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中的三大关系
2015-06-02安乃文
安乃文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各项建设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尤其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担当着培养国家下一代优秀人才的责任,因此应该把学校教育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想要发展学校教育就必须要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优秀学校文化的培育与建设是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环节。但是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之中要注重三大关系之间的综合,只有把握好三大关系才能有效地推进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地展开。本文就主要围绕着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中三大关系展开讨论。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 三大关系 教育 素质
一、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学校缺少文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往往忽视其作用。虽然有的学校对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较关注,但是由于缺少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引导,往往出现偏差和误区,导致学校文化功能不能充分地发挥。由于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又繁杂的工程,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校文化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由于在学校文化建设当地有很多地方亟待革新与蜕变,因此在组织学校文化建设活动时要适当地注意其影响因素,想要充分地建设学校文化就必须要注重学校之中的三大关系,即校长与师生活动建设主体之间的关系,活动过程间的关系,活动举办间的关系。只有认识到这其中关系的作用才能进一步进行学校文化建设。
二、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与师生之间的关系
学校文化建设不同于其他,学校教育本身就具备着一定的文化素养与文化内涵,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建设对师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校长、教师、学生这三种对象是学校的主体,因此在举办文化建设活之中要重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并非实际举办某些活动,而是从日常教育中体现出的文化建设教育活动,各项的教育活动都是这种文化建设的反映。但是学校往往在教育之中缺少了这种文化建设的内容,也会忽视校长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将校长位置摆正,并需要将文化建设内容渗透到现实的教学当中,积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就需要充分利用色彩,构建多姿的文化环境。学校应通过色彩的多重搭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多姿的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机体活力。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基层服务设施建设中建立完善的师生生活及学习保障体系,改善师生的基本工作和学习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对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应给予满足,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学校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中活动过程间的关系
学校文化建设的活动过程即方式与目标的选择与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文化建设由于方式选择失误进而导致文化建设活动的失败,文化建设并非形式化的一种活动,也并非是表面的粉饰活动。因此在文化建设活动中首先要设定目标,其次要择选方式,目标即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方式则是通过对学校师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科学评估,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奖励主要是文化价值观的考察下对优秀师生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鼓励,从而起到树立榜样、激励效仿的作用。学校精神和文化价值观的要求属于抽象的意识形态,需要通过一定战略性制度标准的外化形式体现出来,但是,其真正的主体则是全校师生。因此,学校文化建设活动战略规划及执行者应通过有效的机制手段将战略性制度标准内化为师生自身的行为规范及成长需求,使学校精神和文化价值观的外化转化为强大的建设动能,提高其实效。
四、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中活动建设成果的关系
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主要的建设成果是需要通过一种文化建设表现形式呈现出来的,文化建设是需要以阶级性的方式进行传递,这种传递的过程通常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存在的。师生是学校文化建设活动的主体,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是组织运作的直接推动力。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和”,其也是人与人间相处的客观存在基础及最终的归宿。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执行文化,主观意识行为,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体现的。因此,学校自上而下的良好沟通氛围以及彼此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和”在全校师生内部运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沟通机制进行文化建设的传播是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从校长的角度进行分析,全校教师不仅仅承担着传播知识的责任,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可以通过教师开展多样化、实效化的交流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五、结论
学校文化建设活动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全校师生共同的努力,这种活动方式的举办主要从活动主体、活动过程、活动建设成果三个角度来看待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中的相关关系,把握好这三方面之间的关系,可以提升学校文化的氛围,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校师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谦.论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中的三大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0):7-9.
[2]徐文彬,张勇.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成就与展望[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02):21-27.
[3]张家军.论学校文化及其建设[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