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2015-06-02谭晓东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专业人才

谭晓东

摘 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物联网已被正式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它具有产业链长,涉及产业群多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结合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分析物联网工程专业办学特点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贺州学院为例,提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办学思路,强调依托已有教学资源,结合自身优势,突出办学特色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理念,介绍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相关办学举措。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 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14-02

新建本科院校属于地方本科院校范畴,以地方财政供养为主,承担着为地方(行业)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普通院校,主要是指自1999年以来新设本科学校,共有647所,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数量的55.3%,占非“211”普通本科高校数量的61.3%[1]。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截止2014年4月8日,教育部公布共有351所高校获批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其中新建本科院校约占48%,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事关本专业建设大局。

1 物联网工程专业特点

普遍认为,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物联网已被正式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它具有产业链长,涉及产业群多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2]。

目前,对于物联网工程的学科归属还不明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科跨度大,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电气工程、自动化与控制、网络与通信工程等学科专业知识,是多专业的融合与提升,需要多专业课程的汇聚,取其共性,建立基础教学,这就决定了该专业要传授的知识比较多。

2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物联网技术,包括物联网软硬件开发、设计、运行和维护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与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物联网技术教学、应用、开发的物联网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物联网硬件设备体系结构、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管理与服务三个层次的人才。

3 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設存在的问题

3.1 学科归属不清

从目前高校中已有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设置来看,其所涉及的主干学科与课程主要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控制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因此,这一专业要培养的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非某一特定领域的“专才”。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跨学科、多专业的融合,它很难轻易划归到某个院系:计算机系可以,电子信息工程系可以,甚至测控、通信也都说得过去。因此,有人说物联网工程专业不是一个学院能撑起来的专业。

3.2 办学的软硬实力不强

首先,师资力量欠缺是当前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应该是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性人才,在进行某一领域的学科学习之外,还需要一些复合型的统筹教育,目前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少得可怜。

其次,学科体系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国内外还没有十分有效的经验可资借鉴。很多高校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学科优势进行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设置的课程体系与源专业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最后,实验教学条件等硬件建设无法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物联网专业的学科归属不清,专业跨度很大,因此,专业实验室建设内容必须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控制、传感器类等专业,在我国各个高校办学经费并不充分的情况下,物联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上述各种情况,在新建本科院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3 办学定位不准确,方向不明确

新建本科院校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申报物联网工程、传感器网络等相关专业。这当中或多或少存在赶时髦的因素,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对自己所在区域经济优势、学校专业特色等有关问题把握不准或认识不到位,从而造成专业申报的盲目性和仓促性。

4 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思路

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问题,我们以贺州学院为例对新建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资大家参考。

4.1 专业建设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发布,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原则同意,意味着珠江—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现代物流业高素质的宏观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贺州学院本着立足贺州、服务区域的办学宗旨,于2012年申报物联网工程专业,2013年开始招收首届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目的是为贺州及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培养急需的现代物流业专业技术人才。贺州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精通电商、智能仓储、货物索源等现代物流业中的物联网技术的研发、集成和运维等专业技术人才。

4.2 人才培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物联网是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其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应该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达到“校企融合、互惠共赢”的目的[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深化基于校企共同体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企业根据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共同参与制订、修改、执行合作教学计划以及人才培养;学校依照企业标准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把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引入实验实训室;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4.3 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物联网的工程实践性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匮乏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主要瓶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贺州学院通过引进、培养、聘请高层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派遣理论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等途径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4.4 基于行业应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贺州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精通物联网工程技术的物流行业技术型人才。物联网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主要涉及运输、储存、配送等关键环节,这些环节中用到的物联网关键技术主要有感知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管控技術。贺州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计算机类专业的办学优势主要还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等传统专业,要办好新兴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就必须整合现有的优势教学资源,并结合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实际需求。通过综合分析,我们把培养智慧物流上位机软件开发和物联网系统集成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这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懂软件工程、接口技术、网络技术和感知技术等相关知识。通过市场人才需求调研,结合企业用人要求,我们与企业联合编制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了专业课程体系。

4.5 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合理规划物联网实验室建设

在我国大部分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无法脱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的现有实验条件而从零开始,新建本科院校更应该依托现有基础,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资源。如果单独为了物联网工程专业而单独建设实验室,资金投入非常大,而且,势必会造成相当程度的重复建设,因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价值办好新专业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贺州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和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既节约了资金投入,也充分发挥了学校已有实验教学资源的价值。

物联网应用体验中心重点建设内容要根据物联网人才培养目标而定。[4]贺州学院的物联网应用体验中心主要建设了智能家居和电子商务与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5 结语

为迎合国家产业发展需要而开设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面覆盖范围广,更加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培养满足国家产业发展要求的具备较强工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笔者结合贺州学院的实际情况,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进行了探讨与思考,给出了适合于其发展模式的物联网专业建设思路。但是,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学科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更深层次的学科理论素质培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孟庆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天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3:3.

[2] 刘忠宝.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0):58.

[3] 赵枫朝,王勇.从《从《物联网导论》的教学实践到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27-228.

[4] 王勇.理工类高校物联网专业创新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3(8):15-18.

猜你喜欢

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专业人才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关于商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