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地理课堂
2015-06-02钱树云
钱树云
摘 要: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应该紧扣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课堂,不断挖掘地理学科生态因素,从而达到高效、质优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72-01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地理教学已经全面的实施了素质教育。从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来看,地理学科与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教学中学生却把这门课程当着催眠课。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学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真正地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教学模式。因此,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地理课堂势在必行。
一、渗透可持续发展理论,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作出了掠夺性的开发。在以经济建设为主导理念的支配下创造了无数财富,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却被破坏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因此,有识之士发出了人类必须坚持地球可持续发展理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向学生渗透这一科学论断,倡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早在上个世纪,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就倡导环保作为人类一种生活理念。在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确立了“环境与发展宣言”。这时人类第一个《地球宪章》,而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的作品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这些理论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态链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会对地球产生各种形式的影响。所以,生态理念认为我们人类不是征服自然的强者,而是利用自然的使者。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并且顺应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始终把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核心理念,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认识环境恶化的后果,用生态伦理审视世界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环境恶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但是,人的主观意识好像还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值。因而环保法规还很难彻底限制人的行为,环境恶化问题还时常上演。因此,只有把环保意识作为一种理念并在实际生活中严格的遵从,才能真正的解决环境恶化的问题。例如:美国在向西部大开发时就曾经大量的毁坏森林,并且滥垦土地。这样,就加速了对草原的破坏,致使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了三次“黑风暴”。再看看我国东北肥沃的平原,在大面积的开垦后,从而让土壤冲刷,日益变薄。直接使黑土地表面的土壤流失。据有关部门统计,平均每年土壤流失的厚度约为0.8厘米左右。如果再不阻止这样的开发,那么将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人类发展进程中无数次实践证明,违背自然规律就一定会遭到自然的报复。因此,我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人类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为所欲为。而应该用科学的生态理论来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也只有在大自然的荫蔽下我们人类才能得以繁衍生息。
三、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开展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的获得知识。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能发现各种地理现象与地理规律,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新课改教学理念认为:只有让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培养学生正确地生态意识。事实也证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地理知识才能正确的掌握某些原理与地理规律。例如:在教学“城市交通运输”这一内容时,就让学生本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以及交通环境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分析情况后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调查本地区所在城市的交通状况后,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想法,虽然不能得到及时的采纳,但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生态意识得到了渗透。再如:在教学“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这一问题时,就把任务分成小组去完成,每个小组对本地区交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能从中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城市交通带来的环保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诸如工业污染、能源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不断加剧,生态问题不断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提高对生态环境认识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进一步的开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的实地考察都会让学生饶有兴趣,而且学生在实践中更容易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有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这样,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感受生态环境中提高思想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人类如何开展能源资源利用、储存、使用等,直接关系到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收集到各类真实的数据,从而找到了破坏生态环境的真正原因,这有利于人类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防范与解决。通过社会实践这个平台,能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所以,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活动。例如: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了“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节日,我们都可以利用这样的节日开展宣传环境保护方面的活动。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自行确立一个实践活动的主题,探讨当地存在的环保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总之,加强生态教育是地理学科的责任之一。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各种与自然规律相违背的事实,这就给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遵循生态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环保教育。这样,高中地理教学才会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曹娟.彰显新课理念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J].文理导
航,2011(02).
[2] 谈福成.谈新课程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考试(教
研),2011(02).
[3] 景春华.浅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J].新课程,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