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应分析的新疆各地州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

2015-06-02周建德

对外经贸 2015年4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农村居民

[摘 要]利用数理统计中对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各地州农村居民的消费偏好,得出结论:收入水平较高的阿勒泰、吐鲁番地区的农村居民偏好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乌鲁木齐市和阿克苏地区的农村居民偏好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伊犁州直属县市的农村居民偏好于居住方面的消费;收入水平较低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农村居民偏好于衣着和食品方面的消费。收入水平决定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提出转变消费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促进农村居民进行合理消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4-0084-03

[作者简介]周建德(1987-),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方向:统计学。

一、引言

消费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活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以及各种消费方式、消费形式、居民各阶层、各地区消费水平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总和。消费结构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居民收入水平、商品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多数学者认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关键影响因素。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越低,即人们在食品方面的消费就会减少,而在居住、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等享受型消费的比重就会增加,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衣着等生存型的消费比重会逐渐下降。居民的消费结构可以直观地显示居民的消费偏好,了解消费偏好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从而吸引消费者。合理的消费结构,可以带动国内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新疆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我国西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在新疆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固定的风俗习惯决定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居住等方面的消费偏好,有助于提高新疆的市场需求,拉动新疆经济的发展,进一步维护新疆的稳定。因此,研究新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研究消费结构主要针对消费结构的时序变迁过程,或者是对不同地区消费结构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张红伟、吴瑾运用ELES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还是以满足生存需要为主,食品消费比重较大;而且影响消费结构的不仅仅是收入水平,还有消费习惯。王艳萍、张瑜利用面板数据对山西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分析,认为收入越高,农民消费的积极性越高。郭新华、夏瑞洁对比了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高收入地区偏重于医疗保健、交通方面的消费,而低收入地区偏重于食品、衣着等方面的消费。肖立认为收入的高低是决定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农村居民目前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温涛、孟兆亮认为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农村居民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享受型消费增长缓慢,居民消费观念有待改变。

三、变量选择及基本原理

(一)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新疆各地州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数据研究新疆各地州市农村居民的消费偏好问题,具体指标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013》,由于统计年鉴上克拉玛依市的数据缺失,因此克拉玛依市没有被选入样本中。

(二)基本概念

对应分析是法国统计学家J.P.Bezecri于1970年提出的,是将列联表的行和列变量联系,用低维图形表示的统计方法。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列联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结构以点的形式在较低维的空间中表示出来。它最大特点是能把众多的样品和众多的变量同时做到同一张图解上,将样品的大类及其属性在图上直观而又明了地表示出来,具有直观性,是一种直观、简单、方便的多元统计方法。一般情况下,我们利用二维图形来展示。在二维图形中,每个点是由列联表中的行和列的频数决定的。点的坐标是由行变量和列变量的因子载荷矩阵前两列得到的。

对应分析提供三个方面的信息:列变量指标各类之间关系的信息; 行变量指标各类之间关系的信息; 行变量指标和列变量指标各类之间关系的信息。对应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研究由定性变量构成的列联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

(三)基本原理

在对应分析中,对于变量和数据有以下要求:交叉表中分类数要大于3;表中不能有负数;表中的行和列是同等的;数据是同度量的。

(1)对数据做变换

我们只取前两个特征向量,也即其对应的因子载荷,以便在平面图形上表示。构造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将第一公共因子的载荷和第二公共因子的载荷看成平面带上的点,在坐标系中绘制散点图,构成对应图。

四、实证过程及结论

本文的实证过程均利用sas编程完成。利用sas程序,先求出了惯量和卡方的分解。在解释的百分比中,第一维度解释总惯量的48.77%,第二维度解释总惯量的34.06%,两个惯量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83%,说明二维便可以解释两个变量各水平间关系82.83%的信息。因此选取两个惯量是可以的。

接下来求出了行变量,即各地州对应的因子载荷:

U1=(-0.0053 -0.2381 -0.0646 -0.0232 0.3455 -0.0171 -0.2179 0.1636 -0.1667 0.0611 -0.1877 -0.0707 0.0336)

U2=(-0.0522 0.0028 0.0317 0.1469 -0.0758 0.1788 0.033 0.0805 -0.0598 -0.0484 -0.3164 -0.309 -0.2657)endprint

依次为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属县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博尔塔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阿克苏、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在两个惯量上对应的因子载荷。U1和U2对应的因子载荷构成行变量的坐标点。

再次求出了列变量,即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居住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交通和通讯消费、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医疗保健消费、其他商品和服务对应的因子载荷:

V1=(-0.1169 -0.1339 0.2425 0.0108 -0.0549 0.1327 -0.1707 0.215)

V2=(-0.1044 -0.0384 -0.0818 0.0146 0.201 0.2956 0.0691 0.307)

V1和V2对应的因子载荷构成列变量的坐标点。

由以上坐标点我们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绘出行变量,即每个地州的平面位置和列变量,即各方面消费的平面位置,从而绘制出对应的散点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阿勒泰和吐鲁番地区的农村居民偏好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农村居民偏好于衣着消费和食品消费;塔城地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区的农村居民偏好于交通和通讯消费;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的农村居民偏好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伊犁州直属县市的农村居民偏好于居住的消费;其他地州并没有明显的消费结构的倾向。

阿勒泰和吐鲁番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3.2%和11.7%,在新疆全省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阿勒泰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53%,而且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参与率并不高;同样吐鲁番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和医疗保险参与率较低。当农民生病时,由于没有参加医疗保险而导致医疗方面的消费增加;老年人居多,导致在保健方面的支出增加。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农村居民在衣着和食品方面的消费分别占总消费的38.3%和8.6%,比重相对于新疆其它地州都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全年家庭人均纯收入约9935.97元人民币,处于新疆各地州的中下水平,该地区的农民的消费主要以生存为主。塔城地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区农村居民的交通和通讯费用占总消费的比重高达20.3%和17.6%。塔城地区和昌吉自治区的经济都比较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高,旅游业也比较发达,故人们外出的频率就比较高。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开始转向享受型消费,故在家庭设备及服务方面的消费相对于其他消费较多。伊犁州直属县市农村居民的居住消费为3511.29元,占总消费的39.7%。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由于居住类的消费也属于享受型消费,由此可见,伊犁州直属县市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已经属于小康型消费。

五、优化新疆各地州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消费观念

新疆是全国少数民族聚集的五个自治区之一,由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同,居民在消费习惯和观念上会有很大区别。要教育和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现代的消费观念,坚决摒弃盲目消费、攀比奢侈消费和不敢消费等落后观念;倡导新的消费习惯,如提前消费即信用消费;加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引导农民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消费文化、消费理念,从单纯满足基本需求的物质消费,向追求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并重的更高层次消费需求转变。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同样影响农民的消费。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全年的降水量有限,农村地区的饮用水问题十分突出;有些地区缺乏文化娱乐方面的基础设施,农民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消费;新疆国土面积较大,少数民族村落分布不集中;有些甚至在偏远地区,道路和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加强农村道路、电网、通信、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地区的商品销售网络,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其消费,推动其消费由生存型向享乐型转变。

(三)增加农民收入

收入是决定消费结构的决定因素。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较低时,就必须要满足最基本的消费,即生存型消费;当人们收入水平较高时,就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消费,开始追求舒适的生活,转向享受型消费。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要通过多种形式增加新疆各地州农民经营性收入,增强其消费能力,优化其消费结构。

(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农民的预期消费。特别是适合农村地区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要完善这两个制度,从而打消农民的后顾之忧;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而破除“养儿防老”和“存钱养老”等旧的思想观念,可以让农民不再进行大量的储蓄,把钱都花在当下,从而拉动农村地区的内需,刺激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憧.美国居民消费结构变迁对中国的启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9).

[2]王艳萍,张瑜.基于Panel Date的中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9).

[3]肖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11).

[4]温涛,孟兆亮.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化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7).

[5]郭新华,夏瑞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差距[J]经济问题探索,2010(6).

[6]张红伟,吴瑾.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责任编辑:梁宏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农村居民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慢性病控制现状分析
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发展研究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