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5-06-05徐小燕
徐小燕
2014年12月4日,笔者应江阴市长泾中学邀请参加了长泾中学在江苏省范围内举行的以“‘三三四课堂积极学习模式实践研究”为主题的“同课异构”课例公开研讨活动,授课主题是人教版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让笔者对“同课异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一主题上承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阶段。涉及年代跨度大、知识点多。笔者从众多的知识点中理出一条主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崛起又表现在哪里?课堂教学中,紧扣这条主线,从逻辑上处理本课三个子目的内在联系,对各子目的具体内容,合理增减,并据此安排教学环节。
【导入】
播放电影《我的1919》片段: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的辩论
教师讲述: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人对此次会议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希望借此改变中国在国际上屈辱卑微的地位。北洋政府派出了顾维钧等5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在会上,代表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这些要求实现了吗?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个中国人,得知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被拒绝,你会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再现巴黎和会的情景,把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氛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加上语言的渲染,让人似乎如临其境,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了,激发起了学生向下探究的兴趣。
教学环节一:新的革命起点——五四运动
展示油画《五四运动》:
设置问题:仔细观察这幅油画,结合教材知识点,请以当时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注意自己角色的情感定位;内容包括运动的口号、中心、主力、结果、意义等)设计意图:这种情景创设、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既感到新奇,主动积极地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也使学生通过写信,自行对五四运动的经过进行梳理,节省了教学时间。
教学环节二: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诞生
展示《共产主义小组分布示意图》和中共一大会址的历史图片:
设置问题:结合图片,阅读课本P67-68,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条件、标志;分析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爆发背景和五四运动意义,并回忆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来分析出中共成立已经具备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感悟中共的成立水到渠成,是历史的必然。自主梳理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教师讲述: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设置问题:结合中共成立至今90余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思考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何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一个总结性问题的提出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深化认识,延伸现实,让学生从自身情感的深处认识到中共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师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在斗争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仅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联合其他革命的阶级一起来进行斗争。
教学环节三:新的革命气象——国民革命
展示“二七惨案”、《李大钊和孙中山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的历史图片:
设置问题:阅读课本P68-69,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经过及其主要影响。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老师并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学生们不仅自行梳理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深入史料,训练论从史出的能力。
展示《北伐战争前形势图》、《北伐战争进军形势示意图》:
设置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很多群众误认为北伐又是一场军阀之间的混战。请你结合这两幅图片和所学知识,以北伐军政治宣传员的身份,向群众解释北伐的目的、对象。并根据第二幅图讲述北伐的进军路线。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形势图和学生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知道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三派军阀拥兵自重,对内镇压革命、相互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对象,理解革命人的大无畏精神。感悟北伐是当时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对国家、民族、革命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展示“中山舰”、《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的图片:
设置问题:有人说:正是因为国民党背信弃义,才导致大革命失败。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请你分析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国民大革命失败给年轻的共产党提供了哪些深刻的教训?请分组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综合以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初步认识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课上完了,留下了许多的启示。同课异构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研究形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比较,有利于不同教学风格、多种教学方法的展示,近年来不少地区越来越多地采用或呈现这种研讨形式。
“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必须要有灵魂,这种灵魂不是教学内容本身,而是体现教学者的主观认识,贯穿于历史课堂始终的历史教学价值①”。在历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果教师能以强烈的目标意识为依托,围绕着“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的目标,设计和组织教学,紧扣教学主线实施课堂教学,这将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发展,也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注释】
① 周明. 挖掘教学立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历史教学》,2013年3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