事,就能触摸到爱的温度。
1.采访中学会爱家人。生活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采访不妨就从采访自己的妈妈开始。于是,我借“母亲节”,让孩子们采访妈妈十月怀胎时的故事,听妈妈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与喜悦。在这泪与爱堆积的故事里,只有感动,只有幸福。这样的采访来源于生活,真实、真切、真情,是最能直接打动孩子们的。在采访中,孩子们读懂了有一种爱叫朴实与温馨,从而学会理解与珍惜。有时候,道理说得极多,不如某一瞬间的心灵触动,这就是采访的魅力,故事的魅力。
2.分享中学会爱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懂得爱他人的人,心胸是宽广的,乐观的。我总是频繁使用“分享”这个词语,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思考,于是,孩子们也常常与我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因为分享,我们走得更近;因为分享,孩子们在细微小事中学会心中有他人。我校的郑彩云老师是福建省义工俱乐部的成员。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她利用暑假时间,参加了玉树孤儿学校支教活动。此后,她还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募捐、看望孤寡老人、慰问病残儿童等,而且,每年暑假都会到青海玉树、西藏朗县等地支教。这样生动的例子,让孩子们感受极深。郑老师用自己一次次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人生的意义。告诉孩子们,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如果每个人都伸出爱的手,点滴之水终将汇聚成爱的海洋。让孩子们明白,有一种爱是这样平凡而深沉。
3.体验中学会爱家乡。“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体验就是“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将学校里获得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使得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时,我组织孩子们走进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柏柱洋,聆听革命先烈的故事;走进廉村,了解乡村的名人。教学《家乡的食文化》时,我们组织孩子走进穆阳苏堤,感受线面制作的神奇;走进街头巷尾,寻访光饼、麦芽糖的制作工艺等。在体验中,让孩子们感受到,有一种爱是这样生动,令人自豪。
三、演绎自己的故事,书写爱的印迹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说:“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教师引导孩子们用心演绎自己的故事,就会书写爱的奇迹。
1.放手课堂,成就精彩。将家长请进课堂,课堂因此变得更精彩。每学年,我校都有一个“家长开放日”,通过让家长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开展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寻找表达爱的机会。为了准备这堂课,孩子们自己策划、排练节目。准备节目的同时,就是孩子们内心积淀的爱尽情释放的过程。我们一起倾听母子情深的故事,一起表演手语歌《感恩的心》。孩子们深情地拥抱……活动中,每一次这样的瞬间,都让人热泪盈眶。这样的成长故事,让人感觉,爱像香浓的巧克力,令人回味无穷……
2.融入生活,沉淀感悟。《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我会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和孩子们一起认识大自然,给大自然做清洁,宣传让更多的人来保护我们的环境。我还会带着孩子们走进敬老院,给老人们讲故事、表演节目、送上节日的祝福。在敬老院听老人们讲故事,让孩子们成为故事的主角。爱,也在这一次次体验中丰满,在这一次次活动中丰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以生活为师,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才有坚实的土壤。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少年教育中产生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为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人在这种年龄段从本性上就不愿意被他人教育。”所以,我们将课程中的要点转化成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用生动的故事彰显教育的无痕,用生动的故事让爱的种子埋得更深些。只要有了爱,孩子们就会懂得分享,懂得珍惜,懂得自尊,懂得自强。
让我们静静等待、满怀欣喜地迎接每一粒种子的破土发芽吧!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 责任编辑:庄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