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品德课堂引领农村儿童生活

2015-06-01曾宇丽

中小学德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山区

曾宇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已成为品德课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环节。受经济发展和教育条件的限制,山区品德课教师面临诸多困难,如何立足山区农村实际,挖掘课程资源,引领儿童成长,成为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方探索。

一、立足山区生活实际,调整教学预设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加剧,许多农村儿童未来也许会走向城市,但农村始终是他们的根,他们更是未来新农村的建设者。因此,山区农村品德课程实应当以促进农村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引领学生认识农村,参与农村建设,适应新农村生活,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的新农村人。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山区生活实际,适当调整教学。

例如,在教学《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一课时,教师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风景、美食,感受家乡的变化,从中体会家乡之美,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方面考察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有学生指出,家乡的风景并不美,也没有什么美食。当前,我国城乡差异较大,许多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田地荒芜、农村发展凋敝确是事实。于是,教师调整了预设活动,以“家乡这几年都有哪些变化”为主题,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变化。如外出打工回来的村民,用学到的技术,开办养殖场,种植高产经济林木等,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生动的事例让学生们开拓了视野,发现了不一样的农村生活,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确实不算美,但我们真切感受到它的变化,那么,怎样才能使家乡变得更美呢?”学生踊跃发言,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由此,“正确认识家乡,立志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目标顺利达成。

立足农村现实,用批判的眼光引领儿童发现农村之美,重新认识农村,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农村,生发爱乡之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

二、引领山区校园生活,创生教学素材

山区农村儿童的社会交往活动比较少,生活视野有限,校园生活也比较单调。同时,由于受到以往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或看图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品德课教学空间局限于课堂。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应当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生适合山区儿童的教学素材,激活儿童的校园生活,引领农村孩子走出封闭、单调的生活,形成开朗、健康的个性品质。

例如,《一次运动会》一课,教材创设了如下场景:学校要召开运动会了,我们应该如何准备?让学生围绕这一话题进行讨论。运动会对城市儿童而言,司空见惯且素材丰富。但在山区农村学校,由于场地的限制、师资的缺乏等,学生几乎没有参加过运动会。这一场景和话题讨论显然成为农村儿童难以完成的任务。于是,基于农村学校的体育课实际,教师和班主任合作策划了一次班级跳绳比赛活动。比赛设有8人集体跳绳、S形跳绳和双人跳、单人跳四个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由此,组织学生讨论:“跳绳比赛即将举行,我们应该如何做准备?”这样的活动素材来自农村儿童的校园生活实际,满足了儿童的活动需求,自然激活了儿童的思维,孩子们自然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

品德课程具有开放性、活动性等特征,只有营建灵动的课堂,引领儿童创造生动、鲜活的校园氛围,才能帮助他们学会积极、愉快地生活。

三、激活村庄生活资源,灵活处理教材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让儿童真正走进农村生活,体验生动、朴实的村庄生活,品德课堂才能由此走向广阔的生活世界,引领农村儿童真正成长为未来农村的建设者。

例如,《我们的社区》一课,要求学生认识自己的社区,了解社区的设施为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知道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初步形成公德意识。教材展示了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医院、传达室、早教中心等机构。对农村孩子来说,这些设施都非常陌生。但着眼学生的未来,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机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基于农村的现实生活,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社区就是自己所生活的村庄,并重点让学生认识村委会、村卫生所、村里的商店等机构及其作用;并结合农忙季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农用灌溉渠、犁和耙、防洪大堤等农村公用设施及其作用。这些设施对农村儿童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教师特别使用了一则因大堤遭到破坏而导致农业损失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农村公用设施缺乏或受损给人们带来的困难。农村人往往“靠天吃饭”,学生对此深有体会,自然能深刻理解公共设施的重要性,更容易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

朴实的村庄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挖掘农村生活的价值,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如此才能激活农村生活资源,服务于儿童的成长。

四、着眼儿童未来,合理使用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对于提高教学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但许多农村学校受当地经济发展的限制,仍然缺乏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设备,传统媒体仍然是主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因此,山区农村品德课教师要正视现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运用录音机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品德课堂服务。

例如,《上学路上》一课中,设计有游戏“玩交通安全棋”,其中涉及许多交通标志。山区农村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交通标志,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用动感的画面自然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认识和记住这些标志。但学校设备有限,于是,老师们动手制作了交通标志图,利用投影设备,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标志的名称和作用。这样的教学直观形象,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又为后续活动——“玩交通安全棋”游戏作好了铺垫。

可见,我们只有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让儿童感受现代技术手段,认识现代社会的生动变化,才能为儿童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实施面临诸多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村儿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课程改革能否真正全面实施。作为新课程实施者,品德课教师自当着眼儿童的未来生活,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用精彩的品德课堂引领农村儿童的成长。

(作者单位:泰顺县实验小学

浙江温州 3255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山区
《山区修梯田》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山区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论茶的君子品德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