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技术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机制多案例研究

2015-06-05张琰飞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技术产业管理机制成员

张琰飞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新兴技术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机制多案例研究

张琰飞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创新联盟成员的协同能力、联盟管理机制和外部环境等要素与新兴技术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效应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新兴技术产业本身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协同创新已成为推进新兴技术研发的主要途径。案例研究显示,在协同创新效应的提升中,联盟成员的协同能力是基础,管理机制是关键,外部环境是保障。对比分析发现,外部环境对联盟成员间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的影响最为显著,管理机制对协同创新效应的影响最为明显,显示这两个问题是目前协同创新最为关键的问题。提升新兴技术产业联盟的协同创新效应,要组建协同创新实体平台,创新管理机制,以及完善外部环境。

新兴技术;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案例研究

在新兴技术研发日趋复杂,协同创新优势日趋明显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协同创新成为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新兴技术研发联盟数量不断增加,影响力逐步提升,正成为推进新兴技术联盟成员间实现协同创新效应的重要平台。2013年3月,科技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要通过联盟方式来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以实施面向国家目标的协同创新。认真研究新兴技术联盟协同创新效应的影响因素与存在的问题,探索实现协同创新效应的路径,对于我国新兴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兴技术产业联盟成员协同创新机理与研究假设

本文认为,创新联盟成员的协同能力、联盟管理机制和外部环境等要素与新兴技术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效应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图1)。联盟成员自身的协同创新能力是协同创新效应实现的基础,有利于联盟成员间构建协同创新的管理机制;协同创新管理机制是实现联盟创新协同效应的关键,有利于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良好的外部协同环境是协同创新实施的重要保障,不仅有利于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也有利于联盟成员间构建高效科学的协同管理机制,最终实现协同创新效应。

图1 新兴技术联盟成员协同创新机理

(一)协同能力是实现协同创新效应的内在条件和基础

协同创新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对于新兴技术产业联盟成员来说,联盟成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与其他联盟成员实施合作的能力非常重要。自主创新能力是联盟成员获得协同创新机会的前提。进行协同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外部的创新资源和机会,因此联盟成员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与其他主体合作的资本,没有任何创新能力和创新资源,则很难获得与其他研发主体合作的机会。如,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多选择信誉度高、可靠性强的国家认定的权威机构。协同能力是获取协同资源的保障,研发人员对新兴技术知识的获取、学习、吸收能力直接影响到协同创新的效应,缺乏学习能力,难以从协同中得到收益,协同创新就失去了意义。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成员协同能力对新兴技术研发联盟协同创新效应实现具有显著影响。

(二)协同管理机制是提升创新协同效应的关键

管理机制是协同创新顺利运行的关键。联盟成员间的协同创新管理机制,包括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机制和契约制度等,是提升协同创新效应的关键保障要素。组织协调机制是协同创新实施的重要条件;信任机制是企业间保持长期合作的基础,联盟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和良好的沟通方式是协同创新顺利进行的保证,信任关系的强弱直接影响协同创新的实施;各成员间良好的信息沟通,及时解决协同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效率,可以提升创新协同程度。契约机制是处理联盟成员之间矛盾与问题的关键,提前建立有效的协议和制度,约定联盟成员之间合作利益的分配和矛盾处理的方式,不仅是联盟成员间实施协同创新的纽带,也是推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实现协同创新效应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管理机制对新兴技术研发联盟协同创新效应实现具有显著影响。

(三)外部环境是实现协同创新效应的动力和保障

协同创新的顺利实施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为协同创新的实施提供保障。新兴技术联盟协同创新的外部环境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相关法律法规的激励,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等。新兴技术市场变化更加迅速,市场风险更大,创新要求更高,企业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迫使联盟成员要通过积极地与其他主体合作以保持竞争优势。政府政策引导是联盟成员间协同创新实施的重要保障,政府具有重要的牵头和协调作用,通过各种项目和政策,引导研发主体以协同创新方式从事新兴技术的研发,如要求科技项目和重大项目必须通过合作方式实施,或者直接牵头组织和协调研发合作联盟的建设,这都推进了新兴技术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的快速发展。协同创新平台是协同创新的重要依托,特别是技术创新联盟以及基于联盟存在的合作实验室、合作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成为保障协同创新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据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外部环境对新兴技术研发联盟协同创新效应实现具有显著影响。

二、案例研究设计

对于复杂问题的深入探索,案例研究具有明显的优势。Yin(2003)指出,案例研究主要运用于需要回答“怎么样”、“为什么”及“结果如何”的实际问题。①Yin,R.K..Applications of Case Study Research.Thousand Oakes,CA:sage,2003.通过案例研究既可描述与探析现有问题与现象,也可为验证现有理论,与大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相比,可获取更加详细、丰富和深入的信息,使研究在某些方面更有深度。探索新兴技术产业联盟成员间协同创新效应在现实中如何实现,协同创新水平和效果如何,是否产生了较强的协同创新产生推动作用等问题,比较符合案例研究的范式,选择案例研究方法比较适宜。

(一)案例研究方法选择

案例研究一般可分为探索性、描述性和因果性案例研究三种。②Patton M Q.How to Use Qualitative Methods in Evaluation.Thousands Oaks:Sage Publications,1987.探索性案例研究多为正式研究提供支撑;描述性案例研究是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描述以提升认识和了解;因果性案例研究则要分析不同现象和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中后两种分析都需在案例分析前建立若干的理论假设和支撑。如李华晶,王睿(2011)通过解释性案例研究分析了政府在提升大学衍生企业的资本实力和科技研发实力中的重要作用。③李华晶、王睿:《知识创新系统对我国大学衍生企业的影响——基于三螺旋模型的解释性案例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11年第1期。相比单案例研究来说,借助于多案例的复制逻辑,提炼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更加稳定;④Miles M B,Huberman A M.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An Expanded Sourcebook.Thousand 0aks:Sage Publications,1994.同时通过多案例的对比也可能提高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二)研究对象选择

案例研究的目的多是归纳理论,而不是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所以本文在案例选择上主要考虑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考虑到资料的可获取性及研究内容的全面性,以联盟为研究对象可以比较完整且更为深入的分析企业与其他联盟成员之间的协同创新问题,故选择部分典型性新兴技术研发联盟为案例研究对象。本文进行案例选择的具体标准:牵头发起单位为企业,以体现企业在协同创新中的主导地位;联盟成员至少包括研发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三种类型,以体现协同创新的实施范围;联盟集中研究的技术为新兴技术。按照这三个标准,同时考虑到联盟级别、覆盖范围、技术类型,以及研究便利性和资料可获取性,最终选择5家联盟作为研究对象(见表1),并试图通过对这5家联盟成员间协同创新效应实现的研究深化前文提出的假设,探索新兴技术联盟成员间的协同创新效应实现机制。

(三)资料获取途径

数据和信息主要源于公开的资料和数据,包括联盟的新闻报道和联盟的其他资料,如期刊论文、政府文件、其他组织文件等;联盟企业进行研发的相关专题报道、文件和资料等。目前,由于政府科技部门的监管不断强化,联盟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不断增强,多数联盟都建立了专门网站,本文案例分析中的不少资料都来自联盟网站,后文不再赘述。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本文对科技部试点的39家联盟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和处理,并对部分省级创新联盟也进行了分析,力求实现资料全面系统。同时,为了使分析更加深入,还就部分联盟运作中的相关问题对盟主和相关参与成员进行了补充调查,获取了相关人员的访谈记录,并将相关的资料相互印证,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升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三、联盟成员协同创新案例分析

(一)联盟背景

案例选取的五个联盟的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以下分析中都用简称),联盟成员涵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研发核心成员,成员定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实现错位发展和协同研发的基础。大气污控联盟由永清环保发起成立,成员系大气污染控制产业的科技主导和骨干组织,包括以永清环保、凯天环保等为主体的环保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主体,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4所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基础研发组织,以及以湘潭钢铁、华银电力等13家钢铁和电力企业为主体的用户群体。烟气脱硝联盟由中电投远达环保公司牵头在重庆成立,联盟成员包括上海碧科、国电龙源环保、蓝天环保、重庆普源化工等5家烟气脱硝高新技术环保企业,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8家知名高校及国家级研究机构。多晶硅材料联盟由我国最早投产千吨级多晶硅项目的新光硅业牵头成立,成员是国内从事多晶硅材料生产研发的骨干企业与研发机构,包括浙江大学、中科院金属材料研究所、哈工大和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等6个高校院所,19个多晶硅研发与生产企业。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由尚德电力等牵头成立,22家发起单位为中国光伏产业精英,涵盖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应用系统到专用设备的整个光伏产业链企业18个,包括产业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4个,其多晶硅总产量占当年中国总产量的70%以上。节能铝电解联盟由中孚实业公司牵头成立,成员包括中孚实业、河南神火集团、天元铝业、山东南山铝业、云南铝业等7家电解铝生产企业和2家设备厂家,东北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两所重点大学、3家科研院所和一家设计研究院组建。

表1 新兴技术产业案例联盟概况

(二)联盟成员间协同创新效应实现影响要素分析

根据前文的理论假设,新兴技术各联盟成员必须具有进行协同创新的能力,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最终实现协同创新效应。因此,以下从联盟成员的协同能力、管理机制和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1.联盟成员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调研显示,只是把松散的研发主体联盟起来没有意义,关键是联盟各成员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明确其定位和角色,发挥其在联盟协同创新中的作用(表2)。

表2 新兴技术产业联盟成员协同创新能力特征

(1)牵头企业是联盟研发活动的实际组织者。调研显示,牵头企业都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和资金实力,多能够得到政府等部门的创新资源支持,具有足够强的影响力和协调能力,可带领联盟其他成员实施协同创新活动。如新光公司作为多晶硅联盟的牵头企业,切实在人才培养和技术输出上发挥了组织、协调、推动和带头作用;永清环保对大气污控联盟经费的主导保证了联盟创新活动的进行,在湖南范围内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由于核心企业的影响能力难以辐射全国,限制了其发展速度;尚德电力于2005年底挺进世界光伏企业前五强,也是全球四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之一,在光伏产业联盟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高校院所积极参与联盟协同创新。调查显示,联盟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比例都在三分之一以上,甚至一半。但这些高校院所以国家重点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为主,多数拥有国家级实验室或研究中心,能够为联盟成员研发提供切实的技术支持。地方性的一般高校和科研机构虽然也有通过联盟等形式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但是从实际来看难度比较大。

(3)联盟成员间多数已具有合作基础。资料显示,联盟成员多已具有合作基础,组建联盟后联盟成员继续以多种方式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并利用联盟的平台组建各种实体的合作研发中心,特别是高校参与的联盟都已经在积极组建协同创新中心。但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主要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

(4)中介机构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多数联盟成员并未认识到中介机构的重要作用,各种服务机构也亟待提高其服务水平。如多数企业直接拒绝风险投资入股,股东认为风险投资要求多、占股份且参与决策,会使决策程序变得繁冗,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行业协会也逐步参与联盟的组建,如在光伏联盟中有两个行业协会的参与,但整体来说中介服务机构的创新作用还不明显。

可见,联盟成员的协同创新能力是联盟协同创新效应实现的基础,特别是牵头企业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联盟协同创新活动的开展,假设1得到验证。实践中,中介机构缺失表明企业对中介机构的作用并不认同,竞争企业间联盟较少则表明同行间的协同创新还存在障碍,如大气污控联盟和烟气脱硝联盟实质上就是竞争对手各自组建的联盟。

2.联盟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的影响分析。创新资源整合与利益分配问题是联盟实现协同创新效应的核心,而管理机制则是实现协同创新顺利运行的关键,其中实体平台和大型合作项目等硬件条件的支持是合作的基础,而组织协调和契约制度机制等软性支持则是合作持续的关键。

(1)着手共建协同创新实体组织。整体来看,联盟都在积极组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中心、联合博士后工作站等实体组织以推进联盟资源的共建共享,并按照所有权和使用权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部分联盟已开始组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强化联盟的协同创新服务,增强联盟的凝聚力。烟气脱硝联盟成员通过联合组建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组织的方式,对联盟核心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多晶硅联盟积极筹划建设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以共性关键技术为基础对任务进行分工,明晰责、权、利;节能铝电解联盟以企业为主体,在利用各成员已有研究条件的基础上,构建服务于联盟成员的开发性技术创新平台,实现联盟成员创新的专业化。

(2)以联盟层面的大型合作项目为研发协同纽带。联盟可通过其规模效应和影响力,申请大型的国家级研发项目,参与制定有关的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以此作为凝聚不同联盟成员的桥梁。调研发现,联盟一般都会结合各领域标准技术路线图和各成员单位技术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发挥联盟成员的作用,组织成员对技术标准进行协同、配套的研究和申报,发掘技术创新亮点,积极申请联盟纵向、横向项目立项工作。如烟气脱硝联盟成员联合编制国家脱硝产业发展规划和脱硝技术标准等;节能铝电解联盟以组织实施“联盟开发基金”支持项目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为纽带,通过合作研究、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共同试验等方式整合相关资源。

(3)不断完善联盟组织协调机制。联盟一般都建立了定期技术交流与协调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联盟理事会、专家委员会会议以解决协同创新中的相关问题,部分联盟还建立了联系人制度,各联盟成员专人负责信息交流和协调,确保联盟各项工作及时有效地推进。如烟气脱硝联盟通过开展丰富技术交流与学术研讨、搭建信息平台等方式加强联盟成员间的合作交流,使联盟真正为各成员开展协同创新发挥载体作用。同时,多数联盟已经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致力于完善联盟成员管理规章制度和委员会管理办法,明确联盟成员在创新中的责任,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联盟往往根据创新链条的不同阶段按照优势互补进行合理分工,理论研究以高校院所为主导,技术中试和大型工业化则以企业为主导。

(4)通过一定的契约与制度机制解决冲突问题。调研显示,各联盟都通过有效的联盟协议和规章制度,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约束各方行为,使风险共担和持续合作成为可能,保障联盟的正常运转。如大气污控联盟进行协同创新过程中,在技术研发前都有比较完整的约定条款,避免后续的收益纠纷。多晶硅材料联盟通过理事会商议决议,由相应各方另行协商签订有关协议及任务书,成果通过联盟契约进行共享。烟气脱硝联盟实行“项目协议制”,通过签订协议约定项目的承担形式、投入分配方式、资源使用方式等,采取事项协议对应的方式,保障和监督联盟成员单位权力的使用和义务的履行。节能铝电解联盟强化“联盟开发基金”管理,按照理事会议制度实施决策,以技术创新项目为载体,实行资源和成果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并以多样化、多层次的合作形式,进一步明确责、权、利关系。

可见,联盟的各种管理机制,包括联盟成员间的组织协调机制、竞合关系处理契约等对联盟协同创新的开展具有显著影响,假设2得到验证。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维护的是联盟的整体利益,即使某个联盟成员出现经营问题也不会直接影响到联盟的整体,如2013年尚德电力因债务问题破产重组,就没有影响到联盟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实践中,比较多的问题是联盟的各种规则与制度对联盟成员的实际约束力还非常有限,特别是竞争企业间更多的仍然是形式协同,管理机制的有效实施还存在一定难度。

3.协同创新外部环境的影响分析。外部环境是联盟成员进行协同创新的重要保障,除了外部宏观发展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客观因素外,政府支持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政府示范性联盟的创建和评估措施,都在客观上推动了联盟协同创新活动的开展,提升了联盟的吸引力。

(1)政府支持直接促成了正式联盟的组建与发展。各联盟成立和发展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甚至是联盟研发项目的经费投入。大气污控联盟的成立和发展得到了湖南省政府,特别是省科技厅和省环保厅的大力支持;烟气脱硝联盟的成立和发展得到了科技部和重庆市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多晶硅材料联盟的成立和发展得到了科技部和四川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节能铝电解联盟的成立和发展得到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联盟承担的许多项目都得到了政府直接的资金支持,获得国家科技经费投入超过6700万元;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成立和发展,则得到了工信部的大力支持。

(2)政府监管强化了联盟管理机制的规范和有效。调研显示,政府非常重视新兴技术产业联盟的示范效应,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各省都在建立示范性技术创新联盟,不少联盟已经成为省级甚至国家级示范联盟,并获得了相应的支持。大气污控联盟是湖南省开展“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示范联盟,烟气脱硝联盟、多晶硅材料联盟和节能铝电解联盟都是科技部确定的国家级创新示范联盟。2013年科技部对示范联盟进行了评估,表示对运行良好的联盟将加大支持力度,除在863或者支撑计划项目支持共性技术开发外,还将在联盟技术标准、技术路线图、专利池建设、共性技术成果推广等方面进行支持,进一步规范联盟的各项管理制度,扩大提升联盟的影响力,全面推动联盟成员之间协同创新活动的积极作用。

(3)不断提升联盟协同创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调研发现,各联盟都积极发挥在行业交流、市场推广、创新示范等方面的统筹、纽带作用,在产业引领和主导方面提升联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如2013年7月,经过极为艰难的谈判后,中欧之间就输欧光伏产品达成价格承诺,使中国光伏产品可继续对欧盟出口,并保持合理的市场份额,为联盟成员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全国性大联盟,如多晶硅联盟和节能铝电解联盟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有专门的组织和机构;而区域性的中小规模联盟,如大气污控联盟还未建立网站,联盟的运作也未实现日常化和制度化,其影响力比较有限。整体来看,各联盟都在不断提升联盟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包括发挥资源优势、搭建多样化交流合作平台、国际化精品会展平台、进行全方位媒体传播,权威产业研究分析服务等。

可见,外部环境特别是政府的直接参与和支持,对联盟协同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显著的影响,假设3得到验证。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市场在联盟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还非常有限,更多的还是依赖于政府的资源配置能力。同时,政府部门间的角力也使得协同创新遭遇各类尴尬,如科技部推进的多晶硅技术联盟和工信部主导的光伏产业联盟,不少企业出于各种原因而同时加入这两个联盟,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利益,反而增加了后续利益协同的难度;区域之间竞争也加剧了联盟之间的竞争,如湖南大气污控联盟和重庆烟气脱硝联盟就存在明显的技术重叠,长远来看必然导致创新资源的浪费与协同效应的降低。

(三)对比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1.影响要素的对比分析。科技部在公布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联盟名单时明确提出要通过联盟积极探索构建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扩散,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调研结果显示,协同创新各要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区别(表3)。外部环境对联盟成员间的协同创新管理机制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推进联盟运作更为规范和科学,但对协同创新效应和成员协同能力的作用有限;协同能力有利于联盟管理机制构建,有利于协同效应提升,但效果主要体现在管理机制上;管理机制对协同创新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显示这是目前联盟协同创新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表3 新兴技术产业联盟成员协同创新要素关系比较

2.存在的问题。整体来看,新兴技术产业联盟成员间的协同创新尚处于起步阶段,联盟成员间实现协同创新效应的各种规则、模式等都正处于探索过程中,联盟的协同创新效应并不十分突出。

(1)联盟协同创新的实体组织需要完善。调研显示,协同创新过程中不同联盟成员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协同的成本和难度较大,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大的难度。不少联盟还是协议式产业联盟,关系松散,紧密程度不高,联盟的执行力缺乏保障;虽然发挥了整合行业创新资源的积极作用,但仍缺乏联盟平台上的技术研发实体。

(2)协同创新管理机制并不健全。调查显示,联盟协同创新的实体研发平台缺失,合作纽带不健全,研发成员的协同创新主要依靠原有合作平台,联盟作用并未显现。同时,联盟成员间知识产权问题仍是协同创新的关键,不少联盟由于成立时间短,协议和规定比较模糊,直接导致联盟成员的协同创新难以深入,对带动产业发展的成效也难以体现,联盟知识产权和资源共享机制还不完善。

(3)外部环境不完善。市场一直未能在新兴技术协同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而政府的作用却被反复强调。长远来看,联盟能够真正成为协同创新的平台,能够吸引联盟成员主动参与,其核心是联盟能够切实为研发成员的创新提供更多的实际帮助和支持,仅靠联盟举办几次会议或者交流,显然不能成为联盟存在的有效支撑。同时,政府为新兴技术产业联盟发展虽然提供了较多的支持,但形式上的要求多过内容措施,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严重不足。

四、政策建议

案例研究显示,在协同创新效应的提升中,联盟成员的协同能力是基础,管理机制是关键,外部环境是保障。对比分析发现,外部环境对联盟成员间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的影响最为显著,管理机制对协同创新效应的影响最为明显,显示这两个问题是目前协同创新最为关键的问题。结合我国新兴技术产业联盟的发展实际,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构建新兴技术协同创新实体平台。要整合联盟成员的优势资源,可以尝试通过公司制、股份制等形式,组建法人制联盟组织,以此为平台组建协同创新实验室、研发中心、测试中心等协同创新的实体组织机构,并以此为纽带组织联盟成员的协同创新活动,切实发挥联盟协同创新对成员创新的支持作用。要特别重视市场机制作用,发展各种中介机构,如风险投资机构等在区域新兴技术协同创新中的作用,推进协同创新服务机制的建立。

其二,完善新兴技术协同创新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凝聚联盟成员的向心力,建立信用机制、利益机制和责任机制等,高效整合联盟创新资源以提升协同创新效应。建立利益分配契约,加快新兴技术产业竞争性联盟之间的沟通与对接合作,解决新兴技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研发问题。重视知识产权协调问题,可通过对知识产权的评估定价,利用已经成熟的专利池等形式完成收益分配;加大对形式协同等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强协同创新组织管理的权威性,特别是政府要加强对协同创新项目的审计和监督力度。

其三,强化协同创新活动对联盟成员的吸引力。强化协同创新联盟活动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共同制订行业的共性技术标准、行业规则等关键事项;积极发挥现有创新联盟的协同创新示范作用,创新联盟组织协调模式,整合联盟成员资源,实现协同创新效应;重视协同创新联盟的市场效益提升问题,联盟成员之间不仅要在技术研发上协同,在市场开发、外部环境维护等方面也要加强协同,提升协同创新的市场价值;实行灵活的经费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大胆探索新的创新运行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不同联盟成员的创新积极性。

最后,外部环境的完善。政府要进一步提升现有新兴技术协同创新支持政策的可行性,推进相关政策的落实,强化相关措施的后续审计与监督。推动联盟持续健康运行,在联盟开展重大关键技术创新联合攻关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在联盟运行方面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提升联盟的凝聚力。要加快诚信机制构建,将联盟成员的协同创新诚信记录纳入社会诚信系统,并对不诚信联盟成员进行各种形式的惩罚,为协同创新创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栾晓平)

F062.9

A

1003-4145[2015]06-0110-07

2014-11-26

张琰飞,男,管理学博士,吉首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与旅游经济。

吉首大学应用经济学湖南省重点学科成果;吉首大学学成返校博士人员科研资助经费研究项目。

猜你喜欢

技术产业管理机制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如何构建医院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研究
浅论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