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生日记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5-06-05朱娟

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日记有效策略小学生

朱娟

[摘 要] 日记是写作的基础,写好日记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之所在。通过三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日记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日记魅力,唤发他们想写日记的欲望;教授学生写作方法,掌握写好日记的窍门;善于正面评价激励,使学生养成写好日记的习惯,做到“我手写我心”,爱上写作文,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小学生;日记;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5)01-0118-03

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平时很少布置作业,但他的学生作文却写得很好,问其原因,魏书生说:“那就是多写日记的功劳。”叶圣陶先生曾明示:“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写,一两句也可以。”不拘形式、不求长短章法的日记克服了习作教学的诸多弊病,很受小学生欢迎。但就教学而言,让学生写日记的根本目的还是期望通过日记来夯实学生写作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日记教学指导时,只有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 感受日记魅力,唤发想写日记的欲望

日记就是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或所思所感等记录下来,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话”[1]。一篇好的日记就是一件艺术品,其感染力是巨大的。在学生进行日记训练之前,先通过经典诵读和好书推介等一系列活动来引领学生感悟日记作品的美。如在班上推广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男孩的最后八个愿望》等,当孩子们沉醉于书香中时,要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大凡名人作家,无一不是写日记成长起来的。古人有所谓的“锦囊集句”,方法是将平日的灵感写在小纸条上,先投入锦囊,有空时再取出来整理,将断片的灵感集合为大的篇章。作家刘墉也采取这个方法,不论乘车、走路,甚至上厕所时,只要有灵感,就写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或名片背后,统统集中在一个地方,等有暇时就拿出来整理。就用这个方法,他在百忙中居然写出了《萤窗小语》和《点一盏心灯》等多部作品。如果他不知道把握每一个小灵感而任它飞逝,怎么可能有这些成绩呢?毛泽东、鲁迅、冰心等等无一不写日记,正因为作者努力扮演好生活的“记录者”这一角色,将自己的点滴感悟及时记录,才有了脍炙人口的文章。当孩子们明白精湛的文学作品的问世源于日记写作时,会从心灵深处焕发出想写好日记的欲望。

2 教给写作方法,掌握写好日记的窍门

初学阶段,学生的日记记事简单、直白,多按时间顺序记录做什么、干什么、吃什么等等,对于事情的体会多是高兴或不高兴,格式基本是“流水账”加“豆腐块”。这种流水账式的写作风格培养不了任何一种能力,还会挫伤学生记日记的热情,甚至起到反作用,厌烦写日记[2]。流水账式日记的出现在于教学指导不到位。教师仅提出写日记的要求,教授基本的格式而不进行跟踪指导。小学生语言表达和词汇量毕竟有限,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教他们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训练。

1)日记要有主题,做到“一事一记”。叙事对象单一明确,不拖泥带水。话题有针对性,如写关于吃饭的日记,就围绕吃饭的地点、吃的内容、最喜欢吃什么等等进行记录。围绕其他主题写日记的方法类似。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教师可写下水日记,通过下水日记的示范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日记就像作文一样,得有主题,有重点。

2)日记要“有感而发”,力戒“无病呻吟”。日记不同于照片,它不仅记载了童年的欢声笑语,留下少年的喜怒哀乐,穿越人世的春夏秋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留下成长的轨迹。所以他们的记录要融入自我的思考,对事、对人、对物的考量、揣测、权衡、判断。如刘娇同学在上《黑孩子罗伯特》一课后,联想到班上有些男生欺负学困生,于是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感悟:歧视是种病,它会影响到同学的未来和班级的团结。

3)日记可包罗万象,让日记走向生活化。日记的外延是生活,是自我与外界的接触、交流、融合。天文地理、人间百态、国家大事、烦恼快乐等等,都可收录于日记中。将日记按叙事、写景、感悟、想象、读书等特点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指导。在指导中强调日记的“真实化”,反对编造日记、“假”日记的出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走进生活,找“话题”,拍“镜头”,细心品味每个精彩瞬间,捕捉画面背后隐藏的真善美或假恶丑,用手中的笔记录自我的反思,达到自省自律。

4)倡导“童言说童心”,让日记充满孩童的天真烂漫。女诗人匡文留说过:“日记是灵魂的星空,情感的湖泊,每一次闪烁,每一缕波光,都韵味无穷。”日记是心灵的倾诉,真情的流露,最能打动人心的[3]。学生在日记中感悟到真实的“快乐”,去除作文中条条框框的束缚,解放学生的身心,让他们在日记中自由抒发感情,不背任何思想包袱。这样的日记训练真正放开学生的手脚,学生有话就说,无所顾虑。他们可以在日记里面抱怨作业太多、抱怨老师拖堂、埋怨父母施压太大、甚至对异性有朦胧好感等等,身为教师需放下身段,只看、只道歉、只建议、只排解、只评论,绝不“大棒”压顶。当教师和学生的心近了,学生愿意倾诉,愿意“亲其师”,那时“道”才能深植学生心中。

3 建立评价机制,养成写好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需要长期坚持,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写作热情,必须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言语激励。每天上课前,教师跟学生交流改日记的感受,比如“老师来迟了,不好意思啊!都怪小明的日记写得太生动了,我看得舍不得放下。”“哎呀!刚才看小红的日记时,发现人家那语言写得,太赞了!”……三言两语,不做过多讲解,被表扬的学生享受着大家羡慕的眼神,更加激发他写日记的热情,而其他同学也会在羡慕别人的同时,有了竞争意识和写好日记的动力。

2)书面评价。每次日记批改,都要对通篇或者单句进行点评,即教师写下读后感。学生们相当欢迎这种直观的沟通方式,有些学生还会在教师的读后感后附写自己的感受。这种交流方式不仅拉近师生距离,更激发他们写日记的欲望,因为日记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作业,更是与老师沟通的桥梁。

3)日记展示。每天抽出十分钟进行“我的日记我来读”活动,将一些写得好的或很有特点的日记选取出来,请日记作者上讲台朗读给大家听,其他学生作分析评价。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增强了自信心,提升了口语交际能力。

4)物质奖励。在好日记评选中,可从“态度”、“书写”、“创新”、“个性”、“综合”等评价角度给予累积式物质奖励,一项奖励为一朵红花标记,累积五朵红花奖励一本日记本。在盖有“奖”字印章的日记本上写日记成了学生的精神享受。很多学生已不再把日记当做作业,遇到高兴事,赶紧记录下来,再有什么关心的事,又会写第二篇;有的女生则是两本日记本,一本交作业,一本私密日记。当日记写作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学生就会更加留意身边的各种事物,并从中体会到乐趣,而所记录下来的不仅仅是事情本身,更多的是心境的表露。通过记录生活,将真情吐露出来,甚至于对于人生的感悟溢于言表,小学生的思想就从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出来[4]。

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不爱写的人会想写,爱写的人会乐写,乐写的人会动脑筋写。正如日记课题的发起人刘加民所说:“日记可以延长生命两三倍”。日记是透视孩子心灵的窗户,是培养孩子写作能力的金钥匙,更是形成孩子身心健康的金钥匙,同时也是我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金钥匙[5]。

笔者三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上日记教学指导策略是行之有效的,它能引导学生在日记的浩瀚海洋中徜徉,不仅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自我的小圈圈,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接地气”,更让他们学会了审视自我,辨认是非,追求真善美,在学会作文的同时学会做人,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邱艳红.小学生日记的阶梯式指导[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1):29.

[2]刘彦彩.小学生如何写好日记[J].学周刊,2013,(8):176.

[3]李婧伟.小学日记教学的指导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3,(6):150-151.

[4]徐桂珍.小学生日记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素养的途径探析[J].赤子,2014,(4):240.

[5]郁忠华.小学生日记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95-96.

猜你喜欢

日记有效策略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成长日记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我是小学生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