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结构
2015-06-03杜平
杜平
摘 要: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思考、认真地探究,从而通过努力将其解决的一种思想。在物理课堂上,教师需要将问题意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是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使物理课堂得到优化,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中物理;课堂结构
新课程提出要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只是任由教师指挥,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不敢向权威发出质疑,甚至有些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惧怕心理,致使学生有疑问也不敢提出,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然而,问题意识又是学生创新、探索的前提,正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说,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产生疑问,学生才能从中得到创新。尤其是物理知识的学习,因为物理本身就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对知识产生疑问,才会使许多物理学家发现许多知识。如,牛顿因苹果从树上落下发出疑问,才有了万有引力的发现,试问,我们有多少人见过苹果从树上落下,可是我们只当是自然现象,没有多问几个为什么,没有提出疑问,所以我们缺少创新。因此,作为一位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最熟悉的,学生对其也是最了解的,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让学生感到物理并不是抽象难懂的,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让学生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学会寻找物理答案。例如,在学习“圆周运动”时,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解决一些问题,如:自行车的轮盘做什么运动?火车转弯做什么运动?汽车过拱桥做的又是什么运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圆周运动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其他的圆周运动现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这些事物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所以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在实验中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而且近几年物理实验在高考试题中也占有相当一部分的分值,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例如,在研究匀速直线的变化规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由于本实验需要用到电子打点计时器和电源,所以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实验室完成操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什么?为什么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点?为什么利用求出的数值做出v-t图就可以判断出描绘的点的准确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告诉学生打点计时器用交流电,频率是50 Hz,每隔0.02秒打一次点。v-t图中,如果射线左右两边的点分布均匀,说明实验所得的数据准确度较高。而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会对实验产生什么印象,即使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也只是将其当作一堂放松课,根本没有什么记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加强对实验的理解,只有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了,学生才能记忆深刻,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己动手的实验中发现问题,使学生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三、在教师的评价中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评价是教学设计的环节之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评价作用,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积极性评价过程中,使自己得到鼓励。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的积极性评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在积极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要有意识地让这些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使之勇于提出来。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有时候甚至可以故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但是教师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但是并不是说教师要滥用鼓励性评价,这样会使学生对是与非产生混淆,虽然学生现在是高中生,对任何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是他们自尊心也更强了,他们更需要尊重,所以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得当,否则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保护,反而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正确利用评价,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和保持。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使物理课堂得到优化。
编辑 王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