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015-06-05李铃宋晓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提高语文

李铃++宋晓波

摘要 针对目前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较弱的情况,我分析了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语文大纲和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提出了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语文 阅读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032-02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更好地贯彻新大纲,教师要想办法教好,学生要学好,尽最大努力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探讨的问题是很多的,现仅就自己的教学经历与思考,谈一些想法。

一、把握阅读的实质,把课堂还给学生

阅读是一个作者、作品、读者三个要素双向交流的过程,作品即文本,处在中介地位,是作者与读者心心相通的唯一桥梁。同时,阅读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要通过感知、判断、联想、想像来理解文本的内涵,从而一步步接近作者的旨趣。因此,阅读是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接受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不能忽视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不能替代,不能抱有“我不讲,他们否懂”的想法,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理解文本的内涵。教师一味地讲,往往浪费学生时间,学生一旦失去能动作用,就会依赖“标准答案”。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克服“满堂灌”的教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放手让学生读书”,把阅读自由权和思考权交还给学生。

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根据课文设计阅读难点,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创设阅读的情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入主体角色,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深入到文本中去,尽情地与文本交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不待老师讲”而“自能读书”,即具有解决、探索未知的能力,正所渭“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教师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就能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中去寻找最好的指导学生的读法,想出种种迫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阅读,自己理解,改变单纯由教师灌输知识这种越俎代庖的教法,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学习心理,正确引导学生由己知达到未知的彼岸。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往往碰到这样的矛盾:学生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同,但并不是不对。正如有的专家所指出的.语文有些答案并非是唯一的,而学生的答案完全是合理的,怎么办?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具有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养成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向书本和权威挑战,激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索发现,去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多维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我提倡在质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善于创新的学习,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21世纪的人才。

三、加强课外阅读,增强学生阅读能力

新语文大纲增添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质”的要求;在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方面增加了“语感”和“语文相关知识素养”的内容;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习汉语文的规律,改变按语文知识体系构建语文学习系统的框架,淡化分析性操作,加强对诵读、积累、感悟和熏陶的要求,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加强对学生强制性的训练。同时大纲明确要求,高中生阅读量要达到360万字。要达到上述要求,就必须让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加强阅读理解,并引导他们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得更多的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同时要加强课内外、学科间的联系和校内外的沟通,拓展教学内容、形式和渠道,使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课外阅读教学应重点抓阅读的速度、阅读的数量、总体把握文章(作品)的能力。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精心选择不同类型、题材、风格的书籍、文章若干(可建立班级图书室)。学生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自选书报,如古典小说、名著;古典诗词、散文;现代有影响和当代较流行的诗文小说;外国佳作译文都可。

2.阅读阶段。让学生独立自由地阅读,同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或分类摘抄,或作分析、评价等。教师可不定期检查。

3.交流阶段。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畅谈自己阅读的收获。此阶段教师应运用好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的提问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在深入思考和讨论后仍存在困惑的问题,我们应该说深说透。这样可使学生体验到阅读活动的收获和成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以达到最终的理解。

总之,阅读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教学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现,认真摸索,善于总结,找到更好的方法,从而更快、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提高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