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文间???行走于笔端
2015-06-02陈萍萍
陈萍萍
【摘 要】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阅读鉴赏呢?笔者结合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进行阐述,即:初读阶段,查找相关资料,列文章线索;精读阶段,写旁批,摘抄优美词句;拓展阶段,写反思,记感悟。这样,巧妙地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鉴赏文本,提高阅读质量。
【关键词】阅读鉴定 文本 培养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而阅读教学的根基是“读”,教学中应给学生留足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体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著名教育家夏丏尊也曾说过:“诗要反复地吟,词要低徊地诵,文要来回地读,小说要耐心地细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着重以教读课为阅读示例,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将结合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进行具体阐述:
一、初读阶段:引导学生查资料,走进文本,列线索
初读,是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在这一阶段我们应先让学生潜下心来,走进文本。首先,指导学生在课前先搜集作者或作品的相关资料,并稍作整理记录。只有先了解了作者或作品的写作背景,方能降低学生直接理解题目内涵和整体感知文本的难度,也使学生能更深入地体验文本的情感。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一文时,让学生先去搜集整理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就比较容易掌握词人的写作风格,把握住本词所要抒发的情感。
其次,就是结合阅读材料和学生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意识。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媒体,通过对学生听觉、视觉上的感染,拉近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文本意境,从而为深层感悟文本做好情感铺垫。如教授《三峡》一文时,三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飞奔的船只和凄凉的猿鸣……学生是难以通过语言文字去捕捉再现的。为此,我在网上查了一些与“三峡”相关的资料。上课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三峡的美好,并配以动听的音乐。那优美的画面,在学生面前展现;那动人的旋律,在学生耳旁激荡。画面的刺激、声音的感染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陶醉其间。这样,课件创设的情境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了三峡的意韵之美,无须教师再刻意讲解。
其次,可以列出文章的线索或提纲,这利于第二阶段的深入阅读。如《小巷深处》一文,把握住了“我”对家、对母亲的感情变化这一线索,文章的整个框架就清楚了。学生通过列出记录线索或提纲,更能加深他们对文本的印象和理解。
查资料,写背景,明情感; 课件展示,身临其境;列提纲,整理框架……都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传递的信息,而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能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过程中,轻轻松松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精读阶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写旁批,摘抄优美词句
精读,是抓住课文的重点,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学生初读时遇到的困难,要在精读时解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在这个阶段深化。精读阶段的任务,犹如树上的果子,老师给学生一根竹竿或一把梯子,学生自己打到或摘到果子。关键之处,老师再来画龙点睛,学生就能学得很深入。
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感知、理解、欣赏、积累,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理解,在阅读过程中,书写自己的感想、感受或对文章的理解,成为阅读的主角。如教《小巷深处》一课时,文章受叙事方式的限制未写出盲母的一些心理变化,我就利用这一空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养母当时矛盾、无奈及无私的心理。在联想和想象中,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文中盲母对养女的深沉的爱。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把表现无私母爱的语句圈画了出来,并做了旁批。因此,理解把握整个文本就想到在阅读把握文本时,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这是对文本词句品鉴的初步;在后面附上自己摘抄的原因,这是对文本词句品鉴的深入。如,教学《春》一文时,很多同学摘抄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并能清楚地写出了摘抄的原因:本句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样,就更易理解文中作者所要赞美的春天给人带来活力这一点。
三、拓展阶段: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写反思,记感悟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看法,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要对学生的哪怕一点点见解都给予大力表扬。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从感悟文本到超越文本,这无疑是教学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如在学习《小巷深处》一课后,学生写下了读后感 ,纷纷表达了为自己对父母亲人无理、不敬的后悔和惭愧,说明学生在阅读中已有所悟。
同时,教师要结合文本,着力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模仿和创作。如在教学《春》一文时,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语言形象生动的美,因而,我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拓展训练中让学生就四季中的其中一个季节写几句话时,有学生是这样描写的:“火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路旁的枝叶都蔫蔫的,无精打采地垂着脑袋,只有两旁楼房外的空调外机在呼呼地喘着粗气。”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说、写,能创新阅读教学,将会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更加积极地凸现出来。
让学生漫步在文本中,让他们用自己的灵感去碰撞作者的灵感,用自己的智慧去超越作者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灵去敲击作者的心灵,用自己的笔端尽情地去抒写对作品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增强了他们对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