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2015-06-04吕湛忠

红广角 2015年4期
关键词:邓小平中国梦小康

吕湛忠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他说:“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①

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密切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初在中央党校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讲话中全面辩证地梳理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党在三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强国富民之路,先后提出并不断完善了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并把这三者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战略举措,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宽阔的历史视野和睿智的哲学判断。

一、全面认识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邓小平提出20世纪末建立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现代化道伟大探索进程的不断 深化。

1.邓小平提出建设小康社会标准的“中国式的现代化”

邓小平最早提出“小康”、“小康社会”是在1979年12月6日,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他用“小康”、“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还解释,小康就是达到一种吃不好但可以吃饱的状态,意思是不会像发达国家一样那么富有,但是我们大家都有饭吃、有衣穿的一种温饱型社会。②

从这个谈话中可见,邓小平当时是把中国的奋斗目标定位在“中国式的现代化”,他用“小康社会”这个概念来描绘“中国式的现代化”。也就是说,“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个概念要比“小康社会”提出的时间更早。邓小平在1979年3月21日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委会代表团时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他进一步解释道: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是你们50年代的水平。如果本世纪末能达到你们70年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就是达到这个水平,也还要做许多努力。③

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背景,就是他当时刚从美国、日本访问归来,亲眼目睹了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这促使他对我们党提出的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进行慎重的再认识。在当年3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再次对“中国式的现代化”进行了阐述:我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后来邓小平更进一步把这个“新名词”写进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他在同年10月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来说不会很高。”①到年底,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用“小康”、“小康之家”这一新概念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②,“只是一个小康的国家”。③由此可见,“小康社会”这一新概念发端于邓小平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脱胎于“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新目标。

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将小康社会作为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1984年,邓小平正式将小康社会与中国式现代化相联系,小康社会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重要实施阶段。

2.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原来计划在2000年实现的主要奋斗目标提前实现了。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宣布:“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将于1995年提前完成”。④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指出:“现在完全可以有把握地说,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⑤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⑥党的十六大是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党代表大会,十六大报告中全面分析了小康社会的现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讲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由此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把一个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达到六个“更加”。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奋斗目标。

3.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⑦。报告提出要从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4.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endprint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题目就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

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字面上改动不大,但是其内涵十分深刻,意义非常深远。这意味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综上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起点应该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完成是在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中的第一个“一百年”。

二、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变化过程

从邓小平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来看,小康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主调,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不动摇。“小康社会”主要的奋斗目标就是突出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阿方索·格拉时提出:“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其他许多事情都要搞好,但是主要是必须把经济建设搞好。”①突出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致使发展战略都以经济建设为主,其他方面涉及的较少。但是,“发展就是硬道理”经济建设始终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党的十七大增加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等五个方面的奋斗目标,但坚持GDP翻两番的基本目标没有变。党的十八大报告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表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可见党的十八大对经济建设的要求丝毫没有改变,在强调GDP的同时,更加重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形象地说,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没有改变,只是从“发展就是硬道理”向“又快又好”转变,继而强调“又好又快”,在强调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更加强调必须同时抓好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2.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三位一体”、“五位一体”的演变。

“小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指标,还包含了政治和文化上的目标和任务。邓小平当年提出“建立小康社会”的任务时,就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包括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内容,包含科学文化、教育、国防和外交等方面的内容。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的“全面”则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在政治上要达到: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文化上要达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小康社会目标更加全面和详细。在政治方面强调公民的参与,强调基层民主和政府的服务功能的提高。文化建设提出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国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十七大开始把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归入社会事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从节能和环保角度出发。十七大报告对小康社会目标制定更加全面,且处处都透露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证明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越来越关心群众的利益。这一核心理念一直延续到党的十八大,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制定目标时直接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制定。在经济方面,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里突出提到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体现出我党以民生为本的理念。民主政治方面不仅涉及民主法治建设还涉及法治政府、司法公信力等方面的提高,这就使人民的人权更能得到保障。文化方面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的文化素质建设,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提高文化素质,文化素质直接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和综合国力。社会方面强调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提出当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及解决政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出发界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发展。从质量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从一个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向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发展。特别强调“五个加快”,即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中国未来发展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这个宏伟的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明确的历史方位。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简而言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事业才有活力,发展才有动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迈向伟大梦想;唯有不断推动法治建设,形成日臻完善的法治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改革、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势头,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一直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进和加快小康社会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国梦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以来,我国实现了总体小康,通过不断努力,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的关键阶段,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要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构想,实现综合国力提升和强国富民、民族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①可以肯定地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打牢坚实基础。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处处长、《红广角》杂志主编)endprint

猜你喜欢

邓小平中国梦小康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