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农”专项服务气象先行保障

2015-06-02李静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三农气象农民

李静

摘 要:发挥气象服务的保障作用,建设“三农”服务专项。夯实气象为“三农”的监测、预报和服务的基础,完善气象为“三农”服务的机制和体制。以“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为导向,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到2012年底,进一步完善宁城县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显著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提高气象服务效益,使气象社会化管理职能日趋完善。

关键词:农村 农业 农民 气象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c)-0106-01

1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举措,为“三农”专项服务发展给予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据统计,2003—2012年间,中央财政“三农”累计投入资金6万亿元以上。中央财政“三农”投入年均增长21%,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年均增长4.5个百分点。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保障机制已逐步形成完善,同时气象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无疑是给全国农民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宁城县气象局2012年投入“三农”专项资金60万元,2013年投入“三农”专项资金4.98万元,很好的完成了“三农”专项建设的任务。2011—2012年,宁城县气象局作为中央财政“乡村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单位,紧紧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及时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加强防灾减灾管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效益明显。为了实现了针对性和快捷性的农业气象服务,利用气象部门与农业生产基地(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乡镇政府建立的“直通式”联系,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全面铺开,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站开展“三农”气象服务,加强本辖区农业气象技术指导,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明显提高。

2 “三农”对气象服务需求体现

三农是什么?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农民。建立农用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开发针对宁城县农业生产实际的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产品;开发完善针对玉米、设施农业、烟叶等特色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跟踪服务产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组织气象防灾减灾的现场服务,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及时的农业气象技术指导。加大对2012—2013年“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和近年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气象部门在为农服务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增强社会各界对气象工作的了解,最大范围地赢取社會的关注和支持。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农业气象服务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农业气象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服务的链条不长。

(2)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不强,服务仍停留在以粗放服务为主的阶段,缺乏定量化的分析评估服务,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高,缺乏指导性。完善“三农”气象服务专题产品,为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助理员、信息员更加深入的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

(3)涉农专家联盟与种植大户不能适时交流,缺乏“零距离”开展农业气象的决策咨询和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指导。

3 发挥气象服务的保障作用,建设“三农”服务专项

3.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及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总体要求,针对气象为“三农”服务的薄弱环节,建设气象现代化,夯实气象为“三农”的监测、预报和服务的基础,完善气象为“三农”服务的机制和体制。以“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为导向,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气象为“三农”服务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2 基本原则

以“扩大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加强农业气象研究和试验工作”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强化与涉农部门的全面合作机制;建立健全面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多时效、定量化的农业气象监测分析、预测预报系统;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强化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气象服务;建立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业务;初步建成功能较为齐全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带动地方政府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组织领导、加大气象为农服务的资金投入、出台支持气象为农服务的政策措施,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规模效应和服务效益。

4 总体目标

到2012年底,进一步完善气象为农“两个体系”,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显著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农业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争取地方政府对气象为农业服务的组织领导和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出台有利的政策措施,加强部门联动,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益,使气象社会化管理职能日趋完善。充分依托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技术优势,发挥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人员作用,利用农牧业气象服务系统、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农牧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制作发布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精细化服务产品,为地方党政领导和生产指挥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完善主要农作物和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精细化气候区划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气象灾害仍是一个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干旱、大风、洪涝、冰雹、低温、寒潮等每年均有发生,使70%以上的农田“靠天吃饭”,农业生产能力低下,气象先行保障,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保障人民的粮食安全,是举国大计,也是关乎人类生存的大事。

参考文献

[1] 刘耀龙.多尺度自然灾害情景风险评估与区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 陈华.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 李宏.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三农气象农民
气象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气象战士之歌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大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