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

2015-06-02王海英

教育界·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教材

王海英

【摘 要】随着传统文化热的不断升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针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进行研究,从加大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的延伸、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和多进行传统文化作品的改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改善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教材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提倡,传统文化热在我国成为一股潮流,人们越来越重视从小对孩子进行传统经典礼仪的渗透。语文作为一门纯语言性的学科,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最为亲密。因此,语文教学课堂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战场。初中是学生知识累计和素养提高的主要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明显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本文从一名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一、加大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的延伸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对这些内容进行纵深挖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初中语文教材课本的知识容量,让初中语文教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宝玉挨打》一文,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语文教师可以以“宝玉挨打后众人的反应”为主线,对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在宝玉挨打之后,很多人都去看了宝玉,但是因为身份的不同,众人的反应都不相同。从这些人的反应中,我们不但能看出他们的个性特点,而且能深层次理解他们做出这种反应的原因。我们看王夫人的反应,作为宝玉的母亲,宝玉挨打,它应该是最心疼的。但是,在课文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语文教师可以在这里给学生进行适度地延伸: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中的一员,王夫人有多重身份,她不但是宝玉的母亲,也是老太太的儿媳妇,还是贾政的妻子。在那个“三纲五常”非常严明的时代(所谓“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从王夫人的身份来说,就是她必须要遵从老太太和贾政,王夫人虽然心疼儿子,但是也要遵从“三纲”的约束,在得知宝玉挨打之后,不能直接过去拦下贾政,而是让贾政打死宝玉的时候先打死她。同时,王夫人所说的话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她说要是贾珠还活着的话,纵是打死了宝玉她也可以不管。这看似是一句气话,其实也揭示了在封建大家族中,儿子就是王夫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母凭子贵,正是因为宝玉的存在,王夫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才能得以稳固。宝玉就是王夫人的命,这样说并不为过。正是因为这诸多的原因,我们才能理解王夫人的反应。接下来,语文教师可以对宝钗、黛玉等人的反应来分析推断他们行为的原因。这样讲,课本所包含的知识容量大为增加,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有了明显地提升。

二、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不但可以培养语感,提升语文方面的能力,而且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对语文教师来说,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途径。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在早读和课堂教学开始之前,留下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早读是最好的读书时间,此段时间学生的头脑比较清醒,记忆力比较强劲。在早读时间,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留下二十分钟左右让学生朗读传统文化经典,比如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作品,可以给学生整理一部分让他们阅读,语文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整理一些经典作品进行阅读,以此来增加他们的传统文化积累。同时,在日常授课开始之前,语文教师也可以留下四五分钟让学生进行传统经典文化作品的阅读,每天阅读多一点,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量。

三、多进行传统文化作品的改写

写作,是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过程。通过对传统文化作品的改写,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有新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增强传统文化作品和现代文化作品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的感情。

由于传统文化作品和学生目前的生活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中所描述的内容不能理解。因此,他们总感觉传统文化作品晦涩难懂,对学习传统文化作品的热情并不高,很多时候只是按照教师的讲解,依葫芦画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得的知识只是死知识,对学生传统文化修养的提高并没有多大帮助。语文教师通过让学生改写传统文化作品的方式来学习传统文化,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的理解,从中看出文化作品的新意。让学生用写作的方式去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作品的理解,可以加深学生的这种理解,而且还能增加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把传统文化知识转变为自己的一部分。

四、总结

通过上面提出的这些方式,语文教师可以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明显改善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泽静. 寓中国传统文化于中学语文教学之中的策略探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

[3]刘海芬.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04):75-76.

[3]武莉.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 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0):214.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