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实习中后期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2015-06-05王冬华袁爱华邓雪英
王冬华 袁爱华 邓雪英
本科护生实习中后期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王冬华 袁爱华 邓雪英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实习中后期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及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我院367名本科护生于实习中期和后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在实习的中后期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且实习后期与实习中期相比,职业倦怠感呈现加重趋势;工作环境是护生职业倦怠感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压力应对方式、带教老师影响、人格特征、人际交往、就业与考研压力。结论:本科护生实习中后期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提示学校和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本科护生;实习;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又称作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用以描述职业领域中个体出现的一系列负面的心理症状。职业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倾向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医疗、护理、教育等行业中。护理专业的学生是临床护理的未来,护生的学习和实习质量对整个护理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国内职业倦怠研究的文献,从2000年开始对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较多,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针对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比较少见,尤其是针对本科护生的职业倦怠研究更是寥寥无几。陈蓉[1]研究证明,实习护生也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心理,这种心理变化在实习的中后期尤为明显。职业倦怠情绪的产生危害了护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其实习质量,并且与工作差错的发生及毕业后改行密切相关。本调查旨在了解本科实习护生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以便采取有效干预,保障实习护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其完成实习任务,提高实习质量。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院2010级本科实习护生367人,其中男13人,女354人。年龄20~23岁,平均(21.5±0.8)岁。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由两部分组成。(1)职业倦怠量表。该量表由Michael Leiter教授开发、李超平教授修订,包括3部分:情感衰竭分量表包括5个条目,该维度的得分=所有条目的得分相加/5。去人格化倾向分量表包括4个条目,该维度的得分=所有条目的得分相加/4。个人成就感降低分量表包括6个条目,该维度的得分=所有条目的反向得分相加/6。该量表采用0~6分7级评分法,选择根据“从来没有、每年中有几次或更少、每月有1次、每月有几次、每周有1次、每周有几次、每天都有”分别记0,1,2,3,4,5,6分,整个问卷共15个条目,根据所得分值进行评定,总分0~4分为零倦怠,没有临床诊断意义,5~8分为轻度倦怠,9~12分为中度倦怠,超过12分为重度倦怠[2]。该量表在国内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倾向和个人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83及0.82。在本次测量中,该量表的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系数)最低为0.72。(2)本科护生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为笔者自行设计,该问卷分为护生个人因素、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社会因素4个维度共16个条目。对3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预调查,Cronbach′s α系数为0.75。
1.2.2 调查方法 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3]规定,护生必须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才有资格申请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本研究中定义实习期满4个月为实习中期、实习期满8个月为实习后期。研究中两次问卷调查分别在实习中期和实习后期进行。第1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7份,收回问卷365份,其中有效问卷361份,有效回收率为98.90%。第2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7份,收回问卷351份,其中有效问卷3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8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相关性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护生实习中后期职业倦怠现状(表1,表2)
表1 实习中期职业倦怠现状(n=361)
表2 实习后期职业倦怠现状(n=340)
2.2 护生实习中后期职业倦怠比较情况(表3)
表3 护生实习中后期职业倦怠比较情况(分,±s)
注:1)为t′值,2)为t值
2.3 影响本科护生职业倦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7个因素,分别是人格特征、压力应对方式、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人际交往、工作环境、带教老师影响、就业与考研压力,结果见表4。
表4 影响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3.1 护生实习中后期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感会极大的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实习质量及从事护理职业的意愿。表1显示,实习中期21.88%的护生零倦怠,49.03%的护生处于轻度倦怠,24.93%的护生处于中度倦怠,4.16%的护生处于重度倦怠。表2显示,实习后期8.82%的护生零倦怠,50.88%的护生处于轻度倦怠,33.24%的护生处于中度倦怠,7.06%的护生处于重度倦怠。表3显示,实习中期职业倦怠感评分总分(8.39±4.36)分,说明护生刚刚达到中度职业倦怠水平;实习后期职业倦怠感评分总分(10.25±4.16)分,倦怠水平明显高于实习中期,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及总分均存在加重的表现,但每个维度加重的程度是不同的,其中情感衰竭维度的变化最为明显,说明护生在长期的护理实习工作中,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辛苦和压力,也让他们感觉身心疲惫。3个维度中去人格化倾向是程度最低的,说明本科护生对自己有较清楚的认知能力,能够比较理智的分析认识问题。
3.2 护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护生职业倦怠被相关因素解释达34.7%,其中工作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压力应对方式、带教老师影响、人格特征、人际交往、就业与考研压力等相关因素。
3.2.1 工作环境 在上述相关因素的影响中,工作环境影响最大,说明护生工作环境与职业倦怠程度密切相关,这与王霞[4]的研究结果一致。护理工作本身是一项工作负荷较重的职业,尤其是目前各医院护士普遍缺乏的情况下,每名护生与带教老师一样要承受较大的工作量,且还要倒班,若不注意调整或适应工作环境,就容易感到疲劳,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护生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对护生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应从改善实习工作环境入手。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可促进护生对护理行业的热爱,并可提高其择业信心,良好的临床实习环境能够促进护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进而消除实习倦怠[5]。合理调整人员配置,减轻护生工作负担;医院组织护生进行心理培训和人际关系技能培训等,培养护生应对职业倦怠的能力。
3.2.2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本科护生经过3年的学习,比中专和大专护生对工作的期望值高,实习前期,护生对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好奇,充满希望。进入到实习中后期,护生发现临床护理工作单调、枯燥、烦琐,导致现实与理想的心理落差较大,因幻想的破灭,导致职业倦怠。期望值过高是造成护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认清现实,及时调整不切实际的目标,可以降低护生职业倦怠感。李晓环等[6]研究也表明对护生采取角色认知教育,能降低本科护生职业倦怠感。
3.2.3 压力应对方式 相对于学校学习环境,临床实习环境较为复杂,护生会遇到各种工作压力。龚满英等[7]研究表明,工作压力对护士的职业倦怠有重要影响。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是预防职业倦怠发生的重要措施,护生应学会应对压力,降低压力对自己的影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压力时可通过暂时避开压力,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冷静下来[8];学会积极适应护理工作,能及时放松调整心态,合理减压,自我调节,与老师、家人、亲友或同学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倾诉并接纳他们的帮助与支持。
3.2.4 带教老师影响 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对护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的带教老师都是各科室的护理业务骨干,她们在从事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带教工作,她们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倦怠对实习护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带教老师的角色榜样作用是影响护生职业倦怠感的重要因素。本科护生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全面,动手能力较强,有一定的管理与科研能力。因此带教老师的选择不仅要求专业水平高,还应该选择那些热爱护理教育、责任心强并且带教能力好、沟通能力好的护士。应定期组织带教老师与护生座谈,带教老师在护生实习过程中应主动加强与护生的交流与沟通,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激发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情。带教老师还应提升自身的职业倦怠干预能力,为护生树立榜样,从而缓解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
3.2.5 人格特征 不同个体对相同的压力源通常有不同的反应,这说明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护生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Zellar等[9]研究表明,倔强、低自尊、外控性、神经质、A型性格、感觉型以及采用逃避型应激策略的人表现出较高的职业倦怠。学校或实习医院在护生实习前期指导护生正确认识职业倦怠,了解自身职业倦怠水平,认识自己,认识工作,完善个体人格特征,积极应对。
3.2.6 人际交往 目前大多护生都是独生子女,进入医院实习阶段,远离家庭和学校,面对的是陌生的群体,与不同的带教老师、患者或者家属接触,若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生不信任或受到带教老师批评等时,精神容易紧张,易产生失落感,影响到自我评价,进而对实习失去信心。实习期间,护生要在不同的科室轮转实习,每个科室实习时间有限,也易使其缺乏归属感。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护生与带教老师、患者及其家属的良好沟通,有助于护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护理实习工作中,减少职业倦怠感。
3.2.7 就业与考研压力 实习后期护生除了临床实习,还要面临就业问题,部分本科护生还存在考研的压力,就业与考研导致护生难以专心临床实习,并由此产生焦虑。在护生中开展就业与考研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实习期间,学校教师应通过多渠道如网络和电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和考研指导,帮助护生认清自身形势,并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缓解其就业和考研压力,使护生在实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就业与考研的挑战。
[1] 陈 蓉.护生临床实习倦怠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117-118.
[2] 李超平,时 堪,罗政学.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70-172.
[3] 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74号.护士执行业资格考试办法[EB/OL].(2010-05-20)[2014-03-10].http://www.gov.cn/flfg/2010-05/20/content_1609809.htm.
[4] 王 霞.护士工作环境对职业倦怠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460-462.
[5] 褚彦香,李秀云.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37-39.
[6] 李晓环,尹 兵,张新宇.角色认知教育对本科护生职业倦怠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31-32.
[7] 龚满英,黄远泉,李先荣.深圳市社区护士职业认同及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2.
[8] 邓 琴,陈照坤,陈清波,等.实习护生工作倦怠状况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0):118-119.
[9] Zellars KL,Perrewe PL.Affective personality and the content of emotional support:coping in organizations[J].J Appl Phycol,2001,86(3):459-467.
(本文编辑 崔兰英)
A descriptive study on burnout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internship
WANG Dong-hua,YUAN Ai-hua,DENG Xue-ying
(School of Nursing,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9)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burnou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internship.Methods:A total of 367 nursing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participants. Data were respectively collected via the Burnout Questionnaire and the Burnout′s Influencing Factor Questionnair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internship.Results:Burnout is ubiquitous among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internship,and the burnout in the late of internship was more serious than in the middle period.Work environmen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burnout′s influencing factor,followed by the gap between reality and ideal,the way to deal with stress,the impact of clinical teacher,personality trai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employment pressure and 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Conclusion:The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Burnou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intership is not optimistic,so we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ntervene it.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Practice;Burnout
410219 长沙市 长沙医学院护理学院
王冬华:女,硕士,讲师,护理学院副院长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200495)
2014-04-22)
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