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
2015-06-05李怡璇郭力荣刘晓娟王锡丽
李怡璇,孙 斌,郭力荣,刘晓娟,王锡丽
(1.怀来县医院 放射科,河北怀来075400;2.张家口市肺科医院 放射科,河北张家口075000;3.张家口市第一医院 肾内科,河北张家口;4.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妇产科,河北张家口075000;5.张家口市第一医院 超声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
李怡璇1,孙 斌2,郭力荣3,刘晓娟4,王锡丽5
(1.怀来县医院 放射科,河北怀来075400;2.张家口市肺科医院 放射科,河北张家口075000;3.张家口市第一医院 肾内科,河北张家口;4.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妇产科,河北张家口075000;5.张家口市第一医院 超声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目的:探讨联合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PA)检查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0例疑似PE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UCG检查、CTPA检查及肺动脉造影检查。将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分别对UCG检查、CTPA检查及联合UCG及CTPA检查在PE诊断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联合UCG及CTPA检查在PE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UCG检查及CTPA检查,而误诊率及漏诊率均明显低于UCG检查及CTPA检查。同时仅CTPA检查及联合UCG与CTPA检查对PE存在诊断价值(P<0.05),且联合UCG及CTPA检查诊断价值高于CTPA检查。结论:联合UCG及CTPA检查在PE诊断中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可应用于PE的临床诊断中。
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肺栓塞;诊断价值
PE是因多种原因致使肺动脉血流发生急性中断,导致患者出现包括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及咳嗽等临床症状的疾病[1]。本病可使患者肺功能显著下降,并可并发急性肺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本病的临床确诊诊断的金标准仍为肺动脉造影检查,但此种检查方式属有创检查方法,且对医疗技术要求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常可受到一定的限制[3]。因此,为可总结出更为准确简便的检查方法,本研究将临床常用的UCG检查及CTPA检查对PE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1年1月~2015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250例疑似PE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接受观察的观察对象均需符合本研究的入选及排除标准。观察者中,男151例,女49例;年龄38~70岁,平均(53.88±8.99)岁;出现胸闷、胸痛者81例,出现呼吸困难者71例,出现心悸者55例,出现咳嗽者39例。入选标准:(1)存在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疑似PE者。(2)同意接受UCG检查、CTPA检查及肺动脉造影检查者。(3)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除外因非PE疾病所致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者。(2)除外患者拒绝接受UCG检查、CTPA检查及肺动脉造影检查者。(3)除外无法接受动脉造影检查者。(4)除外存在PE病史者。
1.2 检查方法:所有接受观察者在入组后接受UCG检查、CTPA检查及肺动脉造影检查。UCG检查应用Philips IE33超声心动图检查仪进行检查,患者于左侧卧位下接受检查,对患者心脏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注意对右心房、肺动脉主干及肺动脉分支进行观察。所得超声表现中,以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并伴有双肺动脉分支多发异常回声、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异常回声、右心房容积增大或右心室前后径增宽之一者为检查阳性。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CT16层螺旋CT扫描机(Siemens Sensation 16):患者膈下至主动脉弓上缘2cm水平作为CT扫描的范围,自患者足端至患者头端为扫描循序,扫描时长为0.5s,视野面积320mm×320mm,螺距为3.5或5.5,图像重建后放入SGIAltanutionl.2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及阳性诊断。并以UCG检查阳性且CTPA检查阳性者为联合UCG及CTPA检查阳性。患者在接受UCG检查及CTPA检查后,接受肺动脉造影检查,穿刺点选择股静脉,将导管经股静脉、右心房及右心室置入肺动脉主干,行肺动脉造影检查。所得结果中,以肺动脉局部出现充盈缺损者诊断PE。
1.3 观察方法:分别将UCG检查结果、CTPA检查结果、联合UCG检查及CTPA检查结果作为观察指标,并以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分别分析三种检查方式对PE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漏诊率及误诊率进行计算。诊断灵敏性计算应用 (观察指标阳性且确诊PE者)/确诊PE者×100%公式,诊断特异性计算应用(观察指标阴性且确诊非PE者)/确诊非PE者×100%公式,诊断准确性计算应用 (观察指标阳性且确诊PE者+观察指标阴性且确诊非PE者)/所有观察者×100%公式,诊断漏诊率计算应用1-(观察指标阳性且确诊PE者)/确诊PE者×100%公式,诊断误诊率计算应用1-(观察指标阴性且确诊非PE者)/确诊非PE者×100%公式。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漏诊率及误诊率。同时应用ROC分析方法对三种检查方法在PE诊断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应用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以ROC分析对诊断价值进行统计分析,在所得统计结果中,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同时以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价值,以曲线下面积越大表示诊断价值越高。
2 结果
2.1 三种检查方式诊断相关指标分析:在所有疑似PE患者中,共有170例明确诊断PE。联合UCG及CTPA检查在PE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UCG检查及CTPA检查,而误诊率及漏诊率均明显低于UCG检查及CTPA检查。
表1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相关指标分析
2.2 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分析:同时仅CTPA检查及联合UCG与CTPA检查对PE存在诊断价值(P<0.05),且联合UCG及CTPA检查诊断价值高于CTPA检查。
表2 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分析
图1 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分析
3 讨论
UCG检查及CTPA检查均为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其中UCG检查为临床常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过程中,近年来在临床观察显示,其在除心脏疾病外的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均有着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4,5]。而CTPA检查属随着CT检查技术发展而形成的检查方法,其弥补了常规CT检查方法无法对血管进行检查的不足,对于动静脉血管的检查同样有着较为理想的检查效果。目前在包括心脏血管疾病及四肢血管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均有着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6,7]。因此,本研究将UCG检查及CTPA检查作为检查方法,以观察UCG检查、CTPA检查及联合UCG与CTPA检查在PE诊断中的诊断价值。
本研究首先对三种检查方法对PE诊断中的诊断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联合UCG及CTPA检查不仅可显著的提高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同时也可有效的降低PE诊断的误诊率及漏诊率。可见,联合UCG及CTPA检查在PE的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为更为准确的评价联合UCG及CTPA检查在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应用ROC分析对三种检查方法在PE诊断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仅CTPA检查及联合UCG与CTPA检查对PE存在诊断价值,且联合UCG及CTPA检查诊断价值高于CTPA检查。由此可知,在PE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可将联合UCG及CTPA检查方法作为主要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但本研究结果中的三种检查方法均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因此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同样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以更为有效的降低检查方法所造成的漏诊率及误诊率。
综上所述,联合UCG及CTPA检查在PE诊断中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可应用于PE的临床诊断中。
[1]Hosch W,Schlieter M,Ley S,et al.Detection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feasibility of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RIusing a stepwise protocol[J].Emerg Radiol,2014,21(2):151-158.
[2]Tang CX,Zhang LJ,Han ZH,et al.Dual-energy CT based vascular iodine analysis improves sensitivity for peripheral pulmonary artery thrombus detection: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canines[J]. Eur JRadiol,2013,82(12):2270-2278.
[3]曹耀前,钟殿胜.急性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 [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14):1100-1103.
[4]吴棘,黄喜玉,郭盛兰,等.超声心动图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功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2):113-116.
[5]田园,艾芬.急诊床边超声对修正的Geneva评分中度患者肺栓塞的预测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5):833-835.
[6]诸葛卫新,翁志鹿.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2):2039-2041.
[7]黄鼎祥.螺旋CT肺血管造影联合D-二聚体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34-3635.
R445.3
B
1002-2376(2015)09-0036-02
201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