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中学语文教学思路创新

2015-06-02王春芳

教育界·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学思路人文素质中学语文

王春芳

【摘 要】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在教学之余,经常思考本学科的教学改革问题。笔者将平时的思考与教学经验通过语文教学思路创新这一课题载体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语文教育应当是充满人文精神的。围绕这个问题,本文进行详细分析,希望所述观点能够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思路 人文素质 培养

一、中学语文教学思路创新概述

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人学”,语文教学要把培养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文关怀作为终极目标。新课改语文阅读教学倡导研究性学习,正是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中把探究活动变成以新方式呈现的“灌输”教学;课堂中老师的表扬成了一种形式,没有针对性,有“哄小孩”之嫌,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祖国浩如烟海的人文经典著作,都体现了前人高尚的人格和济世的情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语文课程,不仅仅只是传授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独立思考探究课后题,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体悟作者的情感,从文本主旨中领悟作者对当时时代的反思、在情感共鸣中生发出关心社会疾苦的情怀等,一旦学生有了这方面的感悟,就要及时肯定和鼓励。上述问题,为语文教学思路的创新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认为“人文关怀”是我们转变思路的一个切入点。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情感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内涵的人文经典。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古典文学作品来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高尚情怀与情操。首先,在古代文化经典的学习中,领略古人在政治、伦理、哲学和教育方面的思想。如我在教《论语》时,让学生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懂得为人处事应心胸坦荡,不计个人得失;教《孟子》时让学生领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标准……其次,学习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古典诗歌,在传统文化熏陶教育中认识古代社会,了解那个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理想抱负、人生追求、爱国情怀。如我在教《离骚》时让学生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呼告中感受他那份心系庶民百姓的情怀;教《短歌行》,让学生从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中明白人生苦短,应珍惜时光,奋发向上……

(二)学生课外要下功夫

一个成绩好的学生,肯定不是只吸收课堂的知识。文科的学习更应该这样,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可以给我们养分。我经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鼓励学生们多旅游。我有一个学生,文笔相当棒。后来与家长聊天才知道,家长在假期经常带他去旅游。每每游历名山大川,他都要对历史古迹上的汉字驻足欣赏,细心品读,五大名山他都去过,所以他在写作中才有素材,才有感悟。他的写作水平已经超出了中学生的水平,他的作文里经常有人生哲理的思考,这就是人文精神的充分体现。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重要支撑。中学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对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教师需要准确地把握前沿动态,把实践中的问题与教学相结合,把学术成果引入教学,对学生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求真、务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只有一流的教学团队和一流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语文教师要从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进行广泛地阅读和写作。只有阅读的视野宽广了,才能更强烈地感受到同一类型作品中的人文气息。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文章时,要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中的伟大与深刻,这需要同学多读一些鲁迅的文章,了解当时的背景,透过文章,深入了解一代文豪闪现着锐利锋芒的思想火花。当了解作者、熟悉作者之后再进行其作品的教学,就能很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将作品丰富的思想灵活地传递给学生。

此外,教师要实现从主导者向指导者的角色转化:如果教师一味扮演知识的传教者,那无疑将遏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更应该是“促进者”“协助者”,而不应该是“主导者”。教师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自身品格修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思想,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惑;不仅要当学生的老师,也要当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生活中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只有当语文教师与学生在生活当中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兴奋的积极发展状态。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利于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 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 邹媛,董星星.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下对基础教育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思路人文素质中学语文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