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德国职业教育探索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

2015-06-01蔡霞王正东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

蔡霞 王正东

摘要:本文从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国家及各州的法律法规、职业分析、招生制度、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及教学能力等方面分析德国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探讨我国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的办法。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4-0060-03

收稿日期:2015-03-07

作者简介:蔡霞 (1977-),女, 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讲师,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硕士,数控铣工高级技师,高级钳工。研究方向:生产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职业教育。 (广东 佛山/528237)

王正东(1979-),男,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讲师,工学学士,数控车工高级技师,数控铣工技师,高级钳工。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工艺教育、职业教育。 (广东 佛山/528237)我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尽管很多教师想了不同的办法,但学生依然“不领情”。然而,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也是从普通中学分流出来的,可绝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情况要比我们的学生学习状态好很多,这不禁让人疑问,这是为什么?我们怎样也能让我们的学生有很好的学习积极性呢?为此,需要研究德国的职业教育情况并反思我们的做法,考虑在今后的职业教育中如何实施我们的职业教育,让学生学有所得,让老师教有所成,让社会用有好评。

首先,在德国的社会中,人们从思想上非常认可和尊重职业教育行业,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是与普通教育是平等的,甚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要高于普通中学教育。对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的看待上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分,没有行不行之别。这种思想意识形态决定了,那些读职业学校的学生比普通中学的学生没有有什么差别,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没有自卑感,学生很乐意接受自己选择的职业,进而接受职业教育。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被社会认可的,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选择了职业学校都是无奈的办法,而且,自从他们进了职业学校,就在很大程度上被打上了学习差,能力差的烙印。有些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和没有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可以从事同样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动力。

其次,在德国,不但联邦政府对职业教育给予极大的法律保障,各个联邦州也有相关法律确保职业教育顺利进行。不仅如此,德国的行业协会也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活动,这些协会制定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则;还有德国的联邦职业教育所也在职业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该机构根据《职业教育法》起草各行业的职业教育条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职业)进行精细、更新和调整,研究技术进步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为相关部门提供咨询,不断开发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等。这些完善而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保证了职业教育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定进行,职业学校学生可以很放心地接受职业教育,而且学生本身的思想就很认可这种教育,同时,学生也很清楚,他们的职业是在既定的规定前提下是自己的选择,他们必须努力学习自己选择的这一技之长,否则将来是没法就业的。所以,这种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给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我国,职业教育起步相对晚一些,在很多政策法规上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从政策上对学生的职业进行规范,职业能力标准化,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能力。

第三,德国的职业分析使得学生很早就开始考虑自己适合做什么,学什么。德国的职业教育大约从五年级就开始了,我们经常看到有十多岁的小学生总是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到两周,这些学生是来通过参观、了解或者简单地操作体验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如果问到他们对自己这几周的学习有什么体会时,也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觉得他看到的这些很好,自己很感兴趣,而有的同学表现出不太感兴趣的状况,也有些学生没有太多感受。从这些回答可以看出,此时,学生就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想法,一旦学生自己选择了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他的学习动力自然就会很足。如果说这个动力是来自于学生自己,那么,在学生真正读职业学校之前,必须有专业职业分析,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相关单位会给该学生最中肯的意见。职业分析让学生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选择和未来的学习目标。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来接受职业教育,其学习动力当然很强。而我国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入学前基本没有职业分析,学生被动地被普通高中淘汰,又无奈地被职业学校录取,除了社会对职业教育不认同给予学生心理上的自卑外,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选得专业一无所知,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更是一片迷茫。所以,我们的社会及职业学校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尽快让学生了解自己,给学生一些职业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特长及兴趣趋向有清楚的认识,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由德国职业教育探索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第四,从招生制度来看,德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是由具有国家认可资质的企业进行招生的,企业有自己的师资。企业根据其本身的需求,在全德国范围内寻求自己需要的人才,然后有企业和学员协商在公司和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以德国R+S GROUP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年只招收10名学生,每年8月份在全德国内选学员,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他们招收的学员的物理和数学都要在1到 3分范围(1分为最高分,6分最低)。招收来的学员首先和企业签定合同,合同内容包括了学员在企业学习时间、在学校学习时间、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休息时间、学员培训阶段的生活费等等。企业招生意味着学生很有可能将来就在该企业工作。那么一个学生一旦要是被一个公司录取了,他就必须努力学习,因为他如果想在毕业后要留在该公司工作,他必须努力表现,努力学习,即便不想留在该公司工作,他也要必须通过毕业考试,才能到其他地方就业;而且在培训期间,如果3次考试不过的学员,公司有权解除合同。所以,这种招生制度促使学生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在培训公司工作或者毕业后到其他公司工作。而且这种在企业主导下,培养出来的学员,在企业工作中也自然很顺利,学员所学的东西就是企业需要的东西。反思我们的职业教育,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操作教学都在学校完成,只有最后时间直接推向企业社会实践或者顶岗实习,而且就目前为止,很多情况下,企业的工作和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都有很大差别。经常听企业抱怨我们的中职毕业的学生至多算是学徒工,必须进行企业二次培训才能胜任该企业的工作。这说明职业学校的学生所学的内容和企业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尽管我们近些年有了“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一些与企业有联系的教学模式推出,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学生单纯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现状,但相比之下,企业的参与度远远不够,特别是企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参与是非常缺乏的。所以,学生在学习面前看不到未来,不清楚自己将来到底做什么,学习动力当然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固然我们有自己的国情,我们的学生相比德国的学生要多很多,但是我们必须尽快改变我们职业教育现状。企业不能只使用人才,而应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考虑,从各个层面提高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合作,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的教学中,与职业学校教师一道研究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同时,也要让职业学校教师参与企业中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知道企业的运作,甚至参与企业实际生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有自己想用的技能型人才,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一定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新的状态。

第五,德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状态,从被动的听老师讲课转变为主动学习。一方面,德国的教学活动不是学校单方面制定出来的,而是由包括国家联邦职教所汇集五个机构(联邦政府、联邦州、学术界、工会及雇主)一起商讨职业教育涉及的内容。其中,联邦政府提供法律法规依据,联邦州是由各个州职业学校的教师组成,他们主要讨论各自州的教学情况,雇主是有各个公司代表及各个协会成员组成,主要提出公司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考核方式等,而工会主要提出学员的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及在各个地方培训的时间,最后,根据讨论结果,才能制定教学大纲。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要通过企业的职业情况总结出行动领域,然后再从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一个专业的学习领域形成后,就开始进行课程开发,即各个学习领域的内容、项目及学习情境开发。课程开发的思路如图2所示。从上面的学习领域形成到学习情境设计都很清楚地看出,无论是哪个教学环节都与企业活动息息相关,学习情境设计中是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蓝本进行改编的。而在具体教学实施中,采用的是行动导向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自主地在学习知识,而且这些知识都是企业将来要用到的,所以,学生从内心具有学习的动力。

而在教学模式上,德国的职业教育采用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即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场所接受职业教育,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学习。企业学习中有企业的培训师进行培训,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是从做事开始的,在做事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本身学生就容易接受。学生很多情况下不会厌倦,同时,在企业做的事情中,有些不理解的知识,在学校的理论教学中正好能补充。所以,双元制教学模式及行动导向课堂让德国的职业类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不会让学生总是有听不懂、学不懂的挫败感,学生就非常乐意接受职业教育。而在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中,所有的内容全部基本上没有企业的参与,基本上属于空白。这又一次警示我们,要想搞好职业教育,必须要与企业有联系,职业教育没有企业的参与,是没法走得更远,闭门造车已经不行,必须联合企业,开发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打破我们职业教育所采取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一步步建立自信,学会一技之长,到企业也才能有更好的发挥和创造。

第六,德国的师资也值得我们思考。在德国,想当一名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师资考核。其中,教师必须要具备在企业工作的经验,而且需要定期到企业去学习,甚至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而在企业的培训师不但经过严格的师资考核,而且其本身就是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对企业的运作过程、技术核心比较清楚,在企业技术更新时,培训师也能第一时间掌握企业情况。这种师资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学生接受的是企业需要的知识,而且,教师讲解的内容不是学科体系的理论知识,而是从使用的角度开始讲解,这种先做再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容易接受,学生不会觉得不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知识。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师很多是大学毕业就任教的。大学所学的知识本身就是学科体系构架下的理论知识,来到职业学校自然教授的就是纯粹的理论知识会多一些,而学生的基础有限,很多时候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决定了教师讲授的内容是否能被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德国的职业教育从理念上得到了全民的认可;从国家层面到各个州在法律和法规上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在学生选择职业时,相关机构给于学生职业分析,让学生最大程度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在招生制度中由企业主导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并且学生对该职业感兴趣的人才;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状态,学生从被动的听老师讲课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教学方法让学生具有学习积极性。这些因素都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我们的职业教育也急需要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在法律法规上需要进一步完善,为职业教育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学生选择职业时,为学生提供最大帮助和职业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未来有清晰的认识,选择属于自己的职业;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要加大企业的参与力度,让老师参与企业生产中,同时也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在教育教学中,要指定更适合学生及企业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案;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教师教学能力及企业需要的技能操作能力的培训。

参考文献:

[1]陈永芳,颜明忠.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1):53-56.

[2]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1):47-57.

[3]王方玉.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研究[J].职教论坛,2011(18): 90-92.

[4]邢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企业参与培训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5.

[5]刘玉东.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J].海外职业教育,2010(4):168-169.

[6]高育奇.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7):58-59.

[7]潘庆玉.德国职业教育及教学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27-128.

[8]赵志群,王炜波.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总想研究[J].海外职教,2006,11(11):62-64.

[9]谢莉花.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的专业教学论及对我国的启示——以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电气技术专业方向为例[D].东南大学,2008.

[10]李军.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认识和体会[J].教育与职业,2011(7):161-162.

责任编辑赖俊辰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
决战高考重在解决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状况调查报告
物理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运用主体性教学模式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力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普通二本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