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2015-06-02刘衍勇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转变新课改

刘衍勇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对学生保持应有的“尊重和赞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充当“帮助和引导”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搞好“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与其他教师的合作。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角色 转变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课程的改革和探索,从改革的情况来看,新课程在结构上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学习,在教学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更加注重观念和角色的转变。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为此,笔者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对学生保持应有的“尊重和赞赏”

为了让“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更加地深入人心。同时也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每位教师必须要坚持做到的,尤其要尊重以下几种类型的学生:(1)智力稍差和发育不全的学生;(2)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3)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学生;(4)犯过错误、被大家孤立的学生;(5)有不良生活习惯及其他不良表现的学生等。

尊重学生的同时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挖苦讽刺、不任意否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不另眼相看、不任意排挤、不能漠不关心,不能冷嘲热讽,要平等相处,平等对待,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赞赏他的进步、赞赏他的特长、赞赏他的独特见解、赞赏他的勇气、赞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赞赏……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充当“帮助和引导”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只能是被动地进行学习,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新课程的教学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充当“帮助和引导”的角色,即充当传道者的角色、智能开发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朋友角色和探究者的角色。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有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搞好“教学反思”

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善于探索,一个是善于反思。换句话说,反思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成长。注意培养学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这点是教师尤为要注意的,重中之重是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积极养成“教学反思”的职业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特别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总之,重视并搞好“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这也是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与其他教师的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重点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共同辅助,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师要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和教育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对于其他教师的教学也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而不要“文人相轻”,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从而让学习更加进步。因此,在工作中,主动寻求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十分重要。记住:我们的工作紧密相连,互为一体,相互促进,不可缺一,这样才能取得共同的进步,让教学任务取得更加完美的胜利。尊重和互帮互助历来就是中华民族千年留下来的传统美德,而在教育这份使命中,具有更加神圣的作用,只有将上述的观点做到位,才能将教学任务不辱使命地完成。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转变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