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境在画中,意在言外

2016-06-03肖海涛陈带娣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7期
关键词:题材启示语言

肖海涛 陈带娣

摘 要:中国现代文坛,丰子恺的散文以其真率自然、含蓄隽永的风格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时至今日,其散文的空灵和率真风格仍被当代读者所推崇。其短小的散文为何能散发如此久远的艺术魅力,深受读者好评?当代散文创作如何吸取其宝贵的创作经验?本文将尝试从其文本入手,通过丰子恺散文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画、文结合的意境和幽默的语言三方面,粗略探讨其散文的艺术魅力及其对当前散文创作的经验。

关键词:题材;画文结合;语言;启示

作者简介:

肖海涛(1980.9-),女,湖南耒阳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语文教育。

陈带娣(1980.6-),女,广东英德人,本科学历,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3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拓者,他以儿童的心态、生活为题材,以人间最富有灵气的他的子女为模特儿,形成自己独特的漫画风格,风靡一时。与此同时,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上也并不亚于漫画成就,他的散文淡如菊,宁静而飘逸,他的散文醇如茶,悠远而绵长,几乎读过丰子恺散文的人,都被它深深吸引。丰子恺散文的艺术魅力主要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孩童和成人生活的细节,以小见大,置身事外的乐观、幽默情怀和诗画结合的意境,正是这三者的结合成就了郁达夫所谓“其散文清幽玄妙”的艺术魅力。

和漫画题材相似,丰子恺创作散文的题材大都来源于生活琐事,人物多取材于他的子女。如《华瞻的日记》、《给我的孩子们》,瞻瞻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 “甚么事体都象拚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brokenheart,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此情此景,大人们会忍俊不禁。而读到“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时,“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我们在哑然失笑时又会为孩子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折服。选择天真无邪的小孩作为散文的主人公,可以让人从纷繁冗杂的成人世界中超脱出来,神清气爽,耳目一新。

除选择了不同的主人公外,丰子恺散文“以小见大”的独特视角更深层展现了其散文的艺术魅力。用孩子般不染纤尘的纯真视角,来反思成人生活的虚伪与病态。如《华瞻的日记》中瞻瞻想:“‘难为情是大人们惯说的话大人们常常不怕厌气,端坐在椅子里,点头、弯腰,说甚么‘请,请,‘对不起,‘难为情一类的无聊的话,他们都有点像大人了!”。通过华瞻的眼睛和心理观察成人的生活,反思成人礼仪的虚伪和无聊。而在《给我的孩子们》中,作者写道:“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象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在欣赏怀念纯洁的孩童生活时,为孩子们将失去这样纯真的时代而深感悲哀,同时作者也不禁概叹成人生活的虚伪与无奈。这种小见大的笔法,覆盖了丰子恺的大部分作品,又如《车厢社会》一文,从一节火车厢反映整个当时社会的无秩序和恃强凌弱的丑态,而在《是指》中,我们能通过最平常的五根手指来观察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形象,入木三分。“以小见大”是丰子恺的漫画追求,正如《丰子恺画集》,他在《代自序》中写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小中见大”,也准确概括了他散文创作的追求。因此,其散文能像朱自清评价其漫画一样,“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历久不衰地展现其艺术魅力。

丰子恺既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作家,因此,丰子恺的漫画中有诗的韵味,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同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丰子恺的画如此,其散文也是如此。他的散文创造性地将画意和散文相结合,使其散文呈现出画、文一体的新意境,正是因为使用这种画、文结合的写作手法,提升了丰子恺散文的格调,使读者久久回味于其中,爱不释手。

《陋巷》中,“我”在陋巷中拜访居住其中的M先生进行了三次描写。初见时的M先生:“他的头圆而大,脑部特别丰隆,假如身体不是这样矮胖,一定负载不起。他的眼不像L先生的纤细,圆大而炯炯发光,上眼帘弯成一条坚致有力的弧线,切着下面的深黑的瞳子,他的须髥从左耳根缘着脸孔一直挂到右耳根,颜色与眼瞳一样深黑。”,这样的白描笔法,就全然是一幅速写肖像画了。从M先生的肖像画中,M先生的那双眼睛力透纸背,向我们传达某种精神和意志。第二次作者仍然用炭笔白描了M先生那:“坚致有力的眼帘,炯炯发光的黑瞳。”透过这双眼睛,人物坚毅而宽和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三次:“两眼照旧描着坚致有力的线而炯炯发光,谈笑声照旧愉快。只是使我惊奇的,他的深黑的须髥已变成银灰色,渐进白色了。”第三幅速写画手法依旧,但由于作者的心态开始了变化,画中透露的是对于“无常”的生命的哀叹了。同时,“我心中浮出‘白发不能容宰相,也同闲客满头生”的悲叹。使读者受感染,不觉同作者共同扼腕于“无常”的生命了。《车厢社会》中,作者用速写的手法,呈现出车厢中不同人物的嘴脸,形神兼备,入木三分。《白鹅》中,作者用工笔画“鹅老爷”不可一世的高傲形象,更是幽默诙谐,生动有趣。而在《给我的孩子们》中,“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画面;《儿女》中,三岁的孩子吃西瓜的画面,“笑嘻嘻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一种像花猫偷食时候的“miaumiau”的声音来。”,作者用白描手法,将儿童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传神地勾画出来,形在画中,而意在言外。

将绘画手法运用于文学创作,丰子恺并非首创。王维曾将中国画的技法融于诗歌创作中,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悠远,影响颇深,。而将西方漫画的技法,灵活运用于中国文学创作之中的作家,丰子恺是空前的。丰子恺在其散文中创造性地勾勒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漫画,故能从视觉上打动人心,进而引发读者的共鸣。俞平伯先生曾这样评价丰子恺的漫画:“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的情味”,这样的评语用在他的散文小品上同样合适。那些文字或许只是以一种看来平淡的方式表达一些看来亦平淡的感想,未必字字珠玑,却是句句含情。俗话说,“诗画总相通”,丰子恺先生的随笔与漫画在创作实践中是相通的,他自己就曾说,“在得到一个主题以后,宜于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于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这样便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如此也可以贴切地说明其创作的艺术特点。

独特的选材、视角和画、文融合的意境,形成了丰子恺散文“清幽玄妙”的艺术风格。但我以为,丰子恺幽默的散文语言,是其散文散发夺目光彩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丰子恺的散文,我们常常会被其清淡、悠远的意境所吸引,同时为其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而捧腹大笑。散文中的“我”是不见幽默的,但其跃然纸上的事件和人、物,处处流露出惹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感来。如《给我的孩子们》中的瞻瞻,“宝姊姊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姊姊挂下一只篮来,宝姊姊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姊姊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天真无邪的孩子是幽默的制造者。而在《两个??》中,“我”由于无法知道世界的时间和空间状态而失眠,甚至:“我心中愤慨地想:我身处的空间状态都不明白,我不能安心做人!世人对于这个切身而重大的问题,为什么都不说起?以后我遇见人,就向他们提出这疑问。他们或者说不可知,或一笑置之,而谈别的世事了。我愤慨地反抗:‘朋友,这个问题比你所谈的世事重大得多,切身的多!你为什么不理?听到这话的人都笑了。他们的笑声似乎在说:‘你有神经病了。”如此两次,整篇作品因作者幽默的语言而灵动起来,独具魅力。

在作品《白鹅》中,作者描画了一只高贵的“鹅老爷”,在白鹅吃饭的场景描写上,他写道:“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一只高贵而从容不迫的“鹅老爷”吃饭时一丝不苟的形象已使人掩嘴窃笑了,更何况接着写道:“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将白鹅吃饭的过程精彩重现出来,语言幽默、妙趣横生,令人捧腹不止。

而在《南颖访问记》中南颖的诧异:“一只鸡和一个出胡须的老人,都叫做‘咯咯,人的语言真奇怪!”《口中剿匪记》中说:“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呢?因为我口中所剩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常常作祟,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肃清,从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是何等幽默的语言,乐观的心态,这样的散文非丰子恺不能为。即使在文革时期,作者仍不失此心,语言依然幽默风趣,把坐“牛棚”看作参禅,把批斗看作演戏。夜晚过黄浦江去游斗,他说是“浦江夜游”;在“牛棚”中被叫去训话,他好像是去上一回厕所,回到“牛棚”照旧与画师门谈笑风生。难怪司马长风如此评价丰子恺:“读他的散文,等于直接读他这个人。”。丰子恺幽默的语言,乐观豁达的心态,使其散文灵动不俗,诚挚幽默,耐人寻味。

中国现当代中国散文创作的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这正如王兆胜所说:“中国散文一改过去的‘边缘化状态,渐渐走上文学的前台,成为与小说、诗歌、戏剧一样重要的文体。甚而至于已超过了这些文体,成为文坛的‘中心和‘主角。”,但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问题、缺失和遗憾也不容回避。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些问题和缺憾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清理,甚至还有恶化之势,散文创作越来越远离现实和心灵,散文创作热情也有所下降。散文创作无论从创作题材、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存在着难以回避的问题。时下中国散文创作题材上存在几种倾向:一种沉迷于历史材料和知识的纸上写作;一种满足于游山玩水、走马观花的浮浅创作倾向。与此同时,作家在创作中上存在浓郁的商业化目的,商业化写作成为时尚。商业化写作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之初,这种写作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而兴起并迅速蔓延,商业化写作自有其合理之处和存在的价值,但它的“时尚小资”姿态,热衷于流行口味,满足于“短、平、快”的功利观和价值取向,注定了商业化写作本质上“缺钙”的事实。这类写作不可能深入到现实生活的血脉中去,而只能在特定的语境中,制造出像浮游生物般的大量泡沫,以此满足一方面疲惫不堪;一方面又饥不择食的现代人对于甜腻可口的“软文学”或“快餐文学”的需要。

反观丰子恺散文创作,其散文无论在题材选择、语言表达、意境营造等方面独具一格,能在中国现代散文中熠熠生辉、历久不衰,究其原因在于其能用从容的艺术态度表达对童真的追求、以及其对生活的由衷热爱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最终形成其散文真淳自然的艺术风格。这与当前我国散文创作中的商业化创作、功利化创作、快餐式创作截然相反,丰子恺创作的《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新缘缘堂随笔》和《缘缘堂续笔》等集子在内的一百多篇优秀的散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也在散文的选材、意境和语言上,为当代作家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无论是当代的作家还是读者,仔细品读丰子恺先生的散文,能祛除商业化大潮下人们内心的浮躁,启示我们无论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是在生活中:用童心去观察生活、用爱去拥抱生活,这才是当代散文创作和当代文化人的灵魂和精髓。

参考文献:

[1]丰子恺:《缘缘堂散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2]丰一吟:《丰子恺散文漫画精选》2003年10月第1版

[3]《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

[4]张龙福:《自然和易 真醇隽永》,《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题材启示语言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我有我语言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