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火攻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06-05潘文斌陆廷信王丽荣
潘文斌 陆廷信 王丽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中医医院,广西 武鸣 530100
瑶医火攻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潘文斌 陆廷信 王丽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中医医院,广西 武鸣 530100
目的:观察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腹泻型IBS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辨证分为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采取瑶医火攻疗法;对照组30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药物。各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1个疗程,观察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16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腹痛、大便次数、腹胀症状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瑶医火攻疗法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IBS疗效明确,在总有效率及肠道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药物对照组。
辨证分型;腹泻型IBS;瑶医火攻疗法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由环境应激、情绪、饮食等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肠功能紊乱而无器质性病变依据,被心身医学家认为是7种经典心身疾病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涉及精神、饮食、感染、遗传等多个方面,病变涉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胃肠道等多位点,缺乏特异的生物学标志,不同个体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如何正确诊断以及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1]。本病症状顽固,病程漫长,治疗难度大,愈后常易复发,对患者日常生活及生理、心理可造成严重影响,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存质量,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瑶医火攻疗法辨证治疗腹泻型IBS6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我院脾胃科门诊、住院患者,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观察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8~60岁,平均(40.10±15.30)岁;病程1~6.6年,平均病程(3.13±1.51)年。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8~60岁,平均(41.35 ±12.13)岁;病程1~6.2年,平均病程(3.08±1.4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年龄:18~60岁,参照RomeⅢ分类体系IBS-D诊断标准[2]: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 (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或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1.2.2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21届全国脾胃病学术深圳会议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1.2.2.1 脾虚湿阻证 主症:①大便时溏时泻;②腹痛隐隐。次症:①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②神疲纳呆,四肢倦怠;③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④脉虚弱。证候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两项以上即可诊断,下同。
1.2.2.2 肝郁脾虚证 主症:①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发作常和情绪有关;②急躁易怒,善叹息。次症:①两胁胀满;②纳少泛恶;③脉弦细;舌淡胖,边有齿痕。
1.2.2.3 脾肾阳虚证 主症:①晨起腹痛即泻;②腹部冷痛,得温痛减;③形寒肢冷。次症:①腰膝酸软;②不思饮食;③舌淡胖,苔白滑;④脉沉细。
1.2.2.4 脾胃湿热证 主症:①腹痛泻泄;②泄下急迫或不爽;③肛门灼热。次症:①胸闷不舒,烦渴引饮;②口干口苦;③舌红,苔黄腻;④脉滑数。
1.2.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病史或肠道器质性病变者;②有接受相关治疗或正在服用相关药物者;③无法配合完成试验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采用瑶医火攻疗法:①穴位选择:脾虚湿阻证:脾俞、胃俞、大肠俞、章门、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肝郁脾虚证:肝俞、脾俞、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行间;脾肾阳虚证:脾俞、肾俞、命门、大肠俞、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脾胃湿热证: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上巨虚、足三里、三阴交。②操作方法:取一盏酒精灯,右手紧握15~20cm长的药枝,把药枝的一端放在酒精上燃烧;明火熄后,把燃着暗火的药枝包裹于两层牛皮纸内;随即可在患者身上穴位施点灸,先背部,后腹部,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每个穴位点灸8~10次,每日治疗1次,以4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物。
1.3.2 对照组 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开开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0.1g×30片,批号为12032517)0.2g,3次/d;以4周为1疗程。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初诊时与结束时主要症状 (腹泻、腹痛或腹胀)单项的记录与评价,进行症状疗效评价和证候疗效评价,检查、分析治疗前后肝肾功能、三大常规变化。
1.5 疗效标准
1.5.1 症状疗效评价标准[3]
1.5.1.1 主要症状单项的记录与评价 症状判定标准:①腹痛和腹胀程度评分:无症状为0分;经提示后方觉有症状为1分,属轻度;不经提示即有症状为2分,属中度;患者主诉为主要症状为3分,属重度。②腹泻的频率评分:无症状为0分;<每日3次为1分,属轻度;每日3~5次为2分,属中度;每日6次为3分,属重度。单一症状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症状消失;②有效:症状减轻,积分下降2分以上 (含2分);③进步:症状减轻,1分<积分值下降<2分;④无效:症状无改善。改善包括显效、有效和进步,计算各主要症状的总改善率进行症状评价。
1.5.1.2 主要症状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按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症状改善百分率。症状消失为痊愈,症状改善百分率≥80%为显效,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为进步,症状改善百分率<50%为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时为恶化。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 观察组在腹痛、大便次数、腹胀症状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瑶医火攻疗法治疗可显著改善腹痛、大便次数等症状;大便性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分)
表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腹痛 大便次数 腹胀 大便性状观察组 60 2.43±1.62* 2.21±1.34* 1.41±0.79*30 1.73±1.3 1.50±1.21 1.01±0.81 1.08±1.02 1.20±0.94对照组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痊愈16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瑶医火攻疗法治疗腹泻型IBS内具有较好疗效。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2.3 观察组不同证型疗效比较 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三型总有效率与脾胃湿热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观察组不同证型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瑶族医学是瑶族人民千百年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民族特色浓郁,医学理论独特,实践证明它是有效的。瑶医的核心病机是盈亏失衡,瑶医认为人体肉身系统与灵魂系统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从而维持相对盈亏平衡和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这种动态盈亏平衡因外界或人体内部某些原因遭到破坏而又不能完全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瑶医审症治病的方法是根据机体不平衡之所在,采用各种药物或非药物的治疗方法,调整或促使肉身与灵魂及肉身系统各脏腑之间盈亏达到平衡,从而使病体恢复正常。
瑶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瑶族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智慧结晶。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这些经验的传播主要以山歌为主,多为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也因此流传下来的经验才得以保持朴素、浓厚的民族特色。瑶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是素体偏亏,外加寒邪侵入,经道阻塞,经气流通不畅,盈亏不平衡所致,瑶医学中属 “扭闷”、“涕豪”等范畴,治疗上需用火攻寒气,温阳补虚方能治愈。《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瑶医火攻疗法,运用机械和热力两种刺激相结合,刺激穴位来激发筋脉的功能,从而起到调节机体器官组织功能失调的治疗目的,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该疗法具有祛风散寒、疏通筋脉、活血化瘀、温阳补虚、调和盈亏、调理气血等功能,治疗范围很广,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
本研究运用瑶医火攻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穴位处方以督脉和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穴,方中“肚腹三里留”循经远道足三里穴,其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可调理肠胃,扶正补虚,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以健脾胃、益肝肾;脾俞健脾和胃,调中枢;大肠俞通降肠腑,理气止痛;天枢在脐旁,为大肠募穴;诸穴可疏调胃肠气机。根据针灸辨证分型,脾虚湿阻以胃经输穴以利湿和胃;肝郁脾虚型以肝经的荥穴清肝火,兼背俞穴肝俞,可起调理肝脾,理气调肠之功。脾肾阳虚型以肾俞、命门、关元起温补脾肾、散寒行滞之功效。脾胃湿热型以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健脾利湿,通利三焦之功。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因素个体化差异较大,症状表现复杂,临床上提倡一种科学、综合的治疗观念,要求针对患者情况的个体化治疗。瑶医对肠易激综合征治疗采用病证结合方式,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评分差值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与西药相比,瑶医火攻疗法具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腹痛、大便次数、腹胀等症状,提高临床痊愈率,同时在观察组不同证型的比较中可发现,瑶医火攻疗法治疗脾虚湿阻证、脾肾阳虚证效果显著,真正体现火攻寒气、温阳补虚的功效,为临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提供一种可行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1]胡品津,陈旻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27.
[2]罗马委员会.RomeⅢ标准[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459.
[3]穆标,刘之武,姚宏昌,等.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多中心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9,7(12):1215-1216.
R29
A
1007-8517(2015)01-0010-02
2014.10.30)
本课题得到广西卫生厅科研课题项目的支持(合同编号:E201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