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2015-06-02李平贾卫城殷有薇
李平 贾卫城 殷有薇
【摘 要】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安全事件频发,除了大学生安全意识不足外,高校的安全教育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如重视程度不足、教育形式单调、教育内容单一、学校部门之间缺乏合力等。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仍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从梳理安全教育内容、全员安全育人、借助新媒体手段三个方面探索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教育 措施
2014年3月1日,昆明暴恐案中一名大学生遇难;2014年8月,苏州、济南、重庆连续发生三起女大学生失联案件;2015年元旦,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中复旦女大学生失去宝贵的生命。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被诈骗、遭盗窃、参与传销、失联、遇害等新闻频繁出现在媒体头条,让我们感慨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能力不足的同时也对新时期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疑问。目前,校园环境日益开放,安全隐患愈发严重;而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还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教育形式单调、教育内容单一等问题,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探索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支持
当前,许多高校的安全工作重点在于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在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对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学年初、学期末,学校各部门往往忙于制订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安全预案以及研究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措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的计划尚显不足。学校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基本还停留在传达上级文件和报告的层面。
2.安全教育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
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依然以举办讲座、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传统形式为主,对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当代大学生更热衷于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对传统教育形式不感兴趣。海报、横幅等不仅难以发挥警示和提醒作用,还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校内讲座往往因内容空洞很难吸引大学生,起到的效果也不甚理想。
3. 安全教育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
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均在发生深刻变化,高校改革也正在进一步走向深化。大学生安全的内涵随之丰富,不仅涉及饮食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等传统安全方面,还包括心理安全、外事安全、信息安全等新型安全观念。但是,高校并没有根据大学生安全内涵的变化对安全教育内容进行补充,也没有对安全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目前,许多高校还没有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4.高校各部门各自为战,缺乏合力
高校的学工部、保卫处、后勤处、各院系等部门往往各自为战:学工部门负责发放安全提示,组织安全讲座,完成职责范围内的任务;保卫部门重点加强校园安全巡查,以保障学生安全;后勤部门通过保证设备设施以及施工的安全性尽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各院系主要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传递“安全第一”的观念。当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时,学校各部门才想到相互协作,协商事故处理的措施。在通过安全教育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方面,各部门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没有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无法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应对校园安全隐患、建设平安校园的有效举措
在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我国多所高校借鉴了西方“社区化”的校园模式,营造了更加自由开放的校园环境,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校园规模也不断扩大,学校跨校区上课愈加频繁;在学校的后勤服务体系中,学生更直接、更广泛地和社会接触,学校在其中的可控性明显减弱;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频繁进入校园作案,每年9月新生入学季都会成为诈骗、盗窃案件的高发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有效降低校园规模扩大、校园环境开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2.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救能力的必然选择
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成长环境相对安逸,而且他们大多痴迷于网络和虚拟世界,学习生活之余很少有机会了解社会,这些因素导致了新时期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对社会中存在的邪恶势力缺乏清醒认识,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不仅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外出旅游,也得到了充足的实习实践的机会,在旅游、实习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因为防范意识不强,盲目相信陌生人而遭到盗窃、诈骗。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和社会经验,提高大学生的自救能力,能够使大学生从容应对校园内外出现的突发事件以及防止社会不法分子的侵害。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则是培育高素质大学生的摇篮,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深化改革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除受到教育普遍规律的约束外,还有自身特殊规律。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面对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安全教育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更关系着祖国人才战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1.以新生入学教育为起点,系统梳理安全教育内容,形成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
针对安全内涵的扩展,学校应系统梳理包括财产安全、饮食安全、心理安全、信息安全、外事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在内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将安全教育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大学课堂。此外,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应注意转变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形式,加强知识灌输与亲身体验的结合,使同学们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求生技能(如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清楚遇到突发事件时的撤退路线,牢记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报警电话。高校的安全教育应以新生入学教育为起点,以毕业教育为终点,贯穿学校育人的全过程,形成内容充实、形式新颖、贯穿始终的安全教育体系。
2.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安全育人的新局面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几乎涉及学校的各个部门,渗透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高校要坚持“齐抓共管,保持长效”的原则,强化各级组织、各个管理层面人员和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高校应加强学工部、保卫处、后勤处及各院系的协作,制订统一的安全教育方案和安全事故紧急预案,形成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的全校联动机制。此外,学校应通过政策、资金等充分调动学工干部、任课教师、班主任等在校教职工参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形成学生安全教育的合力,使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形成全员安全育人的新局面。
3.以新媒体为手段,占领思想阵地,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高校安全教育离不开校园安全文化的营造,而校园文化的形成则离不开对学生的宣传引导。只有通过宣传引导占领思想阵地,才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大学生的安全观,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求生技巧。近年来,新媒体技发展术突飞猛进,飞信、微博、人人网等交流工具方兴未艾,微信更是成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愈发普及,新媒体技术在舆论宣传与思想引领方面的作用让人们开始感叹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由于新时期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痴迷,高校的安全教育宣传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才能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做到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完善网络安全知识、学习课件、安全提示、视频点播、安全新闻、互动交流等模块;通过学校微信平台向学生推送假期安全提示、校园警示、求生技巧等;通过人人网、微博等网页媒体举办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夏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实用读本[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2]曹嫣然.简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4(5):46-49.
[3]崔常铭,刘伟,刘冠廷. 浅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J].教育探索,2013(3):119-121.
[4]陈贵兵.完善教育渠道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成效[J].北京教育,2012(10):5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