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模式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15-06-05蒋春侠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蒋春侠

摘 要:初中语阅读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其目的在于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增强对汉语文化的理解能力与对语言描述能力的表达,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案例模式”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角度出发,根据一线的教学时机经验,重点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效性,旨在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案例模式;阅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65-01

引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的目的在于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增强对汉语文化的理解能力与对语言描述能力的表达,因此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例模式”应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拘束于课本,只要是好的文章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而且还能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一、充分利用教材,拓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相对而言,语文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定义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可以分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不同的阶段,但是思维活动却是贯穿这三个阶段的始终。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通过眼睛对文字的识别将抽象的符号变成具体的信号传入大脑,然后进行思维分析。而入选教材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典范的语言作品,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精华的浓缩,作品反映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精辟的分析与周密的推理,新奇的想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展“案例模式”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例如在讲有关父爱的时候,这必然要牵扯到一个写作的问题,而当时又是阅读课,所以只能实现这两种可重的融合,而采用“案例模式”是较好的一种方式。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文章内容可以硕士朴实无华,但是如果同样是背影的话题让学生写作,学生却不能构思作文写作的细节,准确把握作文的立意。我痛殴这篇文章采取了举一反三的凡是更好,也就是在讲述这篇课文的时候,让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父母的身影,让学生通过一件小事来刻画父亲母亲的伟大。直的指出的是,驾驶在采用“案例模式”的时候还要积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评价分析,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进行的写作训练。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案例”,开拓学生视野

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有很多内容与历史相关,特别是在诗词阅读方面。诗词中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人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是教授诗词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基于其诗词的语言环境的差别,要想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就需要将其中的历史背景也阐述出来,特别是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案例”,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学生阅读杜甫的《石壕吏》诗的时候,学生如果凭借自己已有的感官能力与阅读思维分析能力,他们会很快知道表现出来的当时封建统治下的统治者残暴无比,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但是如果教师问学生“诗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下来的这首诗呢,为什么当时的统治者如此残暴呢、”学生则很少能够回答。在这个时候,我是穿插融入了“安史之乱”的历史,给学生讲述那场动乱是李唐王朝由强盛变为衰落的转折点,经过这场东乱后国家财政枯竭,而地方藩镇格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只能增加税赋。农民占当时人口的绝大部分,因而成为了主要承担者。又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可能学生很难理解作者重归田园的那种喜悦之情,教师可插入东晋时期政治黑暗的历史案例就行分析,举出几个例子表明当时社会情况,由此反映了作者迫切归园田居的心情。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案例”,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理解历史。

三、开发语文新资源,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发新资源成为教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开发语文新资源,不在于教材上的内容,也有课外教材的内容,也就是只要文章写的好,不妨拿来“试一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所在。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对作品的认识,挖掘语文课外的教学资源,开发语文教学研究课题,提升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比如《敬畏自然》一文中,自然界的事物千奇百怪,令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奥妙。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可以通过借助课外书本的知识普及,或将科普类的文学资源《大自然的语言》《太阳》《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文章引入到自然界中,引发学生对自然界所发生的事物的思考,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发,教师再将案例有机的融合到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中。再如吴承恩的《美猴王》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文中的角色进行评析,这样则可以展现孙悟空打妖怪的情景,使学生通过感受孙悟空斩妖除魔、猪八戒胆小怕事、妖怪邪恶等的形象,领悟角色的正确形式。正如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发语文新资源,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学生观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教育应当“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且着重的体现出人文性,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更应该重视“案例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断的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设计好教学目标,让“案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 张立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方法研究[J].语文学刊,2011,09(11):22-23.

[2] 何冠南,孙梅,钟秀萍.初中语文全方位训练之《一课一测系列》精选[J].语文教学通讯, 2013,21(12):175.

[3]安玉德.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案例的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7(08):26-27.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