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2015-06-05王正燕

医疗装备 2015年10期
关键词:侧卧位肢体康复

王正燕

(四川广元市中医院 内二科,四川广元628000)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王正燕

(四川广元市中医院 内二科,四川广元62800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对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在常规神经内科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运用Fue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分别对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FMA和MBI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尽早介入,可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复发病,具有起病急、恢复慢、后遗症多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使脑卒中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是治疗的关键[1]。据报道,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生活能力的提高以及并发症的减少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我科开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8~76岁,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卒中的类型和病变部位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按医嘱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早期康复护理。

1.2.1 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1.2.1.1 良肢位摆放:早期良肢位摆放是指早期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是急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对患者预后有着重大的影响[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每2h翻身一次,(1)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下垫一小枕抬高肩部,肘、腕、指关节自然伸展,掌心向上,手心可握一毛巾卷以防止手指屈曲,在患侧和大腿下面放一棉枕,其长度要足以支撑整个大腿外侧,宽度放置不能超过大腿中间线,以免造成内旋,髋、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伸90°,足趾垂直向上,足底抵住足板,足跟悬空,这样可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及足下垂和足外翻[3]。(2)健侧卧位是最舒适的体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上方举约100°,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躯干应垂直于床面。(3)患侧卧位,使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伸,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

1.2.1.2 被动运动:是增加瘫痪肢体本体感觉,刺激屈伸反射,放松痉挛肌肉,促发主动运动如前臂对外旋转,腕及手部关节的伸展,拇指的外展,髋部的伸展及内旋等。从大关节到小关节,上肢多进行伸肌锻炼,下肢多进行屈肌锻炼。时间从短到长。活动幅度从小到大,循序渐进。

1.2.1.3 主动运动:待瘫痪肌体肌力有所恢复,可逐渐减少被动运动,向完全主动运动过渡,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活动度应从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原则。如屈肘关节、内收肩关节、反复屈伸膝关节和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等[4]。

1.2.1.4 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要保持安静的环境,利用听觉和语言刺激进行训练[5],应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单到复杂。如 “e” “啊” “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要注意在练习中对患者及时予以鼓励,以增强信心。

1.2.1.5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者平衡训练时,要求患者躯干尽量向患侧移动,以诱发平衡反应,每天要按时耐心和详细地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坐位、立位平衡训练、步行上下楼梯的训练等,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四肢协调性及精细协调动作的训练如自己梳头、握笔、洗脸、刷牙、进食、穿脱衣服、如厕等自理活动。

1.2.1.6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社交功能受损,可能会感到无望,不幸,自卑,导致抑郁状态[6]。护理人员此时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减少患者的应激,抑郁,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评价方法:两组患者连续8周,对其肢体运动功能评定(Fuel-Meyer,FMA)、ADL能力进行评定(改良巴氏指数MBI)。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FMA、MBI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FMA、MB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FMA、MBI评分比较(±s,分)

注:P<0.05

组别 n FMA评分 MBI评分治疗组25 41.76±12.27 42.35±12.01 25 64.55±19.56 53.80±17.18对照组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中风,常由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多以偏瘫形式出现,俗称半身不遂,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150万人,幸存者中约70%~8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患者发病早期对神经损失进行修复,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明显促进患者肢体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充分实现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建,且训练越早患者功能恢复越好,就能明显减少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或减轻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本文在5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早期康复护理组(FMA和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这说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越早越好,只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进行性脑卒中的表现,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减少残障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王智琴.早期康复护理及指导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22(4):14-15.

[2]何成奇.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99 -200.

[3]史长青,沈晓莲.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2):79

[4]王娟.116例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外文摘,2013,10(21):307-308.

[5]张春霞.脑卒中致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护理体会 [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20.

[6]李亚华,胡桂玲.脑梗塞恢复期康复护理体会 [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190.

R473.74

B

1002-2376(2015)08-0166-02

2015-05-11

猜你喜欢

侧卧位肢体康复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