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文资源 促进作文教学
2015-06-02李权瑛
教语文的都知道,课外练笔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由随意,学生的写作行为不受时空限制,写作题材不受硬性规定,写作思路不受课堂训练左右,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心灵深处的细微感触,无论是慷慨激昂还是抑郁悱恻,都可以随笔记下,其优点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语文老师都要求学生课外练笔,多则一日一记,少则两三日一写,但时间长了,我发现,学生虽然天长日久地在写,但写作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零打碎敲,不便指导。
一般人都认为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事实上,我们当老师的最清楚:学生的生活是艰苦的、单调的,学生的时空,特别是农村学校寄宿生的生活范围更是狭窄。各校出于安全考虑,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空相当有限。可以这么说,学生从小学就这么过,到初三毕业依然是这么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九年甚至十二年如一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而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写日记,到初中就叫“练笔”,素材永远就是那些,感触也早就有过。为了应付差事,就只有今天写我与张三的一点矛盾,明天写李四送我上医院,后天写作业是如何多,是怎样的忙碌……反正是有什么事写什么事,没发生什么事就记流水账。六年级写这些事,到九年级还写这些事。学生的练笔如果加起来,宛如装载零碎事件的一个集装箱,虽然数量多,但内容、主题都是一样。加上学生全部是自由抒写,真正的“百花齐放”,不便于老师进行指导。
2.抄袭剽窃,无病呻吟。
有一次,我课余在教室巡查,发现有学生照抄自己以前练笔的现象,我在语文组一说,居然每个班都有这种情况。如果我不是亲眼目睹,还真难以相信。因为学生练笔中的这些材料仍然是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在当时的特定情景下,也是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只不过对这样的练笔进行机械地复制,慢慢的,学生的真情实感就会被格式化了。
如今,我们这里,乃至全中国,学校基本都是封闭化管理。家长害怕学生混入社会,老师用做不完的作业把他们拴在教室里,学生周末回家,不是围着电视,就是低头刷着手机……如果让学生写点校园题材之外的练笔,多半就只有复制粘贴,或者胡编乱造,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3.源头干涸,练笔沙化。
翻开学生厚厚的摘抄本:成语、俗语、对联、诗句、精段、佳篇、文学常识、幽默笑话、轶闻趣事……无所不包,但是,读到学生的练笔,却很难见到连珠妙语,也很少看到引用的名言警句。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虽然看过了,抄过了,却没有记住,那就更谈不上运用了;二是有些老师对以前宜昌市语文开卷考试的误解,有意无意忽视了学生的积累,破坏了练笔的“生态环境”,导致学生离开了摘抄本和作文书,写作就难以下笔。就像一个呼吸困难的病人离开了氧气就要窒息一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将练笔分为二类:一类是不定向的,是学生纵情歌唱、纵情舞蹈的空间,主要是让学生在这里宣泄情绪,缓解压力;另一类则是定向的,就是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关于这一类定向的训练,本人进行了一点肤浅的尝试。下面我就以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我的做法。不当之处,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根据单元课文的教学重点或者教学内容等方面确立一个单元的练笔专题。
第六单元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很多篇目都是歌咏山水的佳作,而且文章都是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怀、某种寄托、某种抱负……,而以往学生的练笔中为写景而写景的现象普遍,因此,我把这单元的练笔专题确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二.结合课文,积累与单元练笔专题有关的写作素材。
学习这一单元,学生除了要背诵书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我还要求他们在每课上完之后,对课文中描写自然山水的美词佳句分类进行整理、积累、赏析;同时围绕练笔专题进行一系列的拓展积累:如寻找古今文人墨客咏山水风光、写春夏秋冬、吟风花雪月、颂名胜古迹的诗文名句,搜集景物描写的精彩段落等,利用早自习和专门的阅读时间强化记诵,并在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抽签展示。
三.结合课文内容和重点,以及写作上值得借鉴的地方等,围绕单元练笔专题有步骤地进行训练。
《小石潭记》的写景艺术历来为人们称颂。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将“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进行对比。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突出“水”的澄清。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时的愉悦之情。学习这一段落之后,随堂安排学生进行片断描写:要求突出水某一方面的特点,如“清”、“静”等,但是却不能直接写水的清、静……,而是要间接地描写与水有关的其它景物来衬托水的特点。
《小石潭记》这篇文章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突出小石潭的幽邃凄清,不可久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羁旅孤寂的心情。学完这课之后,让学生回想自己春节时与远方打工的父母相逢或者春节过后与即将踏上打工征程的父母离别的场景,运用这种写法,描绘一幅“相逢”或者“离别”的画面,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当时“欢快”或者“悲伤”的情感。
《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绘景和《小石潭记》的方法几乎相同,但在《岳阳楼记》中,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却更加直白,结尾还单独成段,直抒胸臆,升华主旨。学了这几段,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艺术节合唱比赛中夺冠的过程,把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描写出来,仿照《岳阳楼记》中“描写加议论”式的结构进行片断训练,要求动静搭配,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结尾画龙点睛。
《醉翁亭记》中写“滁人游”等镜头笔法简练,先是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不同身份游客的不同神态,后用三个镜头、三幅画面细细描摹了太守满足陶醉的神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回想学生以前写的“游香庐石”“游禀君陵”之类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写几处景点完事,完全和照相机照相一般。学了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再次回忆游玩香庐石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刻画出你所看到的不同身份游客的不同神态、动作等,要求一类人物一个画面,从中传达出他们欣赏山水时各自不同的情感。endprint
《满井游记》是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和本单元其它借景抒情的文章相比,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色是多处运用清新脱俗的比喻来描写景物,从而传达出作者游览满井春色时的欢愉无限。如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一句,用新开匣的明镜来比喻明亮的春水。描写微风吹过水面,漾起鱼鳞般的波纹,清澈的流水闪闪发光,好像清晨刚打开镜匣,反射出镜子的清光一样。还有“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一句,用少女梳髻来比喻春山,赋予春山无限的美感。这个比喻,与上面开匣明镜的春水的比喻,虽然分别指山和水,却一气相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把春山春水融成一体,给人以相互生发的和谐美感。学习这一课以后,布置学生先观察学校门前清江江面上早晨的景色,然后发挥想象,模仿这种写法,尝试着用上二三个精彩的比喻,描写一段清江美景。
四.及时评价 激发自信。
定向的练笔不论是在课堂中的片断训练还是上完课文后的专题训练,首先得及时反馈、及时交流。只有通过反馈才能明白学生本次练笔的得与失,才能明确本次练笔的目的是否达到。反馈的形式可以多样,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要体现“及时”二字。其次是练笔的评讲与交流也得“及时”。可以利用专门的课堂时间讲评,也可以利用零碎的课前几分钟交流。优秀的练笔及时展示;进步的练笔及时表扬;一般的练笔挖掘某处闪光点及时点个赞。充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同时对学生在练笔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引导、点拨、矫正,做到言辞委婉、恳切,又力求有针对性。
一单元练笔专题训练结束,让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再次回顾所学课文内容及写法要点,看自己在练笔中活学活用本单元的美词美句有多少;将自己的练笔同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的进行比较,看自己的目标达成度有多高;拿最近的练笔态度和自己以前的基础、态度进行比较,看自己的进步有多快,评价完之后及时写下自己的反思结果。
通过上述实践,我个人认为,这种定向的练笔不仅能够充分挖掘文本的潜在功能,丰富学生的练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的理解,巩固习得的写作方法,而且便于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和指导,能够有效地克服以前随意练笔中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走出当前写作中面临的困境,全方位提高写作质量,还需要各位专家和广大同仁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索。
李权瑛,语文教师,现居湖北长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