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6-03余金花熊世周
余金花 熊世周
摘 要:尝试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有效方法,主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鼓励学生多问多疑;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浅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巧妙设计上课导语,可谓“小导语大课堂大学问”,多设疑、多激发、多引导。可充分可运用学校实验室资源进行课堂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装和创新,由验证实验到探究实验,先简单后难,由浅入深,让学生不断体验创新实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多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呈现,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技,展示生物科技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旁栏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材料等资料,激发思考;教师要从自身教学的各方面进行创新、带动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鼓励学生多问多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有人说一切发明创造都先源于问题的发现,后成于问题的解决,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说到要多问多疑,大家肯定马上会想到大物理学家牛顿,是的,如果不是当初他对苹果落地好奇,多了问一个“问什么”,就没有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如果苹果是落在我们头上呢?多问多疑说明学生有问题,说明学生发现了问题,有了疑问就有了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打断了课堂的教学而抹杀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课堂应当成为开放的课堂,教师不要“满堂灌”,要精心设计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三、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生物教师一定要学习新课程理念,
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激情感召,广大教师应该冲破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束缚,更多地站在生命的视角,真正站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去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蔼的态度、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激励的话语、耐心的引导,这样才能为学生积极思维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和作用,不应该摆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势,应当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这样学生才能消除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带着轻松的心态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创新的思维参与课堂,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自信是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磨炼创新意志。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就算是在课堂提问看似简单的问题都有很多学问,要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简单点的问题尽量让基础差点的学生回答,回答不出应该引导和鼓励,让后进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己的自信心,难点的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具有挑战性,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还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答案,就算回答错了,也不能直接全部否定,而应该寻找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加以肯定和表扬。如,有时候在课堂上有些学生问题虽然回答错了,但我发现语言表达非常流畅,我马上表扬,该生虽然知道回答错了,但还是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定会信心大增,下次一定思维更活跃。
五、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我国很多地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和主体,在一个人的独角戏中滔滔不绝,无视学生的反应,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知识和教学理念,彻底抛弃“应试教育”的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参加新课程培训和新课程改革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大胆使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用教师的智慧为学生撑起一片创新的天空,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汪忠.中学生物学[M].南京师范大学杂志社,2006.
[2]梁秋英.中学生物教学[M].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4.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