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露天观演类建筑观众席比较
2015-06-05王萌李立
王 萌 李 立
(1.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2.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3)
中西方露天观演类建筑观众席比较
王 萌1李 立2
(1.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2.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3)
从观众席设置、观众席与舞台的界定、观众席与舞台的关系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中西方露天观演建筑观众席的差异,并从文化层面论述了导致中西方露天观演建筑观众席差异的原因,为观众席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观众席,露天观演建筑,差异,文化
0 引言
观演类建筑本身不同于一般建筑,由于其本身的特定功能,具有极强的文化性,致使不同文化背景下其形式也不同。本文将重点从中西方露天观演类建筑的观众席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导致其差异的文化层面的原因。
1 中西方露天观演建筑观众席的差异
中西方的露天观演类建筑各自最具代表性的分别为中国的戏台和西方的剧场。无论中国的戏台或西方的剧场,作为观演类建筑都源自上古时期的祭祀活动,由于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逐渐演变成不同的形式。下文将从中国戏台的观众席和西方剧场的观众席分别陈述。
1.1 中国戏台的观众席
中国的戏台大量分布于城镇和乡村,基本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祠庙会馆戏台和私家戏台,这种戏台大多位于建筑院落之中,私密性较强,因结合庭院其观众席通常在有戏曲表演时临时摆放桌椅;2)街台和戏厅,这种戏台多独立存在于市井和乡村,且没有建筑实体围合而成的观众席,如在我国北方地区,戏台多面向市场等空旷的地域,因此没有提供给观众固定的观赏席位,而在南方地区,由于河运发达,河流在一些城市成为市民集散的场所,有些戏台临水而建,当有戏曲表演时,观众划船而至,聚集在戏台前水面上观看,戏曲结束之后自动散去;3)临时性的戏台,这种戏台是在有演出需求的情况下临时搭建的,多为戏班自己搭建或是逢年过节为庆祝活动临时搭建,因此对于观众席大多不做考虑,只要有一片空旷的场所供大家聚集而来观看表演即可。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中国的戏台本身并没有固定的观众席。
1.2 西方剧场的观众席
西方的观演类建筑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剧场的鼻祖,西方的剧场按其功能基本也可以分为两类:1)供上演戏剧而用的,这种剧场以舞台为中心,观众席按舞台的视觉中心呈半圆或半椭圆发散,保证观众席的各个位置都能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其观众席的席位也是有固定的数量;2)用作角斗而修建的,如罗马的大角斗场,与用于戏剧表演的剧场一样,观众席保证很好的视觉呈发散状,但规模要比剧场大一些且出现了类似于现代体育场的环形观众席位。总的来说,西方剧场的观众席设置在基本的形制上和现代的剧场相同,即采用了平面上呈半圆或半椭圆状发散,标高上层层增高的方式布置观众席,且基本都可以保证剧场的观众席有较为固定的位置。
1.3 中西方露天观演建筑观众席的差异
通过上文的陈述,笔者认为中西方露天观演类建筑观众席存在明显的区别,概括来讲有以下几点:
1)观众席设置。中国古戏台的观众席基本不在戏台设计的考虑范围内,提供给大多数观众的空间仅仅是一个开敞的露天空间,其观众席位处于一个以舞台为中心的开阔的没有围合的开敞的区域,祠庙会馆戏台和私家戏台等会临时性的在靠近舞台的位置放置一部分桌椅供尊者使用,剩下的则站立于后侧观看戏曲表演,并没有固定的设施供观看者使用。相对于中国古戏台,西方剧场在观众席的设计上考虑较多,古希腊的很多剧场均有固定的观众席位且考虑了观众的视觉观赏的因素,由于有了固定的观众席位,观众席形成了一个围合感很强的区域,为了得到更好的视线,在设计时考虑到现实的遮挡而采取了剖面上层层上升的处理手法,且采用半圆或半椭圆的发散式观众席位的布置使观众席位能得到相对平均的视线和较好声学的效果。
2)观众席与舞台的界定。对于中国的古戏台而言,由于上文所述并没有固定的观众席位,观众席的区域即除去舞台部分的其他任何区域,甚至在一些戏曲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会出现在观众群中或观众上到舞台中表演,因而观众席和舞台之间的界定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界限。西方剧场在早期的设计中就已经将观众席和舞台分别考虑,舞台作为表演者专用的区域包括了更衣室、道具室、化妆室等,观众席则是观众专有的区域,其出入口单独设置,观众席与舞台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3)观众席和舞台的关系。中国古戏台在观众席和舞台关系的处理上与西方有明显的区别,中国古戏台的舞台相对于观众席而言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标高上,而西方的剧场舞台相对于观众席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标高上(图1为中国戏台,图2为西方剧场)。
2 导致中西方露天观演建筑观众席差异的原因
导致中西方露天观演建筑观众席的差异可以基本归纳为物质层面的原因、经济层面的原因和文化层面的原因等。其中物质层面可以从技术的角度分析,西方早期的剧场观众席形式源自古希腊依山而建的基本模式,之后古罗马将拱券技术大量运用于建筑创作中,解决了建筑内部空间跨度与支撑之间的矛盾,使剧场摆脱了对地形的依赖,在地形平坦的城市中建成了类似于现代剧场形式的剧场;而中国主要侧重于建筑群体的组合,戏台作为独立的建筑形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技术支持,延续了中国一般木构架建筑的特点,对于观众席自然没有一种特定的模式。就经济层面而言,古罗马建筑所需的人力、财力和物资资源主要通过战争的侵略获得,有充足的财力支撑其修建大型且高水平的剧场;中国修建戏台的资金多半是集资而建,基本的物资积累是通过生产和再生产,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建造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观演建筑。
无论是中国的戏台还是西方的剧场,作为特定的观演类建筑,其主要的功能在于表现一些文化层面的内容,因而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建筑类型具有更加强烈的文化性,下文将主要从文化层面的角度分析导致中西方露天观演建筑观众席差异的原因。
2.1 中国文化对中国戏台观众席形成的影响
1)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对于儒学推崇备至,而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定了大量严格的等级制度,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因此,统治阶级将儒家的思想通过强制手段强加给人民大众,使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思想形成了很大的禁锢,在文化上产生了很强的束缚作用,同时对戏曲表演认为是低下的工作,被列入所谓的下九流,表演者社会地位低下,甚至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无法参与到戏曲的表演中来,只有男性可以参与。
思想的禁锢、文化的束缚以及对戏曲的贬低等致使戏台的形制受到限制:首先是统治阶级本身不可能对戏曲的表演场所提供大量的经费,致使戏台的形式受到一定的约束,中国古代建筑同样遵守一定的等级制度,作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位低下的戏曲表演自然不可能拥有像西方剧场的气势恢宏的舞台和观众席,其次由于戏台的主要建设经费来自于民间的集资,资金有限,只能建造供表演者使用的戏台,观众席则很少能得到考虑,因此在舞台与观众席的关系上形成了一种舞台标高高于观众席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满足观众一定的视线要求且所需的成本较低,故这种戏台的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艺术文化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艺术的表现极具特色,无论中国画、音乐、园林和歌舞表演等都表现写意的审美,这种现象主要是我国的审美哲学影响的。早在先秦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就曾说“重道轻器”。道是指思想、观念形态的东西,器则指的是外在的物,《周易》中讲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影响中国艺术的写意的审美方式就是“重道轻器”的理念。这也使得在戏曲的表演过程中对于戏曲场景的布置并不十分重视,重要是通过表演者的叙述、服装等简单的将场景还原,因此舞台的形制比较小,而对于观众来讲,更多的在于对戏曲所表达的精神的领悟,通过表演者夸张的表现等对主题的了解,并不需要完整的观看戏曲表演,观众想看就来,想走即走,无人管理,因此观众席没有固定的空间和席位。
戏曲作为一种主要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其表演者和观众均主要是平民百姓,为了表现出很好的亲和力,通常素材源自民间大家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等,且剧目并不多,多数表演都是较为经典的桥段,观众多有了解,中国戏曲的表演较为注重娱乐性从而产生出一定的商业价值,导致好多戏曲表演生活气息浓厚,甚至有些曲目略显低俗,表现形式轻松活泼,讲求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在很多戏曲的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进入到观众席内或是观众上台进行即兴的表演,观众的参与度很高,因此观众席和戏台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
2.2 西方文化对西方剧场观众席形成的影响
1)思想文化的影响。西方如古希腊,其推崇一种人权的平等和思想的自由,对于文化的开化导致了统治阶层对于文化的重视,对于广场、剧场的建设多认为是自己统治期间的一种权利和国家实力的表现,因此很多城市修建了大型的广场和剧场,并且这些广场和剧场都以统治者的名字命名。对于古罗马而言,其通过不断的侵略,获得了大量的生产资料、财富和奴隶,为罗马建设宏大的古建筑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统治阶层以个人名义修建剧场,使用国家的财富,对于剧场的修建投入大量的财富和人力,而古罗马成熟的拱券技术使得剧场的观众席在城市的平地上可以延续古希腊依山起势修建观众席的做法,由于有了统治阶级的资金的输入,剧场的形制可以做的十分宏大,观众席的做法无需考虑成本的问题而更多的去考虑观众的视线和声线的问题,从而使观众席的标高高于舞台的标高并采用发散式的层层升高的模式,由于西方对于戏剧文化的重视使这种合理的观众席的布置方式得以延续并逐渐衍生为现代剧场的雏形。
2)艺术文化的影响。西方对于古典戏剧的表现形式以“写实”为主,自古以来西方戏剧都在为达到高度的真实效果而不断努力。西方戏剧对于真实的追求源自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一律”即时间、地点和行为的统一,为了将所述的情节真实的再现,西方剧场的舞台布置及设备不断提高,同时对于观众席的设施也有一定的改善,例如为提高声学效果而在观众座椅下放置瓮用以增加混响。
西方统治阶层对于剧场这种公共建筑的投资建设同样促使了戏剧在西方的发展,不同于中国观看戏曲的群体主要由平民百姓组成,西方剧场的宏大的气势以及对于设备的投入也使得戏剧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在古代西方观看戏剧表演的观众多为身份显赫的贵族等,观看戏剧成为文化的一种时尚,演员的身份地位同样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演员在舞台上投入的表演,台下的观众只需要静静的欣赏戏剧表演,演员不需要为了生计而取悦于观众,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很少,舞台和观众席自然的形成了明确的界限。
3 结语
中国的戏台和西方的剧场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对所在地区的文化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不同的物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背景导致了两种原本功能相同的建筑产生出两种不同的形式,作为文化建筑的一类,其中对于观众这个庞大的使用群体的考虑也呈现出不同的两种趋势,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的方面简单叙述了导致其差异的原因。
[1] 刘 虹,张岩青,曲凌雁.古罗马剧场建筑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和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2011(1):40-41.
[2] 郭 璇.两种空间模式的解读——从文化交流层面看中国戏台与欧洲剧场的演进与交融[J].华中建筑,2000(3):25-26.
[3] 俞 健.古希腊剧场、古罗马剧场[J].艺术科技,2007(4):30-31.
[4] 薛林平,王季卿.山西明代传统戏场建筑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2-43.
[5]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Comparison on auditorium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open-air theatrical buildings
Wang Meng1Li Li2
(1.CollegeofFineArts,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2.ChinaRailwayEngineeringDesignConsultingGroupCo.,Ltd,Beijing100073,China)
Start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auditorium setting, auditorium and stag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auditorium and stage, the paper describes auditoriums differenc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open-air theatrical buildings, and discusses causes leading to auditoriums differenc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open-air theatrical buildings from the aspect of culture, which has provided some concept for auditorium design.
auditorium, open-air theatrical building, difference, culture
2015-07-02
王 萌(1989- ),女,在读硕士; 李 立(1988- ),男
1009-6825(2015)23-0007-03
TU2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