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5-06-05梁就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后踝踝骨内踝

梁就积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梁就积

目的 探讨后踝固定治疗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接受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患者, 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踝固定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4.2%,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5.4%;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 后踝固定治疗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 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康复时间, 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后踝固定治疗;石膏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踝关节是人体较为重要的一个承重关节, 骨折的发生率非常高, 目前在我国临床上约占各种骨折的4%左右, 同时可以导致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者的患足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 如果患者治疗后存在功能恢复不良等情况, 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正确地选择治疗的方法, 提高临床治疗的质量, 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踝关节的功能,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2]。本文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接受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 对后踝固定治疗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接受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5例,女39例, 年龄最大57岁, 最小16岁, 平均年龄39.7岁, 其中内踝骨折24例, 外踝骨折34例, 双踝骨折30例, 三踝骨折26例。根据Danis-Weber分类, A型27例, B型56例, C型31例, 患者受伤原因有扭伤、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根据参加本次实验研究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骨折类型和分型、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踝固定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 采用全身麻醉或者持续硬膜外麻醉, 选择后外侧手术入路, 在直视下复位患者骨折块, 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 以腕关节T型钢板作支撑固定。多踝骨折手术顺序为后踝、外踝、内踝。内踝及外踝骨折采用常规手术入路, 内踝采用半螺纹松质骨钉固定, 外踝用直型重建钢板固定, 术后给予临时石膏固定, 减轻水肿情况。患者手术后3 d给予踝关节活动.5~10次/d.7 d后开始部分负重锻炼,4周后完全负重行走。

1.2.2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 单纯后踝骨折患者在C臂X线机的透视下进行手法复位, 复位满意后给予石膏外固定;多踝骨折患者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对内踝和外踝性常规手术入路固定, 在骨折固定完毕后在C臂X线机下手法闭合复位后踝骨折快, 复位满意后给予石膏外固定。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详细的记录, 以供实验统计和分析。

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通过AOFAS足踝评分系统实现,评估的标准包括踝关节疼痛、步态、矢状面活动度、功能、后足活动度、行走距离、后足稳定性等指标, 满分100分。90~10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50~74分为尚可, <50分为差。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中临床治疗效果优秀28例, 良好20例, 尚可7例, 差2例, 其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4.2%;对照组中临床治疗效果优秀18例, 良好25例, 尚可10例, 差4例, 其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5.4%,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对比分析[±s), %]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对比分析[±s),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骨折愈合时间(周)住院时间(d)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5711.45±1.40a10.65±5.45a5.3(3/57)a对照组5714.35±1.8516.35±6.4014.0(8/57)

3 讨论

踝关节属于高度适配的鞍状关节, 主要由内踝、外踝以及胫骨远端构成踝穴, 由踝穴和距骨共同构成踝关节, 同时与周围的韧带共同起到保护踝关节稳定的作用, 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 如果患者关节面不平整或者是关节的间隙变宽, 非常容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其治疗的方法有很多, 但并不是全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对更好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3,4]。

在对踝关节骨折实施治疗的过程中, 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 有学者认为患者骨折块的面积大于关节面10%的时候, 无论是否固定均会对患者的最终关节功能造成影响, 而患者骨折块的面积小于关节面25%时患者通常不会有严重的术后疼痛和骨性关节炎的发生[5]。后踝固定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 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可以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 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6]。

在本次试验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4.2%,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5.4%;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 后踝固定治疗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 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康复时间,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

[1] 康凯, 刘军.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42 例.中国临床医生,2013,41(9):240-241.

[2] 冯青, 许效坤, 曹希武, 等.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 98 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2):168-174.

[3] 徐志文, 陈有芬, 朱志伟, 等.三踝骨折32 例的手术治疗分析.浙江创伤外科,2011,16(1):113-114.

[4] 易平, 张战和, 李海涛.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国医学创新,2012, 9(35):2139-2140.

[5] 杨海定, 李博乐, 江长青.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191-192.

[6] 戴利娟, 朱建龙.1/3 管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36 例. 浙江创伤外科,2010,13(2):157-1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39

2015-01-28]

528325 佛山市顺德区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附属杏坛医院

猜你喜欢

后踝踝骨内踝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张文泰教授运用正骨手法结合中药辨证治疗三踝骨折的经验分析
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对粉碎性内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