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组织中D2-40标记淋巴管密度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关系研究
2015-06-04刘变利
刘变利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04)
宫颈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浸润与转移是宫颈癌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而淋巴结转移是其主要转移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宫颈癌的预后效果[1]。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是评估肿瘤组织中淋巴管生成的重要指标,对预测评估淋巴管转移风险及预后有重要作用[2]。D2-40单克隆抗体可以与淋巴管内皮细胞发生反应,能够特异性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而排除血管内皮[3],在淋巴管生成情况的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示作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1,HMGB1)为一种转录因子,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参与肿瘤的增殖、转移、新生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等生理活动,阻断HMGB1信号通路可以抑制小鼠移植瘤的浸润和转移[4]。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法用D2-40标记LVD,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表达情况,探讨宫颈癌组织中LVD与HMGB1表达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0年于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患者86例,术前均未接受其他肿瘤治疗手段,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明确,为原发性癌症,且其他器官无严重病变;患者知情同意,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术前接受过药物、放化疗等治疗者,合并其他肿瘤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年龄25~72(40.13±7.58)岁;FIGO 分期:TNMⅠ +Ⅱ期41例,Ⅲ+Ⅳ期45例;高中分化39例,低分化47例。患者诊断均经病理科2位以上专家确认,手术取样每个样本取2份,每份样品包括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一份用于免疫组化检测,一份用于Western blot检测。
1.2.2 -40检测 所取新鲜组织经4%多聚甲醛固定12~24 h,用乙醇进行梯度脱水后用二甲苯进行透明处理,透明后用石蜡进行包埋。包埋的蜡块切成5 μm厚度的组织切片,用10 mmol/L柠檬酸溶液进行抗原修复,3%H2O2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一抗采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D2-40(北京中杉金桥生物),阴性一抗用抗体稀释液代替。所用试剂盒及苏木素购自福建迈新,免疫组化及DAB染色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苏木素染核经二甲苯透明后用中性树脂进行封片。
1.3 HMGB1表达检测 取新鲜组织,用PBS洗掉多余的血液,用ELB裂解液裂解,破碎,12000 r/min 4℃离心20~30 min后,测定蛋白浓度。加入 loading buffer煮沸,经 SDSPAGE电泳,电转,牛奶封闭,孵育一抗和二抗,过程中用TBST洗膜,ECL显影,对Western显色条带进行定量分析。
1.4 结果判定标准
1.4.1 D2-40阳性标准 细胞浆染色呈棕黄色或褐色。在光学显微镜下淋巴管呈闭塞或扩张的条索状,管壁覆盖单层上皮细胞,周围无清晰的平滑肌细胞和基底膜,管内无红细胞。
1.4.2 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5]首先在低倍视野内(100×)找到癌组织部位高密度的淋巴管区域,再在400×的显微镜下对淋巴管数目进行统计,计数过程中单个着色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团视为一个淋巴管,每个样本选取5个视野,计算后取平均值即为该样本的淋巴管个数。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LVD与HMGB1表达相关性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2-40标记的LVD表现 宫颈癌组织中淋巴管壁薄形态不规则,管腔增大,其内无红细胞,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无着色,淋巴管主要位于周边区间质中,较正常组织增多,癌组织中心无新生淋巴管,见图1。正常宫颈组织中淋巴管形态规则,管壁薄,血管内皮无着色,见图2。
图1 D2-40标记的LVD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形态(SP 10×20)
图2 D2-40标记的LVD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形态(SP 10×20)
2.2 宫颈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LVD水平比较 正常组织中LVD水平为4.66 ±1.77,癌组织中LVD水平为8.36 ±2.65,癌组织中LV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Ⅲ+Ⅳ期患者癌组织中LVD水平为10.35±3.73,Ⅰ+Ⅱ期患者癌组织中LVD水平为6.67±3.34;同时Ⅲ+Ⅳ期患者癌组织中LVD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
2.3 宫颈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HMGB1表达情况 正常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为1.05±0.19,癌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为1.45±0.26,癌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Ⅲ+Ⅳ期患者癌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为2.42±0.53,Ⅰ+Ⅱ期患者癌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为1.71±0.31,同时Ⅲ +Ⅳ期患者癌组织中 HMGB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Western显色条带定量分析情况见图3。
图3 HMGB1蛋白表达情况
2.4 宫颈癌组织中LVD与HMGB1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癌组织中LVD与HMGB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5)。见图4。
图4 宫颈癌组织中LVD与HMGB1相关性
3 讨论
淋巴结转移是造成晚期宫颈癌治疗及预后效果差的主要因素,而实体瘤外围的淋巴管道的增多则是淋巴结转移的基础[6]。张江宇等[7]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浸润会分泌一些淋巴因子来促进周围淋巴管的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远处转移。D2-40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它可以特异性的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而将淋巴管与血管区分开来。本研究结果表明,宫颈癌组织中LV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可能与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等相关;Ⅲ+Ⅳ期患者癌组织中的LVD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提示LVD水平随FIGO分期的发展而增高,且由于Ⅲ+Ⅳ期患者癌细胞浸润、侵袭活动较Ⅰ+Ⅱ期患者的更为频繁,故其会分泌更多促淋巴管生长的因子而促进淋巴管的生长,满足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远端转移活动。
HMGB1是一种细胞因子,参与缺血性疾病、炎症反应、肿瘤生长和发展等多种病理生理活动。李妍等[8]的研究表明,在宫颈癌细胞中HMGB1的表达水平较高,且LVD随HMGB1表达的增加而升高,HMGB1与LVD表达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并且Ⅲ+Ⅳ期患者肿瘤组织中的HMBG1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与吴英娟[9]研究结果相似。此外,邱媛媛[10]在Hela细胞中也证实干扰HMGB1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活动。结合 Tafani等[11]和孙小云等[12]的研究结果,推测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LVD与HMGB1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明确LVD与HMGB1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是通过相互协同的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发展。
综上所述,宫颈癌组织中LVD与HMGB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等活动。但二者是通过哪种机制相互协同促进宫颈癌的浸润、侵袭及转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 柴红娟,施薇,杜光烨,等.D2-40在宫颈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管浸润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4,3(12):2019-2020
[2] 邓恋.鼻咽癌淋巴管密度及淋巴管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D].桂林:桂林医学院,2013
[3] 周勤,杨顺实,彭彩霞.彩超和D2-40免疫组化检测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1):1253-1256
[4] 吴蔚.LYVE-1、VEGF-C、HMGB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2
[5] 王洪建,杨帆,胡安祥.D2-40标记阳性淋巴管密度检测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189-191
[6] 王冬颖,吴静,刘变利,等.Ⅰb~Ⅱb期宫颈癌淋巴管生成与HMGB1表达的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29(11):1247-1249
[7] 张江宇,邓文瑜,陈文静,等.D2-40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表达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963-1965
[8] 李妍,郝权.高迁移率族蛋白1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宫颈癌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4):222-226
[9] 吴英娟.宫颈癌组织中HMBG-1、PCNA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5,55(23):21-23
[10] 邱媛媛.HMGB1与宫颈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1
[11] Tafani M,Schito L,Pelleqrini L,et al.Hypoxia-increased RAGE and P2X7R expression regulates tumor cell invasion through phosphorylation of Erk1/2and Akt and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NF-{kappa}B[J].Carcinogenesis,2011,32(8):1167 -1175
[12] 孙小云,张旭艳,闫雪,等.宫颈癌组织中 HMGB1、Notch1的表达及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5,55(1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