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性命名差异:以文学作品中的取名文化为视点

2015-06-03汤盼盼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7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影响因素

摘 要: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区别是两性之别,这种区分体现在日常行为中的诸多方面,与两性的取名文化亦存在种种联系。本文以文学作品中的取名文化为视点,以男女名字中的习惯用字为观照体,旨在揭示名字的性别差异所反映的不同价值取向,并对此现象存在的影响因素加以阐释。

关键词:两性之名;用字差异;文学作品;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汤盼盼(1990.7-),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2

一、引言

姓名作为个体在群体生活中的表征符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环境讲究“姓所同也,名所独也”,姓基本上是由血缘关系决定,是父系家族的传承,而名字则更为个性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一口自名”,可见“名”的最表层意义是代表和识别个体。名字所取历来受到人们重视,从周朝起,命名制度就已经形成并被纳入礼法。名字不仅承载着美好的祝愿和期望,也彰显出名字中有关性别的不同价值定位,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文化特征。未见其人光听其名即可基本辨别对方的性别,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心理习惯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透过一个人的名字,我们能够看出诸多姓名以外的东西。

二、名字性别差异的表现

从相当的意义上讲,名字是个体被他人认知的表征符号。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区别是两性之别。因此,这种类别的区分与两性的取名文化之间存在种种联系。[1]池莉的小说《太阳出世》里年轻的主人公赵胜天和李小兰在孩子还未出生的时候就开始讨论孩子的取名问题。他们“翻旧了一本《新华字典》,取了十个单名,十个双名;十个女孩的名,十个男孩的名”。从这里可以看出,给小孩取名,人在本能心理意识上就有对“女孩的名”和“男孩的名”的区分。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来考察,两性在被命名时的差异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封建社会时期,男女姓名在用字和使用范围上都有所不同。就使用范围来说,男子姓名的使用范围较广,而女名则不出家门,故又被称为“闺名”。[2]随着社会的解放,这种现象已基本消失。因此本文主要论述的是男女名字中的用字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男子之名的阳刚之气

雄健的体魄、浩荡的胸襟、坚定的意志和强烈的责任感是男性群体给人的一般印象。因此,男子之名常用伟、廉、振宇等字来体现男性的阳刚之气,用家兴、继祖等字来祈望男子继承父业、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愿望。小说《四世同堂》里祁家三兄弟——祁瑞宣、祁瑞丰和祁瑞全——名字中间的“瑞”字即是表明三人同宗同辈的关系。此外,还有用男性专用字命名的,如表示排行的:伯仲叔季。

(二)女子之名的阴柔之美

女子之名多用婷、婉之类的女性字来表现女性姿色神态,用淑贞、静仪之类的女德字来彰显女性的贤能聪慧,用玉、霓裳之类的闺物字来体现女性的娇羞可爱,用青、翠之类表颜色的彩艳字来形容女子的秀美玲珑,用兰、燕之类的花鸟字折射女性的活泼伶俐,还用一些表示柔情美景的字如爱玲、彩云来借喻女子的姣好容颜。对照上述的女名用字分类,《红楼梦》中的 “金陵十二钗”,巧姐属女性字或女德字,薛宝钗、李纨、妙玉、林黛玉属闺物字,史湘云属美景字,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属柔情字,王熙凤属花鸟字。贾府四位小姐的丫鬟分别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合起来正是“琴棋书画”。[3]总的来说,女性名字多突出女子的容貌特征和贤良淑德的品行。

(三)男女之名同类字之辨

男性和女性的名字都会选用一些景物或动物的形象,但二者的选择角度截然不同。男子之名的选用形象多是海涛、虎豹,而子之名则多用白雪、丹凤之类的形象。另有一些适合男女之名的通用字,在选用上也有所区别。如表示珍贵多用“王(玉)字边儿”的字,其中宝、瑜等字,男子用的较多,珍、琪等字男女都用,而琼字女性用的较多。

(四)女取男名或男取女名

以上说的是一般规则,但凡事皆有特例,在中国历史上,女取男名或男取女名的现象也有不少。清人赵翼的《陔馀丛考》卷四十二里,就有数十例。此外,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战士萧楚女,本为一挺拔男儿,但名字却完全女性化,可谓是男取女名的代表;西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迟子建都是以女子之身冠男子之名的显例。

三、两性取名差异背后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当我们接触到一个生疏的名字时,往往会猜测其性别,而且多半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种文化心理习惯产生的原因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两性名字差异与人的身体结构和社会伦理道德之间均有密切关系。

(一)两性名字差异与两性身体结构的关系

从两性的身体结构方面看,男性高大威猛,女子娇小婀娜;男子强壮有力,女子温柔婉约。这些先天的生理差异对人的感官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和人类表征符号之一的名字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我们常见到的男子之名富有阳刚之风,女子之名常蕴阴柔之美。在文艺作品里,通过一个人物的名字,我们就可以读懂这个人的方方面面。小说《骆驼祥子》里主人公祥子的老婆虎妞,长的虎头虎脑,性格泼辣凶恶,办事有着男人的爽快和利落。“虎”字通常是男性之名所选择的动物形象,老舍为一个女性冠以“虎”字命名,巧妙地刻画了虎妞这一人物形象,正所谓人如其名。徐一青等所著的《姓名趣谈》里说一个男大学生第一次更愿意跟叫谢静淑而不是叫李胜利的姑娘约会,因为李胜利这个名字完全叫人想象不出女性的美。由此可见,人们心目中对男女两性的观念已形成心理定势,潜藏在意识的深处。

(二)两性名字差异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

在姓名的文化色彩分析方面,男性崇刚尚勇,女性向美惜珍的心理反映体现了传统道德伦理对人的制约。因此,在取名的时候,男名多是一种权力和力量的体现,而女名则以容貌特征为中心。[4]两性在取名上存在的一定的性别差异是父系社会“男尊女卑”观念在名字上的真实体现,反映了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原始共产社会瓦解之后,原始文明中的女性崇拜被以父权制为中心的私有制社会所推翻,母权制丧失,妇女的地位也随之逐渐沉沦。进入父系社会,男子牢固的掌握了社会主宰权利,而女子一直处于从属地位。长篇小说《三家巷》里总经理陈万利,对老婆生女儿太多极为不满,给女儿取名为“文娣”、“文婕”、“文婷”,意思是希望带来一个儿子,“截”止再生女孩,“停”止生女孩。作者通过对女孩取名现象的描述,生动的表现了社会上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四、结语

古往今来,历史的上空飘过的人名至多至繁,如银河星沙,都闪烁着光彩。每一个名字的生成都是人们文化素养和心理状态的反映。中国人对取名的重视非比寻常,许多成语如“名正言顺”、“名扬四海”等也反映了这个特点。在孔子“正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把为后代取名看得非常神圣,甚至神秘。[5]关于两性名字的差异古已有之,这种差异虽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相对性,但基本延续了自身演变和形成的内在规律,即男子之名的阳刚之气和女子之名的阴柔之风。因此,我们便能从人的名字中分辨出对方的性别,名字中的性别差异正是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在人名中的折射。

参考文献:

[1]何晓明.中国姓名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95.

[2]赵瑞民.姓名与中国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8.

[3]胡文彬.《红楼梦》与中国姓名文化[J].红楼梦学刊,1997.3:82.

[4]杨安良,单国谦.姓名中的性别差异:以汉英姓名文化对比为视点[J].文化艺术研究,2008.4:183.

[5]王开元.《红楼梦》姓名文化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2:60.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影响因素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