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出口形势恶化外贸“冬天”尚未走远
2015-06-02俞平康孙峥
俞平康 孙峥
数据表现:海关总署近日公布,3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5%;进口同比增长-12.7%;贸易顺差30亿美元。
出口方面
增速如期回落,短期前景并不乐观。3月份出口同比大降15%,这印证了我们对于短期出口形势恶化的判断。2月份出口因基数较低而实现的大涨不具备持续性,3月份出现了显著的收缩,而其实3月份的基数也较低,这就说明出口的下行压力确实很大。(图1)
我们认为两个层面的因素在制约短期出口的增长:其一是外围经济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外部需求经常出现反复,例如美国经济数据近期大多不及预期、欧洲经济还没从QE中取得确定性好转、日本则始终没能摆脱通缩的困扰,从国别来看,一季度出口对东盟增长较快,其次是美国和欧洲,而日本下滑的很显著,基本上能够和基本面相吻合;其二是较强的人民币可能在损害出口部门的增长,尤其是利润空间比较小的加工贸易部门,从14年3月份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断攀升,目前指数已突破130,一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都是发生在兑美元单一贬值对其他货币升值是汇率的情况下,而由于近期美元指数阶段性见顶,人民币强度似乎出现了进一步加强的条件,虽然我们不认为指数的短期涨跌与出口的增长有直接联系,但是在一个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增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在历史数据中多次验证。(图2)
一季度出口仅增长4.7%,与去年四季度基本相当,这尚且是在美国加息预期、欧洲已经推出QE的背景下。总体来看,叠加基本面改善缓慢和汇率高企的因素,短期出口的局面并不乐观,但有望随后续外围经济的好转而有所改善。
进口方面
“量”有增减,“价”无改善。与出口端的波动性相比,进口增速始终保持在很低的位置,3月份进口同比下滑12.7%,一季度同比下滑17.6%,这与国内经济仍然十分低迷的消费性和生产性需求不无关联。
我们认为同样有两个层面的因素造成进口的下滑:其一是以进口“量”代表的实际需求,“量”的因素时有反复,月度之间经常涨跌交替,但整体与历史数据相比是比较低迷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台阶过程,从3月的数据来看,铁矿石、钢铁以及原油进口量分别分别增长8.8%、14%、-3.5%,这一定程度上缩窄了进口的下降幅度,但前几个月这些商品的进口“量”的涨跌在边际上对于进口名义额的影响很显著;其二,也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则是商品价格,虽然美元阶段性见顶最近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但价格仍然处在较低的位置上,国内PPI已经连续37个月负增长,价格因素制约进口名义额的提升,使得我们同样在这个月看到铁矿石、钢铁以及原油进口名义额出现了-41.1%、-7.7%以及-40.9%的下滑,所以说,进口端“量”有增减,价无改善。
内部外部需求趋弱,急需政策稳定经济增长。内部与外部需求的走弱使得本月贸易差额从2月份的606亿美元迅速萎缩至30亿美元,相比较低位运行的进口数据,外部需求的走弱可能会使贸易对增长的贡献率降低,更重要的是对增长的绝对拉动也在萎缩,这无疑给下滑的投资和消费带来更大的负担。
目前来看出口的下滑可能还是偏短期的,中期内随着美国经济的稳步复苏,欧洲QE效果的逐渐展现,外部需求可能还是有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但基本面的恢复历来都是比较慢的,相比较而言,较高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可能会成为出口的明显负担,我们对此表示担忧;内需层面,从大宗商品低价中获利确实是中国短期增长的成本优势,但“低价高量”或“低价低量”进口前景中长期也难言乐观。
目前政策加码预期还没有带来较多的改善,微观层面的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等指标暗示经济仍然比较低迷,我们认为政策层面需要释放更加宽松的态度来稳定经济的增长。
(来源: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