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启蒙和创造力的培养
2015-06-02李淑艳
李淑艳
摘 要:审美启蒙教育对儿童少年来说主要是进行美的熏陶、学习、欣赏及表现创作等活动,通过艺术教育使他们的审美感悟能力与审美创造力得到健康发展。通过美术教学中如引导、学习、表达等行为步步深入渗透新时期的课程标准,达到美育启蒙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启蒙;创造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60-01
一、引导——给孩子一种新鲜感
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就像一台戏的序幕,也像优美乐章的序曲。可以是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谜语、教师的几笔示范画,也可以拾起生活中热门话题,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也为新课的开始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在美术课堂上如何结合美术的独特学科特点来设计导入是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思索的。在我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把握和运用导入的关键性作用,精炼思索导入各种适宜的方法,紧紧把握了以下几点创设了丰富多样的课堂导入,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而设计。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爱听故事的特点,就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导入。比如在教低年级《青蛙》的时候,我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然后又通过“学一学”让同学们学青蛙跳,学青蛙叫,最后完成跳青蛙的游戏,来激发小朋友们对青蛙的喜爱,从而组织进一步的教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相对要成熟,认知事物能力、联想力比较强,在设计时可以采用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等方法导入。教学《我见过哪些车》时,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提升了教学目标,采用了不同的导入进行教学。经过简单交流之后,我播放了一段卡车、小汽车、摩托车、警车、救护车的音乐,让同学们判断是你见过的哪种车,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同时生活经验和记忆被唤醒,来源于身边的素材更能唤起他们的兴趣,从而收到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效果。学生积极踊跃地表达参与课堂。
二、学习——给孩子一个自主探究的机会
《课标》指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固然包括学习现成的书本知识,但更主要的是自己进行研究发现。因此,我认为儿童美术创作教学迫切需要引进探究式学习方式,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艺术效果。美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不可能由老师教出来,而只能由学生自主探究来进行。教师应当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意识持续发展,要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增添催化剂,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活动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表达——给孩子一个自由的表达空间
“看着孩子们那明亮的眼睛和稚趣的图画,看着那变幻的线条、缤纷的色彩”,我常常被这些生动的画面打动,作为一位美术老师,我将倾其所有,让他们的世界美丽如画。怀着如此简单而纯真的信念,我踏踏实实的做着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课堂上,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他们脑海中的世界。我教美术已有六年,让人高兴的是看到孩子们在课堂里快乐地学习,与他们交流天真无邪的想法,一起完成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更让人高兴的是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中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我们身边的教学中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是一场无声的战役,每一个细小的改变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2] [美]理查德·I·阿兰兹著.丛立新等译.学会教学.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7年版.
[3] [美]V·罗恩菲德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王德育译).湖南美术
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