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幸福出发

2015-06-01班华

中小学德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儿媳心理咨询婚礼

班华

近日我读了蔡志红老师发给我的《幸福的约定》一文,颇为感慨。蔡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们是多年相识的老朋友。读了她的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许多许多……

我想到,2013年11月份,我在南通参加省的心理教育年会后,应约到蔡老师家。一到蔡老师家,便感受到一种乐和的氛围。我知道她儿子已结婚。她是将儿子结婚的日子选定在5月25日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日这天的。5月25日,即“5·25”,谐音“我爱我”。他们就是约定在“5·25”这天举行婚礼的。我十分赞赏蔡老师!认为她不愧是心理教育课教师,在确定儿媳的婚喜日子方面,也表现了她的心理教育智慧。我说你把心理教育思想用到了你的生活中了,用到了儿媳的婚事上,真的太妙了!我十分赞赏她!如果说,儿媳恋爱是向幸福出发的序曲;那么,2013年“5·25”的婚礼,便是幸福约定的华彩乐章!婚礼仪式的一个重要程序,就是新郎新娘共同宣读结婚誓词:“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爱,互谅互让,相濡以沫,钟爱一生……”因为蔡老师是心理咨询师,我感到她与儿媳约定“5·25”作为结婚纪念日是很耐人寻味的。我曾建议蔡老师适当时候写一篇文章,说说小俩口的幸福,说说你们双方家庭的幸福。蔡老师接受了这个建议,这就是蔡老师发给我的《幸福的约定》一文。蔡老师的文章告诉我们,2014年“5·25”之后小俩口及双方家人开始了向幸福出发的新乐章!

我还想到,当下的心理教育大多是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工作、心理教育课,课外心理教育讲座等教育方式实施,做得好的,也有各种形式的家校合作心理教育的内容。而蔡志红老师选定“5·25”作为孩子结婚的喜日,确实是太妙了,我认为这是她的“家庭心理教育”的一个创造!我想起多年前,在省的心理教育学术年会上,一位农村学校的老师说,在农村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好比在草鞋上绣花,是不可能的。这位老师说得很实在,且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农村学校还不具备心理教育必需的条件。他说的是事实,当然,那是多年前的事;如今,不少的农村学校已开展了心理教育。而蔡老师不仅是在学校,就是在自己家里,在儿媳的婚礼中,也融入了心理教育,这不是一个创造吗?!

我还想到,蔡老师的例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实施心理教育的条件中,教师条件是个前提,是个关键。如果老师是一个自觉教育者,即从根本上掌握了心理教育原理和方法,并能自如地运用,有效实施心理教育的可能性就更大。蔡老师确定5·25为孩子结婚的大喜日子,把心理教育自然地融入到家庭生活中去,并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就最好地证明了教师条件具有关键作用。

我还想到,蔡老师的例子,是践行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极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蔡老师把孩子婚期具体定在“5·25”,既是对小俩口的婚事给以教育,也是用小俩口的婚事来进行教育,当然又是为小俩口的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蔡志红老师透彻地把握了心理教育原理,并用自己的心理教育智慧,做到了生活与教育融为一体,堪称是一种心理教育艺术!

我还想到特别奇巧有趣的事,2014的“5·25”,蔡老师全家正围坐着吃火锅,快乐地庆祝小俩口结婚周年纪念。而就在当晚,媳妇怀的小孙子提前50天来到了人间,真是喜上加喜!孩子的降生成为了他父母结婚周年最好的纪念。他们给孩子起名“治先”。如果说儿媳的成婚是天作之合,在结婚一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小治先提前来到人间,不也是天公作美么!

我还想到,“家和万事兴”不仅是一种愿望,也是事实。蔡老师的孙子治先是早产50天的孩子,生下来只有2.15公斤,喂养如此小的婴儿困难很多。初为人父、人母的小俩口,固然没有养儿经验,即使两家大人也没有抚育过如此小的孩子,何况是早产儿,又有黄疸偏高等不正常现象,加之母乳不足等等问题。但是“家和万事兴”, 两家人为了照顾好孩子,共同生活在一起,齐心协力面对困难,共同养育好孩子。如今,从蔡老师与儿媳、小治先的合影看出,孩子长得健健康康,十分可爱!蔡老师告诉我,媳妇的阿姨给绣了一副“幸福的约定”的十字绣,连同儿子、媳妇的照片裱在一起,在婚礼前挂在家中的客厅里。如今的一切应验了美好的期望,真是幸福的约定!

此外,我还想到另一件令人高兴而有趣的事,就是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蔡老师,在对待家中的喜事和遇到的困难时,十分注意自身言行,很善于主动调适自己,很善于处理好各方面的事,其阳光、积极、正向的心态感染着大家。儿媳感受到婆婆作为心理老师,心态好,积极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双方家庭生活得和和美美。因此,媳妇也产生了学习心理咨询的愿望,并请婆婆做她的辅导老师。晚间,当治先睡了,婆媳便一起学习国家心理咨询师的系列课程,探讨各种案例。2014年媳妇参加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考试,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她说,自己学习心理咨询,并非一定是做心理老师,而是因为对自己今后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教育孩子有帮助。婆媳二人在共同学习、探讨中,感情日渐加深,两家大人相处也更加和睦、和谐。双方家庭美满,心情愉快、生活幸福、工作更有成就。而蔡老师享受着天伦之乐,继续着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服务;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系统中小学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南通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

我还想到24个字的心理教育宗旨:“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为人生幸福服务是心理教育的最终目标。蔡老师把儿媳的大喜日子定为“5·25”,不仅婚礼仪式是向着幸福目标出发的精彩乐章,婚后两家的实际生活,也是很幸福的。他们能如此幸福地生活,当然有他们自身多方面原因,但蔡老师心理教育智慧的发挥,也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增添了甜蜜的浓度。

如今,他们继续向幸福出发。幸福,不仅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而且也是他们追求的过程——完整的幸福生活过程!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儿媳心理咨询婚礼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儿子儿媳秀恩爱”等十二则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婆婆应该明白
回娘家
心理咨询不简单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多趣婚礼
毛南族婚礼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