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物理计算题教学

2015-06-05税红伟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计算题初中物理

税红伟

摘 要:物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实践技能培养意义重大。特别是物理计算类题型,不仅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想要做好物理科目教学,计算题教学是重中之重。本文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的一些教学经验。

关键词:初中;物理;计算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358-01

一、引导学生从认知上重视计算题

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同学来说,很多人认为物理计算题太简单了,基本就是小学时候的应用题,例如速度(v)是米/秒(m/s)、千米/小时(km/h),v=s/t(速度=路程/时间),密度(ρ)是千克/立方米(kg/m3)、克/立方厘米(g/cm3),ρ=m/v(密度=质量/体积),知道其中两项求另外一项就是简单的乘除法。但是在作业、考试的过程中,还是有不少学生做错。从对作业或多次考试的分析来看,学生做不出或做错计算题的主要原因大多就是这些基础的问题没掌握好。如符号公式写错、单位或单位换算写错、乱套公式、乱写单位等。因此,在解此类题时,我们要让同学们首先掌握问题中用到的基础知识,然后再解题。如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解答物理计算题的一般格式是什么?本题中要我们求哪些物理量,它们的符号、单位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公式?从公式可看出要求这个物理量需知道哪些物理量?本题已告诉了我们哪些物理量?本题中涉及的物理量用什么单位较好?基础知识有了,再由几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完成后再集体纠错,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接下来,再请几位同学改动题目中的几项内容或数据,把原题改编成求路程或时间的题目,由同学们再解。或在原题的基础上补充或去掉几个条件改编成一道多步计算题。通过改编、补条件、或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简单的题目通过多次练习、不断巩固就会有很多新的收获,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这些理念,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开展学习活动。

二、引导学生掌握计算题的解题步骤方法

“无规矩不成方圆”,物理计算题相对简单,但是有着严格的解题步骤、解题方法,教学中教师就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解题步骤进行解题。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分析解答过程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知识的能力水平,教师通过学生作业等形式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解题思路也会有全面的认知,以便教师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计算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是: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现象和过程,确定给出的条件或题目中隐含的条件;第二步:找关系,也就是针对题目内容分析综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选择适合的规律和公式,找准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第三步:列出表达式,这一步是在明确了各个已知量、未知量及某个物理量在题目中叙述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变化时存在的关系,根据公式或规律列出相应的表达式,并推导出待求物理量的计算式;第四步:代人数据求解,这一步是把所用到的已知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后,把已知量的数据代人计算式中,通过正确运算,得出答案,同时对答案进行合理化验证,最后确定正确答案。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就能够科学合理的对于题型进行解答,如果解题方法不正确,就很可能造成解答结果的错误。

三、引导学生抓好计算题解题思路训练

随着学习深度的增加,在解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综合体,很多学生对此非常头疼。其实综合计算题是在简单计算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综合计算题又不等于简单计算题的简单叠加。想要准确的解答综合题,就需要我们能够从中找到简单题,并发现各个简单题之间的联系,找准切入点,理清解题思路,从而步步深入,达到目的。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方法渗透,使学生学会思考。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比如综合法、分析法等。例如:某扬水站每天需将900立方米的水送到10米高的蓄水池里,若由一台离心式水泵来完成,水泵每天工作5小时,问,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取g=10N/Kg)

解题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将题分解为三道简单的计算题,层层设问,引出目标。例如:

1、900立方米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重为多少牛?

2、把900立方米的水送到10米高的地方须做多少功?

3、若水泵每天工作5小时,水泵的功率是多大?

进而让学生讨论,如果题目中没有问水泵的功率是多少千瓦,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信息,你可提出几个问题?可求出哪些物理量?经过这样的引导,久之,学生会养成提问题,想问题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题给信息,据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和规律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和解答问题,培养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提高解题能力。

四、引导学生将计算题延伸到生活实践中

物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物理原理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能够引导学生将计算题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技能,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物理综合素质。比如在学习完滑轮组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制作滑轮组,在生活中运用滑轮组来进行重物的起降、运输等等,以便能够使自身的书本知识得以运用,同时通过实践来验证科学原理,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感知度。又比如在学习完功率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计算用电磁炉烧开一壶水大概需要多少电量、如果教室的灯全年不关要浪费多少度电等等,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中物理案例的分析、解答来进行计算,不断的巩固他们的物理计算技能。

猜你喜欢

计算题初中物理
只因是物理
两步计算题
化学计算题解法归纳
处处留心皆物理
畅想2019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创新与坚守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