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计算机网络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分析和探索

2015-06-03毅力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互联网

毅力

摘 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2014年我国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广泛”转向“深入”,互联网对民众生活全方位渗透程度进一步增加。同时,全国各高等院校普遍建设了和国际互联网连接的校园网系统,这为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搭建起了广泛、便捷、高效的信息环境。分析和研究大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进行求职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因素,挖掘利用互联网络促进求职就业的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有效提高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互联网 信息利用 大学毕业生 促进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247-0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和网络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严重依赖社会信息的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也受到计算机网络的深度影响。因此,“有效通过计算机网络促进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必将对大学生成功走向工作岗位产生积极的作用。该文在分析和研究大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进行择业、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因素的基础上,挖掘利用互联网络促进择业、就业的方法,从而总结出实现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1 影响大学生有效利用互联网络信息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因素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我国域名总数为1915万个,网站总数为273万个。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广泛”转向“深入”,互联网对民众生活全方位渗透程度进一步增加[1],这为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搭建起了广泛、便捷、高效的信息环境。然而,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也会出现种种新问题和新挑战。

1.1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信息迷茫

互联网络充斥了各种各样的就业网站,到了“就业季”,真假难辨的招聘信息满天飞,什么是“陷阱”,什么是“馅饼”,没有经过训练的大学生们往往“雾中看花”,不由得产生了“迷茫”的感觉。加之网络犯罪日益严重,上当受骗事件层出不穷。大学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来源无法确定,对综合性招聘网站和搜索引擎的“诚信度、满意度”的下降,也导致他们在网络上产生“战战兢兢、顾虑重重”的心态。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谨慎地“守在自己的窝旁”,只相信用人单位的“官网”和自己学校网站的就业栏目,造成信息渠道显得对局限,错失很多就业机会。

1.2 信息技术能力不足,导致不能及时获取和处理有价值的就业信息

尽管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很普通的“智能家电”走入寻常百姓家,但是真正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却不是人人都掌握的。在对新入学的大一新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把计算机当作了游戏机、通讯工具,他们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使用“QQ、微信”的能力很强,但是使用办公软件、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多媒体编辑制作软件的能力很差。这就在技术技能层面影响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求职就业的能力。

首先是信息检索與应用的能力比不足。大学课程中,一般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才开设信息检索与应用的课程,其他专业的学生是不开设这门课程的,这就使得绝大多数同学没有系统学习过如何在网络中进行信息检索,导致在寻求就业信息时也不掌握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其次是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不足。就拿求职简历的写作这一简单的事例为例,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毕业生在书写求职简历时,普遍存在缺乏个性与特色,内容千篇一律,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反映自己的专业特长。过去传统的求职简历往往是纸质的打印文档,内容除了文字外就只能是一些图片、图表,相对信息量比较少,形势比较单一,不能很直观、很全面地把自己推介出去。再者,在毕业生求职简历投档方面,由于传统的投档方式一般是人才招聘会、就业洽谈会等场所,大学生们习惯了“海投”方式,这种方式往往成功率很低,用人单位找到合适的人才也是“大海捞针”,往往造成“伯乐”和“千里马”彼此错过的现象。

2 有效利用互联网络促进择业、就业的途径和方法

2.1 治理整顿网络环境,增加大学毕业生对网络的信任度

建设一个安全、稳定、高效、规范的计算网络,需要加大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清理整顿混乱的网络信息环境、杜绝不良的网络信息滋生和传播,使得毕业生们能够充分信任网络,把网络当成自己求职就业的可信赖的平台,能够信任用人单位的招聘诚意,能够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敢于自我推介,毛遂自荐。

2.2 增设有关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课程,培养大学生捕获就业信息的能力

如今,任何专业的学生在查找学习资料和撰写论文中都需要掌握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技能。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更是如此。要结合大学生网络求职的信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加入就业、创业信息检索利用的内容,使大学生通过信息检索的学习,“能够利用网络信息调研本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系统掌握网络就业信息检索、获取、评价与利用的方法,提高就业信息素质,增强网络求职信心,克服网络求职中的不良心理”[2]。

2.3 增加信息处理技术的教学,使学生有能力制作优秀的求职简历

在新媒体时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出包含图像、声音、视频等丰富多彩的电子文档求职简历,这要求大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电子文档制作和多媒体编辑制作技术,例如:能够编排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制作幻灯片文档、制作交互式动画文档,处理数字图片、处理数字音频和视频等。

在网络上有很多非常好的此类求职简历范例模版和案例,利用这些资源,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求职者制作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求职简历。使用人单位直观地从全方位了解毕业生的各方面情况,增加就业成功的几率。

2.4 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投档和求职的能力

首先,准备工作要做好,在投档前,要明确职业方向,能够跟踪掌握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用人标准等重要信息。其次,在求职时,大学毕业生应端正态度、摆正位置,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求职意向,锁定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网投,直接把求职简历投送到用人单位的指定邮箱(或地址)。投档时,要注意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投递简历。投档成功后,要及时建立联系(E-mail、QQ、微信、电话等),增加彼此接触沟通的机会。

3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立服务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平台

目前,各高等院校都建有成熟的校园网系统,校园网通过教育科研网(CERNET)、公共网络(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出口接入国际互联网,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主要阵地,是学校和外界信息交换和沟通的主要平台。依托这一平台,可以建立起服务于大学生就业的“网络就业”渠道,例如在学校网站上开设就业栏目和频道;通过网络流媒体和在线会议系统召开网上推介会、招聘会;通过视频点播进行毕业生自我展示、发布视频信息;建设人才储备数据库等等。“网络就业平台将采用探索、发现、竞争、协同等一系列最具特色的网络策略,这样就可以简化招聘者的招聘实施工作,网络就业平台中的各类管理工具为现代的网络就业提供了完美的和完整的管理服务,可以保证网络就业平台的顺利运行,资源的优化和利用以及高效率、高质量的就业活动的顺利进行。”[3]实践证明,借助校园网络系统,建立服务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平台可以有效地推进就业,提升就业率。很多学校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综上所诉,在我国互联网络由“广泛”转向“深入”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广泛、便捷、高效的网络信息平台,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例如:学生在各学科专业学习的同时,应主动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培养“网络就业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的能力,积极积累网络求职的经验;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系统搭建各种“网络就业”平台,丰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资源。只要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互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必能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国平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2014-07-21.

[2] 贾建萍.大学毕业生有效利用网络就业信息的研究[J].网友世界,2013(Z2):18.

[3] 杨宜凡.大学生利用网络就业平台的发展趋势及作用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3):55-57.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互联网
大学毕业生租房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