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6-05戈巧龙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有效性课堂教学

戈巧龙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要改革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求变革高中的课程体系,提出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从实践上说,"新课程、新课堂"的标准要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要积极探索研究可操作的具体教学策略,整合好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有效课堂教学,着力推进新课程。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339-01

高中政治新课程目标从横向而言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目标中的基础部分,只有掌握"双基"方能立足于发展;"过程与方法"目标,重在能力和方法,此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其它两个目标更好的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重在体验与感受,它贯穿于前两个目标,它的实现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体目标的实现,培养出和谐发展的人。从纵向、横向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去实现思想政治课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育功能。

理解课程目标后关键的还在于全面实施课程目标,唯有如此,才能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增强教学目标达成的整体性和可操作性,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系统分析综合考虑各种教学要素。首先要从"为什么教,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是以"教什么,学什么"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再次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来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即解决"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依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着力点从传统的知识习得、技能的训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

思想政治新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不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了课程内容,在必修课四大模块内容的设计上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展示了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的风貌,而且还谋求了教师、学生双重行为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的表现,表达了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新课程标准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运用主体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双重主体的作用,对教师提出了较之原课程标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教师合理选择科学知识作支撑,合理运用与课程教学有关的各种资源,合理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方能成功地引领学生获得合乎内容目标要求的过程性与结果性学习成效。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合作学习。新教材中的小栏目及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课。这是帮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高度重视。只有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为使活动教学收到实效,教师应发挥诱导、疏导、引导、指导等"主导"作用,善于评点学生有价值的创新观点和看法,并及时向外扩展、延伸具有科学价值的观点,以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倡导的是探究学习,创造性思考,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但这个"动"不是表面的课堂气氛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也不是单纯的观点陈述、小辩论、小讨论,甚至小品表演等。教师在"动"的过程中由管理者转向了指导者。教师的教学设计一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要充分利用好师生互动的有效载体--提问,教师创设充满趣味、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寻求解问题的方法。高一新课程《经济生活》选编了如"需求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涨跌有什么影响"等大量的有背景材料的问题,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富有教育教学价值的资源,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的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必修模块教学内容,目的是要培养"有经济头脑、有政治觉悟、有文化涵养、有理论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人。而这样的课程目标的设置本身具有开放性,表现在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目标,即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双基教学目标;二是弹性目标,即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在必修基础上选修相关课程应达到的目标;三是发展目标,即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目标的落实。这一开放性的课程目标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很大的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既要有预设,更要有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互动都可能生成新的教育教学内容,教师只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获得较为充分的参与机会,体验更能丰富多彩,而那些与它不同的体验恰恰就是学生个性的彰显。教学中,教师通过开放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动量,让其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活动,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展示个性的选择,也为他们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效的实施好新课程,就必然要求采用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应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所有这些要求为搞好新课程实施后的教学评价提供了质的规定性,使教师的教学评价有了明确的依据。

高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高中教育不能只是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把课堂变成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性格和完美的人格。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有效性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