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教学反思促课堂增值
2015-06-05林华灵
林华灵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教学预案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调控,却忽略了教后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我们原来总认为课教完了,教学就结束了。实际上这样做缺乏个人的思考,缺乏对自己的教学寻根问底的精神,难以提高教学水平。如果我们上完每堂课都能追问一下,这堂课有哪些成功之处值得总结,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就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文通过教学实例谈几点体会。
从学生“自设作业”教学尝试中得到启示
前些年,我教小学毕业班语文,迫于升学质量检测的压力,总想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来提高教学质量。每天布置较多的作业,学生逐题作答,教师要逐一批改,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不禁使我萌发了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想法。有一次市教育局临时通知我参加为期一周的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我匆忙交代“代课”教师布置少量的课本作业达到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的目的。为使课本知识得到延伸和拓展,我把“自设作业”的想法告诉学生,其内容和形式我没作任何的限制。待后来我回到学校上课时,看到学生的作业可谓精彩纷呈:有的用硬笔书法抄写本学期来所学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有的按修改病句的类别自设病句修改;有的写自己想写的小习作,其中有反映班上好人好事,有表达对个别教师变相体罚学生的不满,有向家长老师诉说心中的小秘密……看着这些作业,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面对一份份作业,我用心进行评价。在往后的日子里,“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学生的作业中生了根。随着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和习作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自设作业”的热情之高,内容之广,形式之多,质量之佳,都出乎我的意料。有很多方面,我一个人的智慧是比不上众多学生的,常有自叹不如的时候。现在,学生的很多作业都成了我教学的参考资料。让学生“自设作业”的尝试,虽然让我和学生都花了不少的时间,但我和学生都很乐意,不能称其为负担,而应是一种享受。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悟到:1.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有创新的天地;2.生活更是学生作业的源头活水,他们在课后广泛阅读、搜集素材,真正体现“在生活中学语文”;3.“自设作业”能促使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开展尝试活动以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语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想,只要学生喜欢学的,又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应该说就是有效的教学。
从学生“自主习作”教学实践中悟出规律
去年的一天,我参加学校教工运动会项目训练时,不小心拉伤了左腿,上课时我走动不便,就干脆在黑板上写上一个习作题目“我很想……”,不作任何的指导,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习作。第二天,我翻开学生的习作本,眼睛不禁一亮:学生个个都写出了真情实感来。有因失去父亲的痛苦者的《我很想拥有父爱》,全文皆是肺腑之言,感人至深;有因自己的村庄没有学校的苦衷者的《我很想我们村有所学校》,语言朴实,道出寄读舅舅家的内心痛苦,同时也反映了拆点并校给农村孩子带来的不便;有因妈妈教育不妥的“笼中鸟”的《我很想自由》,选材独特,遣词造句绝妙,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有因为自家没有弟弟的呼吁者的《我很想有弟弟》,真实地写出了独生子女渴望孩童欢乐的需求以及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有因亲人生病却没有好医生的无奈者的《我很想当医生》,揭露了治病要送红包的社会腐败现象……看了这些习作,我感到极大的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些习作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习作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废话连篇、千人一面的局面。原因在哪里呢?在于教师的指导!先前有些习作指导得太细,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这次习作不指导,反而解放了学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后来,我把“习前不指导,习后重导评”的习作方法在学校内推广,并当作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经过反思,我看到了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一个侧面——将习前指导改为习后导评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对“情境习作”教学实例的思考
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应努力营造主动、互动和生动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真实地经历生活、回顾生活,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习作。我在指导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五”的口语交际时,让学生模拟当记者,进行采访活动。教学伊始,我一改以往教学直接揭示目标的做法,用“过一把记者瘾”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我放手让学生进行模拟采访,学生跃跃欲试,争先上台采访演练,经过师生的点评,摸着了一些采访的门道了。他们胆子越来越大,开始对我进行采访。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我都一一作答。一时间口语交际课变成了记者招待会,学生们非常兴奋,掌声一次比一次激烈,一次比一次长久……学生们尽情体验记者采访的情境,感受真实的生活。
这精彩的生成,让我沉浸在感动之中,也引发我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不让这份感动留下来呢?教学资源不就在身边吗?对!就让学生把这堂课写下来吧。第二节课时,当我对学生说:“如果老师让你们把上节课的场面和感受写下来有困难吗?”他们响亮坚定的回答使我感到无比的欣慰。我布置学生自拟题目,把上节课的场面和感受写下来。第二天我看着学生的习作本,仿佛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与学生倾心交谈。有的学生写道:“我喜欢这样的课,因为这样的课让我无拘无束,提自己想提的问题,说自己想发表的见解,通过师生的交流,我对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感受道出了情境习作的优越性,说明了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转变教师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有的写道:“上学期您外出学习,我们全班同学可想您了,因为我们喜欢您的课……”学生的肺腑之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使师生间心与心得到碰撞、爱与爱得到交流、情与情得到交融。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活情境的确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彼此了解、增进情感的桥梁。在以后的日子,我高兴地发现,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密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随着学习兴趣的提高而“水涨船高”了。而这也促使我更加敬业,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以适应课堂生成的需要。
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在自己的常态教学中善于捕捉教学的闪光之处、实效之点、问题之源并加以分析思考,在教学中脚踏实地进行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群英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