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教师如何上好高中作文课

2015-06-05杨军伟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外习作作文

杨军伟

摘 要: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深入贯彻,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但目前的作文教学恰恰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大薄弱环节,许多语文教师费九牛二虎之力,作文教学的效果仍不是很理想。甚至不少学生对作文更是谈“文“色变,因此,改进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了。

关键词:语文教师;高中作文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342-01

当前, 语文教学在指导写作的技巧理念过于机械,一般模式为:出题——讲授写作技巧(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组材等)——学生写作——批改——评讲。由始至终是老师的一条龙服务,很少有学生的能动展现。这样,学生的思路就陷入教师设计的框框之中,产生心理依赖,抹杀自己的思路,学习独立作文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写作信心受到压抑。另外,作文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模式固定。在目前的语文教科书中,作文单元训练中很少有具体的易懂的作文理论知识,几个字或几句简述,学生很难从中掌握写作知识,也无法实际运用。还有就是写作题目单一‘枯燥,压抑了学生的 写作兴趣和写作思路,教师设计的题目通常是在上课之前想出或单纯参考作文训练来命题,缺乏计划性、整体性、阶梯性,写作教学脱离了生活,学生缺乏应有的生活情感体验。传统教学中,把学生当做学习者,只重写作技能的传授,而忽略学生还是一个有个性情感的思想者,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失去生活这个写作之源,写不出作文也在情理之中。当然,学生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原因。俗话说“不破不立”,只有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正视它,才能更好地去改造当前的作文教学。

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写作与做人、生活、读书、训练等方面的密切关系,要让学生的习作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不断在写作实践中让学生获得写作技巧,提高学生感受感悟生活的能力,要充分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寻求一切可行的训练,提高写作效率,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打破沉闷、陈旧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要具备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宽容接纳学生思想观点、情感体验。肯定学生写作中闪光点和独特性,并能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探讨写作问题;要具备宽厚的人文素养,并不断吸收各种文化知识,以自己丰富的见识学识来娴熟驾驭写作教学,使写作教学做到题目、题材广泛新颖、思想深刻、语言生动、点拨到位、分析精辟、课堂和谐活泼。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了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生活是最好的写作素材,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师在传授写作技巧和基本功之后,要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知感悟生活,并让学生在习作中提炼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生活的真实、感情的真挚,再配以过硬的写作技能,才能写出结构严谨、章法到位,情真意切的美文来。此外,作文教学还应与阅读密切结合起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可以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提高文化修养,可以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可以学到一定的写作技巧。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用课文文章为例传授写作方法和提炼生活感悟、激发写作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能的传授,写作情感的教育,两者有机结合。此外,要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报刊,,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课外书籍、报刊,也可以是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本,开展课外读书课,读书日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为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仍需要做修改,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即精细批改)耗时耗力,既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对学生也无多大帮助。甚至可能你改的越细,批得越多,就越增加他们的受挫感。如何改变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批改方式呢?我觉得可以在这几方面做个尝试:1、有选择性的批改,即挑选出几组有代表性、典型性问题的学生作文,进行分析、指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范例,给学生启发性的讲评指导;2、当场阅读面改。对于当堂完成的作文,教师可以采用浏览的方法,针对学生的问题当场面改,如果时间不够,可利用课余的分散时间,寻找学生面改,这样教师就不会有长时间批改的劳累,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写作印象,激发思维。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具有了一定写作技能和思维较活跃的学生。3、师生讨论互改。让学生当堂提出写作时的疑问、看法,师生共同探讨得失、优劣,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4、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根据修改的内容(句子、语言、中心、结构等)让学生审视自己的习作,修改并写出意见。也可以学生之间互改互评、交流、探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提高自我分析、纠错能力。这几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发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使学生厌倦、畏惧写作的情绪得到改观。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主要是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两方面。思想评价着眼于观点、主题的评价,写作特点、文体结构、布局等技巧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着重于写作的生成后果或写作后的讲评,忽略了学生写作前后的思维、情绪、情感的评价,课程改了,但写作标准、评分标准没有多大变化。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情感经历呈现丰富多变性,传统的评价机制却相对滞后、单一、操作性不强。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写作实践中努力探求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标准,多角度多方面地评价学生作文,以推动作文教学的改进。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尽量最大可能寻求多种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办手抄报、编印优秀习作、开办习作展、参加各类作文比赛、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报道等;并给学生一定的形式多样的肯定、表扬、奖励,让学生建立写作自信心,获得成功感,并在整个作文教学中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为提高写作水平提供思想上的有力保证。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很强的语言活动,这种活动必将长期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设平等、互动、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生活中的美,教会学生体会欣赏美,让心灵受到美的熏陶、纯净,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写出既有真实的生活情感体验又有优雅的和谐美感的生动之作来。

猜你喜欢

课外习作作文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