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赵季平影视音乐的语言文学特征
2016-06-03张萍
摘 要:《红高粱》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的故事片,《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此文章通过对赵季平影视音乐的了解,针对影视音乐歌曲创作的文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通过音乐和歌词赞美生命、刻画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导演张艺谋正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但其电影语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影片的节奏张弛有度、明快、紧凑,画面色彩、光线及其所构成的视觉形象,生动,浓烈。赵季平运用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戏曲元素这恰恰是作品的成功之所在。
关键词:影视音乐;语言;文学
作者简介:张萍,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2
语言主要是为了达到沟通交流、传达信息的目的。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普通语言是日常的,司空见惯的,平庸呆滞而且是毫无生气的,而语言经过‘陌生化后则会变得奇异,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充满活力。“对于作者而言,语言的陌生化是一种艺术手段,通过语言的陌生化使自己的作品为大众所欣赏。对于读者而言,语言的陌生华是能唤起他们对作品的兴趣,克服审美疲劳。
一、莫言《红高粱》陌生化语言分析
1、比喻、拟人修辞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莫言在《红高粱》中大量运用了比喻,而且他的比喻不落俗异诡谲,使小说语言形象生动、产生陌生化效果。例如:“石桥伏在水面上,像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枪声沉沉,像雨夜中阴沉的狗叫。”“过去的一切,像一颗颗香气馥的果子,箭矢般坠落在地。”作者把证和承受日体人暴行的石桥比作初愈的病人,把预示流血和死亡的枪声比阴沉可怕的狗中,把“奶奶”丰富充实的三十年过去生活比喻成香气馥郁的果子是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和事物作为喻体切合了小说的环境和人物道理,虽然并不十分高雅美好,但却收获了一种丰富可感的美。“马骡驴粪像干的苹果,牛粪像虫蛀过的薄饼,羊粪稀拉拉像震落的豆。”将动物的排泄物与人类的食物相联系,作者在这里有意识地将丑的事情美化,拉大了语言内在的空间距离,造成一种语言的阻抗性,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躯干上的皮被剥了,肉跳,肉蹦,像只褪皮后的大青蛙。”作者用冷静的笔调叙述罗汉大爷被活剥皮后的情状,运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不着一个“惨”字,却把罗汉大爷的惨状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红高粱》中,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体现陌生化效果的重要途径。如“高梁高密辉煌,高梁淒婉可人,高梁爱情激荡”“遍地高梁肃然默立”“高梁尸横遍野”“高梁的茎叶在雾中嵫嵫乱叫”“高梁嚓嚓啦啦地财财幽怨鸣声”“一穗一穗被露水打得精湿的高梁在雾洞里忧悒地注视着我父亲,父亲也虔诚地望着它们。”在莫言笔下,高梁是活生生的灵物。他们和人一样拥有肉体和情感,它们对日体人蹂躏高密东北乡民感同身受,它们与乡人民一样仇视日本侵略者。
2、词语超常搭配
《红高粱》中莫言遣词用字常常打破传统的固定搭配模式,超常的搭配往往能带来惊奇的阅读享受,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例如:“奶奶鲜嫩茂盛,水分充足。”以形容植物的词形容人的形态生动地表现出奶奶的娇艳欲滴和青春貌美,陌生化的语言给人出乎意外感受,达到了意料之处情理之中的审美的效果。“大爷双耳一去,整个头部变得非常简洁。”“简洁”一词本指说话或行文简明扼要,这里用来形容罗汉大爷被割去双耳的头部,令人觉得突兀,同时也让人深刻感受到日本人的残忍。“奶奶的血把父亲的手染红了,又染绿了,奶奶洁白的胸脯被自己的血染绿了,又染红了。”人血本是红色的为何却能“染绿”呢?这样的搭配能给人新奇之感,但新奇之余又可体会到词语背后的含义,绿色是高梁茎叶的颜色。“奶奶”是吃着高梁炏喝着高粱酒长大的,人血液里自然会有高粱的精神了。“父亲眼见着我奶奶胸膛上的衣服啪啪咧开两个洞。奶奶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一头栽倒,扁担落地压在她背后。”胸膛中弹本应是极充疼痛的。此处却用了“欢快”来形容“奶奶“当时的感觉,这和“奶奶”弥留之际的幸福感觉是相联系的。“余司令掏出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用“灭”字来强调打瞎狗眼,是将狗眼比作火,用以强调狗对人肉的虎视眈眈。“父亲看到那两只耳朵在瓷盘里活泼地跳动,打击得瓷盘叮咚叮咚”割去耳朵在瓷盘里跳动。这显然是“我父亲”受到强烈刺激后在脑海里产生的幻觉,这样的用语同样也强烈刺激着读者的感官。
3、对比手法
作者在描写事物表达感情时,经常故意把意义相悖的词语搭配在一起,造成词语表面上的不合逻辑,似乎是不通,实则是妙语,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们相反相成,言简意赅,巧妙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爱的地方。”“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在这里,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互相矛盾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现出美和丑、善和恶相互交织的世界和人物。“奶奶坐在憋闷的花轿里,头晕目眩,罩头的红布把她的双眼遮住,红布上散布着一股强烈的霉馊味。”这“强烈的霉馊味”真是奶奶夫家的味道。女人出嫁的大喜反衬出嫁给麻风病人的大悲。“奶奶浑身流汗,听着娇夫们均匀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喘息声,脑海里交替着出现卵石般的光滑寒冷和辣椒的粗糙灼热。”“我奶奶”出嫁的时候正逢夏末秋初,天气并没有凉爽下来,加之坐在憋闷的轿子里,她燥热难耐,就好像辣椒般的粗糙灼热,听着娇夫们粗重的喘息声,她不禁想起了那个即将成为自己男人的麻风病人,她的内心便又变成卵石般的光滑寒冷。作者采用这样对反讽实际上则是要突出描写“我奶奶”当时的悲凉心境和无可奈何,体表的热反衬出内心的冷。
二、《酒神曲》的音乐文学、特征分析
1、《酒神曲》在影片中具有民族音乐元素的歌曲与歌词的完美结合
《酒神曲》在片中出现了两次,一是祭酒神,酿出新酒时,酿酒的伙计们集体吟唱的这首歌曲,曲中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充满力量的阳刚之气,充分地表达抗日民众们对日本鬼子的仇恨与决定报仇的英勇决心。影片中旁白说道:“据县志载,日军抓民夫累计40万人次,修驻张平公路,杀人愈千,毁家河无数,,刘罗汉在青杀口前,被日军剥皮示众,刘面无惧色,骂不绝口,致死方休。”歌词中唱到 :“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站在青杀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好酒……好酒……”这段旋律音乐素材是作曲家赵季平取材于河南豫剧民间音乐元素,这首《酒神曲》的音阶旋律是同音反复,旋律走向比较平稳呈直线型,音域跨度很小,易学易唱,直接表达了任务的思想感情表达。《酒神曲》这首歌赵季平特意采用了河南豫剧的民族因素,通过平稳的直线型旋律较小音域跨度,将影片中的人物特点鲜明表现出来。
2、主题曲《酒神曲》演唱特点
歌曲童谣出现在整部影片的最后,是由剧中人物的“我”豆官所唱出的,歌词中唱到:“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娘,娘上西南,骝骝的骏马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你甜处安身你苦处化钱;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娘,娘上西南,骝骝的骏马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你甜处安身化钱……”这段童谣的音乐素材取材于地方民间民谣音乐元素,童谣反复吟唱了两遍,在音乐创作中,往往曲调的重复都不会单一的进行,一定会在声音乐的快慢、强弱上有所变化,力度也会有所不同,或渐强渐弱,这段音乐的力度强度就比较明显,故事情节在音乐的渐行渐远中开始结束,在人们心中留下永久的记忆,让观众回味无穷。
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电影音乐能够完整地呈现出影片的内涵,深化影片的主题,强化观众的心理情绪,《红高粱》这部电影的音乐相当出彩。《酒神曲》音乐纯朴简单,语言通俗易懂,它的旋律中透着强烈人物内心和主题思想。
歌曲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是在九儿第一次看到酿酒时,伙计们在酿酒出来后唱起了《酒神曲》。“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刹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好酒好酒好酒。”曲调高昂,充满激情,有一种张扬,显现了高粱酒的醇烈,伙计们也唱出了喜悦的心情。通过歌词我们也可以看出山东人民的朴实与善良。
而当第二次唱起这支曲时,是在日本人来后,罗汉被杀,大家祭罗汉大哥的时候,余占鳌和豆儿、伙计们跪下后,开始嘶喊《酒神歌》,“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自咱的手……喝了咱的酒啊,滋阴壮阳嘴不臭”等,此时的歌曲就变得凄哀悲凉,又透出一种反抗、执着,表明男人们将要为他报仇而放手一搏,歌声萦绕在夜色的上空,久久回荡着。这些简洁有力、淳朴的歌词首先是对故事情节的一种重复,与之前发生的事存在某种程度的耦合关系;其次是慢慢点燃了剧中人物的激情,壮了胆。音乐完全融进影片,成为影片剧作的一部分。乐器选择上精益求精,发掘中国民族乐器,使用乐器精炼。音乐赋予影片精神和灵魂。
3、除此之外,例如《九儿》这首歌的歌词,从土地从发,到儿女情的表达它具有民间小调的特点,在歌词上就没有过多的铺排,没有很多弯弯绕绕,像民谣一样,更有直击人心的效果。看起来它是个小调,但小调不小,《九儿》这首歌却又让人听出大来。这主要体现在它的层次感上。这一方面得益于交响乐效果的运用。开头先以小提琴引入,营造单纯、朴实的音乐形象;然后通过两次转调,音乐织体渐次丰富;最后形成气势磅礴的高潮。另一方面就是大胆运用转调。一首歌三个调,两次重复,两次转调。层层推进,富有层次感。使得旋律和歌词的重复不沉闷和僵硬,而是生动、富有新意。把九儿刚直形象的个性和坎坷的命运充分表达了出来。
赵季平的影视音乐有其独特的魅力,在帮助影视作品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同时,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实现。他的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文学色彩使得他的音乐充满了民族的风味,让人们领略到电影的时代和地域色彩,刻画人物更加淋漓尽致。更进一步的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质。这样的画面与音乐配合,把影视与音乐的民族内涵推向高峰
参考文献:
[1] 马波.赵季平电影音乐创作论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47-52
[2] 赵季平.电影音乐的感受-随笔之一、二、三[J].音乐天地
[3] 饶余燕.以生命投入创作的作曲家-赵季平电影音乐初析[J].人民音乐
[4] 李强.赵季平电影音乐创作元素解析.当代电影.2011.158-160
[5] 赵保平.意境·情感·创作--简评赵季平的双簧管与乐队《陕南素描三首》[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0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