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备考的三维训练

2015-06-01卜阶辉

师道·教研 2015年4期
关键词:考纲实词秦王

卜阶辉

学生答题,总离不开“审题——探索——表述”三个步骤。审题,是对命题者考查角度和命题意图的解读;探索,是“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的过程;表述,是根据评卷场的评价规则进行的文字架构。

因此,高考备考就得重读题、重方法、重规范。笔者把这“三重”归纳为语文应试的“三维训练”。

第一维度:重题目解读。题目不可不审,不可不慎。那么,要审什么呢?(1)要审明答题的范围。(2)要审好答案的组织形式。(3)要审清答题的方向。(4)要审定陈述的对象。

第二维度:重方法传授。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尽可能积累的“努力”下,其实是有实用简便的技巧。

先来看看具体的题目。

例1.(2005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召晖拜为郎 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爱:吝惜

D. 顾谓掾属曰:“若之何?” 谓:对……说

答案是B。“候”在文中应解释为“看望”。

例2.(2008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力击收者 收: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造:前往

D. 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悦服:愉快

答案是C。“振”通“赈”,应解释为“救济”;“收”应解释为“逮捕、拘押”;“悦服”应解释为“心悦诚服”。

以上两例,例1“候”出现在选项中的释义,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基本义“等候”;例2“振、收、悦服”也都在选项中解释为现代汉语中的基本义,而这些释义都无一例外地错了。为什么我们考生乍看正确的选项都错了呢?其中有诀窍吗?

我们翻阅考纲。“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在“理解”部分对文言实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考查提出的基本要求。说明高考就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亦即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考纲,命题者设置的考点在于文言实词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具体讲,就是古今异义、通假字等。

由此可见,选项中的实词,越是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吻合,就越发暗示不是文中的意义。

但是,仅凭实词的基本义进行解题,还是肤浅的方法。基本方法还是回归文本。如(广东执信中学《学海导航三》)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白太宗鞫之 鞫:审问

B.秦王益不喜 益:渐渐

C.微时遇异书 微:年幼

D.平子从式适董其役 董:督察

答案是C。这里四个实词都没有使用到现代汉语的基本义,所以上述的方法行不通。怎么办呢?很多学生选择了B,认为古汉语里“益”多译为“更加”, 把这个解释代人原文也说得通。但这样就忽略了《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里强调了“文中”。我们回看原文,“秦王尹京兆”,把张平安排在府邸中;“秦王领贵州”,又列他为“亲吏”。都表明了秦王对张平信任有加。接下来“后数年,有诉平匿府中钱物”,才有“秦王益不喜”。由此可见,如“益”解释为“更加”,那么,前面应该有秦王已经“不喜”张平的内容,然而找不到,这说明翻译为“更加”是错误的。而“微”翻译为“年幼”为何不对?还回到文本。“微时遇异书,尽日耽玩。及贵,聚书数千卷。”这是描述张平藏书的经历,由“微”及“贵”,表明“微”是“贵”的反义词,即“地位卑微”的意思。

由此可见,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的“努力”更重要,而掌握方法的工具就是考纲。

第三维度:重答案规范。(1)规范化的第一点,是答题的格式要符合意图。阅卷老师劳动强度高,不规范的答案就难免会在高效率的阅卷中被扣分了。具体而言,就是问什么就答什么,先问什么就先答什么;尽量分点排序陈述。(2)规范化的第二点,是答案的组织形式要正确。(3)规范化的第三点,是答题术语要规范。

在面对高考这一具有甄别和选拔功能的重要评价方式,教师必须“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进行应试的三维训练,让学生“能够感知高考考什么,怎样考,怎么评分,如何才能拿高分”。

责任编辑 邹韵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纲实词秦王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文言实词推断法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小“恐”成像,观微知著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