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机制分析——以信阳为例

2015-06-05高连海张超李益南

城市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信阳工业化城市化

高连海,张超,李益南



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机制分析——以信阳为例

高连海1,张超2,李益南1

(1. 信阳农林学院规划与设计系,河南信阳 464000;2. 信阳广播电台,河南信阳 464000)

根据信阳市1996-2013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城镇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探索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特征、水平和演化机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信阳城镇化发展快速过程中,“自上而下”作用机制转变为以乡镇为载体的“自下而上”推力;第三产业所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城镇化发展中稳定的动力因素;弱质的工业化延缓了区域的城镇化;薄弱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区域城镇化落后的根本原因。

城镇化;动力机制;产业结构;信阳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此过程包括职业、产业结构和地域空间等方面的转变。[1]城市化动力机制一直都是城市化研究重要领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必定呈现多元化路径。2014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54.8%,进入加速阶段,研究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显得更为紧迫。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地区,是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的城镇,既具有城镇化发展的普遍特征,又呈现出特殊性。近年来,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政策指引下,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提升。本文拟从信阳地区城镇化现状、发展特征及动力机制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区域城镇化发展特征分析

(一)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呈明显阶段性

改革开放30年,信阳城镇化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整体水平低。1998年末,城市化水平为13.58%,远低于中原城市群23.79%的水平,年均递增0.19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信阳撤地设市,区域城镇化进入起步阶段。2011年,城市化水平36.25%,全省平均城市化40.6%,可见区域城镇化水平总体水平低,起步晚。纵观1996年以来城镇化发展过程,其整体发展趋势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大致可分为:1996-1999年和2000-2013年两时段。1996-1999年,年均递增0.19个百分点;2000-2013年,13年时间城镇化水平由18%提高到38.3%,年均递增约1.0个百分点。

(二)城镇职能趋同,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囿于经济基础和本地资源开发现状,区域城镇总体经济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工业附加值低,布局分散,重复建设多。除具有行政、经济、文化等综合性职能的市区外,大多数乡镇为农村集镇,只具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集贸型初始职能,城镇职能比较薄弱、单一、雷同。

2012年,信阳市国民生产总值1 276.83亿元,其中,市区、固始、潢川对地区生产值贡献较大。产业增加值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市区城市经济形态相对成熟,第三产业占有一定比例,非农行业比重依次为:工业(40%)、建筑业(9.5%)、交通运输(6.2%);其他皆为发展水平较低的小城镇,农业经济在城市总体经济中还占据一定优势,城镇非农业人口偏少,第三产业发展层次偏低,如光山(建筑业6.9%,批发零售业4.0%,房地产4.0%)、罗山(建筑业8.2%,交通运输5.7%,批发零售业5.7%)、潢川(交通运输业6.3%,建筑业6.3%,批发零售业4.8%)、息县(住宿餐饮业7.1%,建筑业5.3%,房地产4.4%)。城镇之间不仅在结构和功能类型上,而且在城镇产业与经济结构方面都表现为相同或极为相似:缺乏城镇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发展带动作用,必然导致区域内部激烈的低水平竞争,客观上对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的进化升级起着延缓作用,也延缓了乡村城镇化自身的发展进程。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相关系数为0.8。作为城市化后续动力的现代物流、科技、金融保险、信息、文化、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发育水平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大,造成了城市吸纳功能的相对弱化,制约劳动力的转移。

(三)城镇化发展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更滞后于区域非农化水平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按照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规律,城市化要与工业化发展相适应。根据钱纳里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规律是: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之比的合理范围在 140%-250%之间,以此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程度。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区域城镇化率为13.58%,工业化率为23.53%,比值为0.57,离1.4-2.5的合理范围相差甚远,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存在严重脱节。2013年,城镇化率为38.3%,工业化率为32.91%,城镇化与工业化比值1.16,两者协调程度有所提高,由0.57增加至1.16,但仍低于140%-250%间合理范围范围,城镇化滞水平后于工业化水平。

非农化为城市化提供了基础,乡村非农化更是城市化自下而上的发展机制。当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之后,城市化的演进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的拉动。当人口城市化与就业结构非农化相互关系达到比较协调时,非农化率与城市化率之比值大致趋近于1.20左右。2013年,区域内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为53.11%,低于全省非农化平均水平56.96%,非农化率与城市化率比值为1.39。

(四)城镇化水平低质化

城市化是一个由传统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自然历史过程,不仅有量的转变,更有质的变化。[2]快速城市化中,原有的农村聚落纳入或转变为城市范围,城市政府追求单纯的数字变化,规避就业、住房、福利等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城镇居民未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城市文明生活,呈现低质化,反映在如住房、交通、燃气、供水等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上。

表1 城市基础设施情况对比

资料来源:《2012信阳统计年鉴》、《2012河南统计年鉴》

近年来,区域内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经济水平也有相应发展,但为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投入偏低,无法满足城市发展。2012年信阳市的人口密度为3 303人/平方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为3.69平方米,燃气普及率31.82%,人均住房面积39.04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4.15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5 271元,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4.2%,与全省地市平均水平相比较低。

(五)城镇结构不合理,中位城镇发育迟缓

区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属于首位型分布。信阳市城镇体系中,小城市1个,8个县级城镇,建制镇78个,城镇密度为每平方千里3.7个,平均人口规模0.4万人。市区非农业人口占整个城市体系非农业人口的28.4%,其他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整个信阳城镇体系的71.6%,非农业人口在1万以下城镇所占比例为53.13%。非农业人口在1-20万之间城镇占比例28.7%。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首位城市贡献率大,中小城镇发育迟缓,因此,信阳城镇体系难以正常发挥城市的功能。

二、区域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一)指标的选择

人口迁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人口向城市空间集聚的原因不仅在于移民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农村和城市控制性系统及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调节机能。农村控制性系统主要通过农村各种组织、家庭和家族等来实现,而城市控制性系统主要通过寻找职业和住房的难易来实现,其难易程度可起到鼓励或限制农民移入城市的作用。[3]

本文在系统基础上,根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可比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出发,选取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经济外向度、商业发展、城镇发展支撑能力、城镇建设、经济外向程度及乡镇工业等13个指标。

(二)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城市是介于信息“已知”与“未知”、“黑”与“白”之间的系统,构成城市系统的子系统及其因素、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城市系统的结构和行为以及城市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等大量信息是难以量化的。

表2 区域城市化与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

基于此,采用灰色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对1996-1999年和2000-2013年两时段内区域城镇系统中,城镇化与其相关的行为因素之间进行关联性大小的量度计算和分析比较,找出影响区域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因素,分析其动力机制的变化。从表2中可以看出,影响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因素灰色关联度大小排序依次为:农业机械总动力、乡镇企业、人均耕地面积、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GDP、工业生产总值、外资。其中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对城镇化水平的关联度较小。

三、动力机制因素结果分析

(一)农村基础

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界限,一般由该国家的农业生产力所决定,或者由该国通过政治、外交或军事力量从国外获得粮食的能力来决定。[4]因此,农村基础是城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方面。

1.两时段中,人均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城市化均呈现强关联度,灰色关联度都在0.97以上。区域内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的激增,由1998年的663万人,至2013年增至703万人,导致劳动力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同时,城镇数目的增加,工业园和开发区的设立,如信阳工业城、上天梯工业园、潢川经济开发区、羊山新区等项目,致使农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年均递减1.25×103hm2),农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单位面积耕地上,农业机械化动力的增长,1996-2013年间,人均农机动力由165.22W增至586.98W,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劳动条件,产生了剩余劳动时间,将农业生产中剩余和就业补充的劳动力释放出来,为地区城市化提供了基础条件。

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区域城镇化发展影响较大,且1996-1999年时段(0.97)明显高于2000-2013年时段(0.77)。信阳地域三分之二面积为浅山丘陵,人多地少,产业以农业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对吸收农村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向外转移寻求就业机会。近些年,在信阳形成发展起来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劳务经济”,成为信阳的特色和品牌经济,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由于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从事一种“离乡不离土”的就业方式,选择回乡创业,他们经商、办企业、在城镇购房安家,逐渐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镇人口,推进了城镇的发展。

2. 中国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发动主体来自于乡镇企业,地域上表现为以小城镇为载体的集聚。[7]总体来看,1996-1999年时段,乡镇企业与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关性不明显(0.62),而在2000-2013年时段内,表现出强关联度(0.97),说明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自“下”动力,推动着地区城市化的进程,且有增强趋势。一方面,从劳动力外流中获得信息,改变“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观念,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小规模生产,发展非农产业,带动乡镇发展。另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乡镇合并,设置工业园,引导布局分散、凌乱的工业向乡镇集聚,在原有的集贸功能基础上,增加生产功能,引起人口的集聚。

3. 随着经济发展,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呈现出高度正相关。本区域内第三产业,一直是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最强因素之一。第三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服务活动,门类多样、就业门槛低,容纳就业人口多,成为现代城镇的主要产业。近年来,区域内第三产业发展较快,1996-2013年间第三产业产值由51.43亿增至404.02亿,特别是房地产、生产服务(交通运输仓储业)、邮政业商贸和旅游餐饮等行业发展更快。房地产业发展可以带动建筑、钢铁等产业发展,对于农业剩余劳动力来说,房地产业可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者就业的需要,降低城市化过程中的“门槛”。区域拥有农业和旅游等特色资源禀赋,产业孵化能力增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旅游相关配套服务逐渐完善,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行业发展。

4.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两时段内,与城镇化水平的关联度有所增大(从0.84增至0.96),但其对城市化的贡献下降。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的人口迁移模型中,城市真实工资高于农村制度工资,城市才有吸引力,劳动力就会从农村流向城镇。2000年以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增强,地区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外部城市的回报率和收益率高于本区城镇,研究区域内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的净外流,表明地区城镇的规模经济、集聚效应所产生的劳动力集聚作用小,城市化发展中“自上而下”的拉力不足。

5.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必须经历的空间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二者密不可分。[5]区域工业发展在1996-1999年时段内,是城市化水平相关关系中最强的因素(0.80),然而2000年后,在其关联度关系中有所减弱。这种变化,体现在区域的弱质工业化:农产品资源型工业产业链短,资源就地转化率低,大多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阶段,劳动力吸纳能力极弱。由于缺乏主导产业,劳动生产率低,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市场,经济效益下降,使其原本有限的劳动力吸纳能力更加雪上加霜。

目前,区域内大多数纺织、食品加工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原来先进的设备大量闲置,被有形无形磨损,资产大量外流,许多工业企业资不抵债,处于破产边缘。

6. 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更能体现经济与城市化的关系。在1996-1999年和2000-2013年两时段内,区域内人均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城市化表现出弱关联度(0.92,0.93)。信阳长期受边缘区位影响,经济基础薄弱,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信阳市人均GDP仅为20 603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列第15。

7. 依托外资推动的“外向型城市化”,成为除自上、自下之外中国城市化的新动力。按生产要素规律,资本总是流向比较利益高的地区。外来资本的投资,基于区域的区位条件、投资环境和政策制度。而信阳地处中部边缘区位,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善,城镇的盈利能力和集聚能力低,外资推动力差,与研究时段内外资与城市化的相关关系小(0.76)的论断一致。

四、结论

通过对区域城镇化动力机制的阶段性差异进行关联度的定量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设市以来,区域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发展过程中“自上而下”作用减弱,机制转变为以乡镇为载体的“自下而上”推力。两时段内,各指标与城镇化的关联度发生正向变化,但城镇建设、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基础,分别对城市化影响作用减小、增强,体现区域城镇化的作用机制“自上”向“自下”的转变过程。

第二,第三产业所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城镇化发展中稳定的动力因素。房地产、运输仓储和邮政等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的相关性强,工业生产总值与城市化的相关性下降,所以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加强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如房地产、商贸、运输仓储业等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是区域城镇化的主要方向。

第三,弱质的工业化延缓了区域的城镇化。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对城市化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信阳工业现代化水平低,产业拉力不足,故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是当前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应通过加强工业在规模、结构、技术等方面的改造,调整和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提高工业化层次,来不断增强工业在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薄弱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区域城镇化落后的根本原因。薄弱的社会经济基础使城市化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拉动力不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化相对较小的关联度足以说明这一点。因此,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加强城镇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基础和农村非农化水平是促进和加快区域城镇化的基础。

[1] 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9-10.

[2] 官锡强. 南北钦防城市群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培育与重构[J].城市发展研究, 2008(1): 29-35.

[3] 彭震伟.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8: 24-25.

[4] 德布拉吉·瑞. 发展经济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95-96.

[5] 郭俊华, 蔡雯, 杨畅宇.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对策研究——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J]. 人文地理: 2009(6): 59-62.

(责任编校:贺常颖)

Analysis of Mechanisms of the Urbanizaiton in Middle and West Region:a Case Study of Xinyang

GAO Lianhai1, ZHANG Chao2, LI Yinan1

(1. Department of Planning and Design ;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Xinyang, Henan 464000, China; 2. Xinyang Radio, Xinyang, Henan 46400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data of Xinyang city 1996-2013 years, by using the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re discussed, and it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long run, the regional urbanization has got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from top” mechanism for change in the township as the carrier of the “from below” thrust; lt changes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third industry caused by the power factor, stable reg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t delayed weak the regional urbanization; the social economy weak foundation is the root cause of urbanization region.

urbanization; dynamic mechanism process; Xinyang

F291.1

A

10.3969/j. issn. 1672-1942.2015.03.006

1672–1942(2015)03–0032–05

2014-11-30

河南社科联课题(skl-2014-3469);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4JJ065)

高连海(1983-),男,山东济南人,讲师,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张超(1986-),女,河南信阳人,播音员。李益南(1986-),男,河南信阳人,讲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信阳工业化城市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信阳茶魂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