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探究及效果分析
2015-06-05罗光斌
罗光斌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合作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地位日益凸显,合作学习的地位也日益提升。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有机的学习群体,以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能力为目的。本文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进行探究并对具体案例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案例;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287-02
一、学习方式探究
传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而往往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因此,传统的学习模式就自然而然变成了“传授——接受”,教师只知道“灌”,学生只知道“装”。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彻底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进而调动学生自主性,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索,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参加小组或团队,有明确的、共同的任务目标和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其基本的教学形式是以小组活动为主,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注重团队之间的分工合作,注重小组内的探究,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中做到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不分优差生,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二、合作学习的要素
合作学习的主要要素是学习素材、学生群体和教师对教学的合理组织,对学生学习的用心指导。我们学习的所有学科,包括数学学科在内的学习,都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生活的。学习素材应具有生活基础,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能带给学生思维的挑战为目的,因而合作学习素材的合理选择、有机策划是学习的物质前提。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能够确保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合作学习发挥作用,就需要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恰当的分工,合作学习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信任 ,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以优带差,以快促慢,调动小组内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合作,学习中能够明确合作目的,确保合作学习的方向性。而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与监控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三、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效果
1、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材中“圆的面积”这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通过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能利用旧知,自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在学习中,可以先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任务,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回忆、思考、对比、学习、讨论、探究。首先回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推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呢?怎样才能转化呢?各小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答案。通过设疑,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得到了充分体现,独立思考变成激烈的讨论,个体的竞争变成小组的竞争。
在明确学习任务后,各小组经过讨论,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和不同的见解,经过老师引导,将问题进行逐个分解和归纳,按照思维的步骤,提出了三个需解决的问题。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转化?如何把圆转化为其它平面图形,把曲的变成直的,解决化曲为直的问题。第二个难题是将圆转化成哪个平面图形,可以转化为哪个图形,如何转化?第三个需解决的问题是圆和已经转化成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如何通过转化后的图形得出圆的面积公式?在明确了如何转化,如何求解后,各个小组就着手展开了第二次讨论。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动手动脑,参与面广。通过剪剪拼拼,有的拼出了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有的拼出了近似于三角形的图形……有的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或三角形。思维体现出了有序性、互补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各个同学由于性格,个性心理的不同,每个学生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善于小组内协调,有的整体决策能力较强,有的创新意识强,创新能力强,有的具有良好的钻研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随后,在各小组分别完成任务目标后,小组间进行交流反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不仅认真聆听同学的发言,还不断的提出疑问或补充,更为重要的,通过反馈,学生意识到集体的智慧远远超过了个人的聪明,合作使问题得到了最优化解决。最后,当同学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兴趣盎然。
2、效果评价
通过课后分析,对每位学生按照5项指标进行打分评价,并确认分类,统计见下表:
(1)个体评价
(2)问题贡献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的数据比较分析见下表。
(3)组织结构的差异性影响1。
组织结构的差异性影响2
从上述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无论是从学生个体还是从学生群体来看,都比学生个人学习要好,但在合作学习中必须要注意调整好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结构,要发挥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最大作用,激发学生最大热情,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实施策略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