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15-06-02李艳丰
李艳丰
摘 要 国际货币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国际化除了受经济影响因素之外,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货币政治经济学中有关国际货币的分类以及政治因素影响货币国际化使用的两种方式,为探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分析框架。根据协商货币定义中涉及到的外交协商、自愿激励和区域政治经济影响力三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展开分析。中国政府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时,通过外交协商与合作、获得外国政府和外国私人部门自愿支持以及发挥区域政治经济影响力为人民币在境外使用搭建平台。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政治经济学;协商货币
[中图分类号]F8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6-0001-05
一、引 言
自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以减少对外经贸往来中对美元的依赖。通过跨境人民币计价结算、中国香港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安排等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推动人民币成为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货币。总体来说,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下人民币使用以及外汇市场人民币交易量都取得迅速而持续地增长。一方面,2013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4.63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货物贸易进出口人民币结算占比达11.7%;另一方面,2013年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结算业务为5 337.4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结算额为856.1亿元,同比增长1.8倍;外商直接投资结算额为4 481.3亿元,同比增长76.7%①。同时,人民币交易在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占比从2010年的0.9%上升到2.2%,位列交易最活跃货币的第九名②。
那么,人民币国际化到底是市场力量自发选择的结果,还是一国政策推动的产物?国际货币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国际化除了受到货币信誉、金融市场流动性和交易网络规模经济③三方面经济影响因素之外,更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即货币国际化既是经济学问题同时又是政治经济学问题。目前,国内对货币国际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这一课题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明显不足。在已有的文献中,曹勇选取政治与经济双重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1];还有是用货币国际化的政治逻辑来解释美元危机与德国马克的崛起[2];以及从货币盟友的角度来解释央行货币互换外交,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盟友体系,为人民币成长为国际货币夯实政治基础[3]。本文以国际货币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分析框架,围绕协商货币定义中涉及的外交协商、自愿激励以及区域影响力三方面剖析政治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二、国际货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一)国际货币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起源
苏姗·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1971) 是研究国际货币政治经济学的先驱,她认为国际货币的形成除受经济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国家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根据政治与经济因素如何影响国际货币的使用,Strange将国际货币分成四类[4]:“宗主国货币”(Master money)、“顶级货币”(Top currency)、“协商货币”(Negotiated currency )以及“中性货币”(Neutral currency)。下面文中对四种货币的内涵进行进一步阐述。
宗主国货币指霸权国或帝国主义国家迫使其他国家使用本国货币,即货币的发行国通过政治统治对附属国家或者殖民地使用该国货币施加影响。20世纪30年代英镑区的英镑以及二战后法郎区的法郎是宗主国货币的典型代表。顶级货币指的国际货币地位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货币发行国在世界经济中拥有绝对领先的经济优势,以20世纪50年代的美元为代表。协商货币指主权国家不是因为武力而是因自愿的原因支持外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其中“自愿的原因”指的是除了相关货币信誉、流动性和交易网络经济因素之外,同时还受到货币发行国提供的援助(aid packages)、市场准入承诺或者军事保护的影响。正是由于外国对货币发行国存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依赖,使这些国家倾向于通过提升对该货币的使用产生自愿激励(voluntary incentives)以增强这一关系。20世纪初期,由于与法国或德国存在紧密的经贸往来和金融联系,使得法国法郎或德国马克在区域内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使用。中性货币指货币的国际使用根本上源自强大的但不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实力,并且中性货币发行国缺乏促进该国货币国际化使用的偏好。例如,瑞士法郎和战后时期的德国马克就属于中性货币。同时,四种国际货币分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Strange,1971)。比如,英镑在成为顶级货币的同时,也是英镑区的宗主国货币;纵观英镑国际货币地位的兴衰,英镑经历了从顶级货币、宗主国货币到协商货币的历史变迁。
Catherine Schenk's (2010) 以二战后日渐衰落的英镑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强化了Strange的整体分析。Schenk的分析表明英镑衰落这一进程的时机以及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过程所决定,这推翻了Schenk先前认为英镑衰落是由经济惯性相联系的网络外部性或 “看不见的手”所决定的认识。英国通过展开双边外交协商,与英镑外汇储备国达成一致——英国为后者提供安全保障,并且英国官方明确保证后者所持有的英镑外汇储备的价值稳定,而相应地,后者获准进入英国国内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支持英镑的交换条件。
(二)政治因素④影响国际货币地位兴衰的两种方式
国际货币政治经济学对国际货币的四种分类为剖析政治因素如何影响国际货币地位提供了分析框架。Helleiner(2008)[5]以Strange(1971)国际货币概念为基础阐明政治因素影响国际货币地位的方式。
(1)直接影响方式。直接影响指政治因素直接影响货币国际化使用,不考虑经济决定因素。Helleiner(2008)认为政治对宗主国货币和协商货币发挥作用,而顶级货币和中性货币获得国际地位主要源自其内在经济吸引力,政治的作用相对有限。以宗主国货币为例,货币发行国对其附属国发挥强制权力是宗主国货币使用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协商货币而言,发行国与支持发行国货币的外国以及两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协商货币的国际使用。20世纪早期,美国政府当局通过美元化外交(dollarization diplomacy)在拉丁美洲积极推动美元的使用,使美元充当汇率的货币锚以及外汇储备,甚至于呼吁整个美洲国家建立以美元为基础的货币区,作为提高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经济利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