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015-06-02韦红兰
韦红兰
【摘 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兴趣 方法 榜样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十几年的教学中认识到,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文作为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学生仅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鲁迅先生对读书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这话讲得可谓精妙无比,一语中的,道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开展课外阅读,首先,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积极性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班级定期举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评选班级的“读书小博士”和“阅读之星”,授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褒奖。此项活动成为学生主动阅读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给小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毫无目的,也是不行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成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进行阅读的方法。元代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逐字逐句精细研读的阅读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语言修养。(2)略读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看序文、目录、开头或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明确主要内容。(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则很难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4)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引导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手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5)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将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以身作则,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传读书的好处,更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课堂上,教师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博学多才而发自内心敬佩老师,“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喜欢读书。因此,我特别注意与学生共同阅读,凡是我要推荐给学生的书,我必先自读,共同与作者对话。每天中午,我必到教室,与学生各捧一本书入神阅读,在这样的氛围中,在爱读书的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爱上读书是理所当然的。此外,我还给学生们介绍古今中外伟人好读书的故事,当然,我也没忘记从学生身边的伙伴中挑选榜样。那些阅读起步早、阅读水平高的学生,在我的辅导下,能胜任“小老师”,让他们代替老师朗读美文,讲故事。这“小老师”的榜样力量不可小估,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个个争当“小老师”。
网络资源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教会学生怎样在网络环境中阅读是顺应课改及时代高速发展的要求。许多同学的家庭已经有了宽带网,也早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所以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少儿网站,如童+话网、佳佳图书网、少儿信息港,鼓励他们上网阅读,广采博闻,开阔视野,扩大阅读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小学生的智力生活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功课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 课外阅读拓展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空间,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